太赫兹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Abstract]:The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biomedicine in recent ten years are introduced.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terahertz radiation, terahertz spectroscopy and terahertz imaging are summarized in detail.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terahertz radiation are introduced in different frequency, power and time.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ies of the detected sampl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levels: organism, biological tissue, biological organelle and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 The safe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erahertz technology to biomedicine are fully demonstrated. Because the terahertz spectrum contains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composition and conformation of biomolecules and molecules, it has been studied and applied most in biomedical field. The terahertz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different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s interpret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erahertz spectroscopy is combed in order to make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superiorit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erahertz wave imaging, the application of terahertz wav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cancerous tissue and the detection of skin burn a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make the fascinating terahertz wa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tter serve the human being, we try to sum up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biomedic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iciency in biomedical field a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efforts are also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太赫兹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7064) 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基金(10JCYBJC01400)
【分类号】:R319;TN2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振伟;崔伟丽;张岩;张存林;;太赫兹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年03期
2 马士华;施宇蕾;徐新龙;严伟;杨玉平;汪力;;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探测天冬酰胺的低频集体吸收频谱[J];物理学报;2006年08期
3 王卫宁;李元波;岳伟伟;;组氨酸和精氨酸的太赫兹光谱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振伟;崔伟丽;张岩;张存林;;太赫兹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年03期
2 马成举;陈延伟;向军;张显斌;;太赫兹辐射产生技术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年04期
3 孙博;姚建铨;;基于光学方法的太赫兹辐射源[J];中国激光;2006年10期
4 陈敏,肖体乔,徐洪杰;超短THz脉冲在随机散射介质中的传播[J];物理学报;2003年11期
5 沈京玲,张存林,胡颖,S.P.Jamison;啁啾脉冲互相关法探测THz辐射[J];物理学报;2004年07期
6 郑国梁,吴丹丹,佘卫龙;THz辐射电光探测原理分析新方法[J];物理学报;2005年07期
7 岳伟伟,王卫宁,赵国忠,张存林,闫海涛;芳香族氨基酸的太赫兹光谱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7期
8 宋晓书;程新路;杨向东;令狐荣锋;;氧化亚氮3000—0200和1001—0110跃迁带在高温下的线强度[J];物理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迟欣;李琦;单纪鑫;王骐;;聚乙烯材料的THz吸收特性实验[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Yang Yu-Ping a ,Yan Wei b ,Wang Li b a College of Scienc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eijing, China 100081; b Laboratory of Optical Physics, Institute of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100080;A transmitted Terahertz-emission microscopy[A];Proceedings of Terahertz Photonics[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稷;太赫兹波及光学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高少文;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电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3 吕京涛;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及其它半导体辐射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4 张同军;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王长;太赫兹场和磁场作用下超晶格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6 于莉媛;半导体二维电子气太赫兹光吸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7 张显斌;基于LiNbO_3晶体耦合场量子的THz电磁波辐射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贾婉丽;GaAs光电导开关产生太赫兹电磁波的实验及理论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磊;高功率THz光电导天线的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张蕾;中草药太赫兹(THz)谱[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珂;光子晶体光纤的理论分析及其在THz波导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兴宁;太赫兹应用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程兆华;THz器件中的折叠波导线路传输特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郭澜涛;爆炸物和污染物的THz光谱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任荣东;太赫兹技术在安全检查中的应用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钰玲;太赫兹量子阱探测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9 马明瑞;太赫兹等离子体波探测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李术新;THz波段亚波长尺度零级深度金属光栅透射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崔岩梅,周自力;激光测距机的现场校准[J];光电子.激光;2001年09期
