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健康人工作记忆脑电theta网络因果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4 17:27
【摘要】:目的计算健康受试者工作记忆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网络的因果流,为研究工作记忆大脑信息传递机制提供支持。方法实验数据为18名健康受试者在300次视觉工作记忆的32通道EEGs。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工作记忆时EEGs在各个频段的能量密度,选取能量密度最大的频段为工作记忆的特征频段。计算EEGs特征频段分量之间的因果连接强度DTF,构建因果网络,在计算网络每个节点的DTF加权因果流的基础上,计算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4个脑区的(节点)平均因果流,研究工作记忆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特征。结果工作记忆EEGs在theta频段的能量密度最大(911±15μV~2/Hz)。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脑区的平均因果流:额叶为0.0033±0.0002,顶叶为0.0005±0.0003,枕叶为-0.0022±0.0004,颞叶为-0.0051±0.0003。结论 theta频段是工作记忆EEGs的特征频段。工作记忆EEGs的theta网络因果源在额叶,因果汇在颞叶和枕叶,提示工作记忆各个脑区的信息传递是从额叶流到颞叶和枕叶。
[Abstract]:Aim to calculate the causal flow of working memory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network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orking memory brain.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32 channel EEGs. of 18 healthy subjects at 300 time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energy density of working memory (EEGs) in each frequency band. The maximum energy density is select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band of working memory.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TF weighted causality flow at each node of the EEGs, the average causal flow was calculated in the frontal lobe, parietal lobe, temporal lobe and occipital lob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brain regions of working memory. Results working memory EEGs had the highest energy density in theta (911 卤15 渭 V~2/Hz). The mean causal flow in frontal lobe, parietal lobe, temporal lobe and occipital lobe was 0.0033 卤0.0002 in frontal lobe, 0.0005 卤0.0003 in parietal lobe, -0.0022 卤0.0004 in occipital lobe and -0.0051 卤0.0003 in temporal lobe. Conclusion theta band is the characteristic band of working memory EEGs. The theta network causality of working memory EEGs lies in frontal lobe, temporal lobe and occipital lobe, suggesting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rom frontal lobe to temporal lobe and occipital lobe.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15AA0205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71266) 首都医科大学脑功能疾病调控治疗北京市重点课题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
【分类号】:R3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翠萍;朱幼玲;席春华;汪凯;;空间工作记忆的神经基础[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5期

2 ;昆虫也具有“空间工作记忆”功能[J];昆虫知识;2008年05期

3 ;昆虫也具有“空间工作记忆”功能[J];生物学通报;2008年08期

4 王贵振;李建民;;背侧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的功能[J];河北医药;2007年01期

5 徐飞;秦岭;;工作记忆在临床上的应用[J];内科;2007年04期

6 李凌江;多巴胺受体功能与老年鼠工作记忆的关系[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3期

7 陆文文;;《大脑与认知》2004年—2007年工作记忆研究终述[J];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8 赵鸣;刘涛;;语言理解中记忆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9 刘忆星;周曙;陈璇;刘恋;许洁松;辛汤欣;黄少燕;沈惠敏;;视觉工作记忆容量与注意控制的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董艳娟;;记忆分类的相关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葆明;;前额叶皮层NMDA受体NR2B亚基参与工作记忆[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松;基于rTMS的大脑信息存储过程关联脑区的EEG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2 方晓静;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的工作记忆网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龚平原;多巴胺、5-羟色胺和谷氨酸递质系统相关基因与人类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鲍敏;工作记忆中的注意的行为学与fMRI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吴祥;信息整合的脑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罗斌;选择性注意和工作记忆负荷对冲突加工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单炎;工作记忆保持期的动态脑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束慧;尼古丁通过激活背侧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提高大鼠的空间工作记忆[D];苏州大学;2016年

4 谢家存;工作记忆神经元集群动作电位功能网络特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张妍;基于同步似然方法研究大鼠在工作记忆中局部场电位θ分量的功能性连接特性[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张静;5-HTT、GRM3和GRIN3B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人类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欧阳梅;工作记忆动作电位主分量网络连接特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79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379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a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