2 顾春明,刘锐,贺莉蓉,沈文忠;偏振方向对ZnTe电光THz辐射探测的影响[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5期
3 马建敏;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检定方法研究[J];上海计量测试;2003年02期
4 沈京玲,张存林,胡颖,S.P.Jamison;啁啾脉冲互相关法探测THz辐射[J];物理学报;2004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莉;基于太赫兹波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益民;张皓楠;张萌;康立源;贾果欣;;近5年国内静磁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徐志荣,原惠珍;医疗设备电磁辐射及其生物效应初探[J];医疗设备信息;1999年05期
3 席晓莉,文峻,王丽黎,王斯刚;低频脉冲磁场发生仪的研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马艳;吴胜举;吕园丽;沈其动;;超声生物效应的声学及其细胞学机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赵宇亮;白春礼;;纳米安全性: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年04期
6 黄菊英;王春燕;马宗廉;;试析He-Ne激光沿经络自动照射仪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6年07期
7 吴石增;;电磁波与医用仪器[J];现代科学仪器;2007年06期
8 席晓莉,魏明,文峻,王斯刚1;CXLY-Ⅲ型低频脉冲磁场发生仪的研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9年03期
9 文峻,钟力生,谢恒X,屈学民,巨宏博,杨继庆,王斯刚;MC-Ⅲ型低频脉冲强磁场发生仪的研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4期
10 黄华;宋关斌;王贵学;孙才新;;脉冲电场生物学效应及医学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宏;王笑红;;射频波的生物效应及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魏来;廖沛球;李伟生;李晓晶;吴亦洁;裴奉奎;;雄黄生物效应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廖沛球;张晓宇;李晓晶;魏来;吴亦洁;裴奉奎;;硝酸钕急性生物效应的血清核磁共振氢谱的代谢组学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吴惠丰;孙国英;张晓宇;吴亦洁;裴奉奎;;硝酸镥急性生物效应的核磁共振及模式识别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庞小峰;赵强;;磁性纳米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效应[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吴可;丛建波;王丽萍;万苏建;徐乌格;孙存普;;八卦循导气功生物效应的ESR研究[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7 王柯敏;;功能化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一些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魏来;廖沛球;李晓晶;吴亦洁;裴奉奎;;核磁共振技术在朱砂生物效应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朱菁;施虹敏;张美珏;张慧国;包晓青;周琳;聂凡;秦梅香;;H0:YAG激光在临床各科的应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汝多;葛继志;李振华;朱峰;陈永荣;殷宝龙;;XeCl准分子激光辐照生物大分子对其结构影响的探索性研究与启示[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田杰谟;生物活性功能织物的生物效应[N];科技日报;2001年
2 罗刚;神奇的纳米材料安全吗[N];健康报;2005年
3 杜亚强;经前能否行X线检查[N];家庭医生报;2007年
4 游雪晴;亦福亦祸:纳米技术是把双刃剑[N];科技日报;2004年
5 王社教;核素治疗观念的更新[N];健康报;2006年
6 主讲人 光学专家 激光三高治疗仪发明人 北京正安激光研究院院长 吴小光 博士;激光:徜徉于医学领域[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记者 李天舒;纳米颗粒可对抗多药耐药菌[N];健康报;2010年
8 白毅;我国HIFU应用中的误区亟待纠正[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超声医学专科中心教授 曹铁生 整理 朱立明;弧面超声:高分辨 低损伤[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邓波;磁处理水的物理特性及其生物效应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星;网络并行和遗传算法在HPM生物效应评价和辐射天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马官营;人体肠道诊查微型机器人系统及其无线供能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朱敏华;开放式永磁MRI系统梯度线圈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葳;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生物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姚成灿;900 MHz电磁波和有关理化因素对人红细胞的即时作用[D];暨南大学;2004年
7 兰秀风;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薇;复合光辐照条件下生物组织表面温度控制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2 唐慧;660nm弱激光照射兔红细胞溶血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聂磊;复合光物理治疗系统光源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4 王旭;基于LED多波长复合光物理治疗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5 王军学;恒磁场促进伤口愈合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6 贾方荣;脉冲磁场对皮层神经元离子通道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8年
7 田宏毅;基于PC平台复合光物理治疗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8 李泉;红外光人体体表辐照系统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9 李海涛;低强度双波长激光治疗仪的研制和激光照射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蒋洪;微波与γ射线对K562细胞的复合效应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59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35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