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复层电纺膜用于硬脑膜替代材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4 22:19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 由外伤、炎症、肿瘤侵蚀粘连、手术切除或先天畸形等情况引起硬脑(脊)膜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这种缺损或愈合不良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如脑脊液渗漏、颅内感染、脑膜炎和癫痫等,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传统的硬脑膜替代材料中,自体组织、同种异体组织、异种组织存在取材不便或潜在病毒感染风险等缺点,近年来已较少应用,曾经使用的人工惰性材料不能体内降解,长期存留易产生慢性炎症和排异反应。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硬脑膜替代材料是异体异种组织中单独提取的活性胶原蛋白,经重组和无害化处理制成薄膜材料称为胶原基质,它不会造成炎症反应或异物反应,可以促进创面组织修复和硬脑膜新生并可以自然降解,在临床应用中总体的效果比较满意。但是胶原基质自身力学强度差,为脑组织提供的保护有限,硬脑膜下腔封闭不佳等缺点使术后增加了脑脊液漏的风险,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人工合成可降解聚合物具备了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体内可降解特性,成为组织工程材料研究的热门,但其不足是自身缺乏生物活性对创面愈合及自身硬脑膜的新生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静电纺丝能够简单快速的生成纳米纤维,已成为有效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电纺材料具有良好的超微构造,能构建类细胞外基质(ECM)结构,其相互连通的孔隙有利于细胞长入,有高度的表面体积比,扩大了与细胞的接触面积,因此静电纺丝技术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 本研究的目的是模仿天然硬脑膜的构造,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作复层结构硬脑膜替代材料,结合活性胶原与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各自的优点,在整体保留良好力学性能同时,通过分层结构让材料的内表面减少与脑组织的粘连,中间层起到加固和防水作用,外层含有胶原成分发挥生物活性并促进组织再生。提出复层电纺膜作为硬脑膜替代材料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研究方法 1.电纺膜的制备:静电纺丝制作不同配比的胶原、PCL和PLA电纺膜材料,根据力学性能,柔软度和电纺稳定性确定各层电纺膜成分构成,优化电纺参数并制作完整的复层电纺膜修补材料。 2.电纺膜的表征及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电纺膜的微观形态,测量纤维直径及孔径。测量力学性能、吸水率、孔隙率、防水性、体外降解率等,并与胶原基质进行对比测试。 3.电纺膜的细胞相容性及内外层结构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分别在内外层材料上培养HSF细胞,,观察电纺膜表面的细胞生长情况,吖啶橙染色MTT检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粘附实验、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对比内外层上生长的成纤维细胞粘附性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等主要功能,了解内外层材料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4.电纺膜动物体内植入实验:SD大鼠皮下植入电纺膜以验证生物相容性,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电纺膜表面和内部的细胞生长情况。构建新西兰兔硬脑膜缺损动物模型,电纺膜作为硬脑膜替代材料植入实验,验证材料的动物体内植入效果,HE染色观察电纺膜内部细胞生长情况,植入部位脑组织HE染色观察材料植入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实验结果 1.通过电纺参数优化和电纺膜力学性能测试确定了复层电纺膜的构成。PLA为内层材料;PLA/PCL(1/1)电纺膜在实验分组中拥有最大的抗拉强度,并且断裂伸长与柔软度较好,用于中层材料制作;6%wt胶原/PLA(4/1)电纺溶液组在保证胶原含量最大化的前提下能够得到稳定良好的电纺纤维,用于外层材料的制作。通过连续的分层电纺技术制作复层电纺膜,通过电纺时间控制材料的厚度,内层电纺时间2h、中层4h、外层6h,静电纺丝完成后整个电纺膜厚度约为150~300μm。 2.电纺膜与胶原基质在力学性能、孔隙率、吸水率、防水性上进行对比测试,电纺膜各项性能有显著提高。 3. HSF细胞能够在电纺膜内外层材料上生长并正常增值,吖啶橙染色与MTT检测显示在材料外层上生长的细胞增值性优于内层和培养板对照;粘附实验显示外层材料有利于HSF细胞粘附;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在外层材料上生长的HSF细胞在分泌细胞外基质功能上优于内层和培养板对照。 4.大鼠皮下植入电纺膜后组织细胞能够在材料内外层上贴附并生长,HE染色显示外层材料较内层材料中有更多成纤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迁移生长入内部。构建新西兰兔硬脑膜缺损动物模型,植入复层电纺膜替代材料术后动物恢复良好,未出现切口感染和颅内感染征象。电纺膜材料取出时内表面与脑组织无明显粘连,材料外层则与周围组织紧密贴合,剥离时有一定阻力;移植部位及周边的脑组织表面颜色正常、无明显损伤、水肿、炎性反应。电纺膜HE染色可见材料外层较内层有更多成纤维和表皮样细胞长入其中;植入部位脑组织HE染色显示电纺膜与自身筋膜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均未出现明显炎症反应及肉芽组织增生的痕迹。 结论 本课题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作了具有良好超微结构的复层硬脑膜替代材料,其结构模仿了天然硬脑膜,成分为内层PLA、中层50%PLA50%PCL、外层80%胶原20%PLA,三层的厚度比例约为1:2:3,总体厚度约为150~300μm。电纺膜与临床常用的胶原基质材料对比在力学性能、吸水率、孔隙率、防水性上有明显提高。通过在电纺膜上培养HSF细胞验证了电纺膜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证实了材料外层含有的活性胶原成分有利于增强成纤维细胞的粘附及分泌等功能,通过大鼠皮下植入和新西兰兔硬脑膜缺损植入实验验证了电纺膜的组织相容性,证实了材料内层与周围组织没有产生明显粘连,胶原外层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这种新型复层电纺膜作为硬脑膜替代材料具有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流,梁德江,申鹏飞;组织工程学材料作为膀胱替代材料的研究和应用[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9年04期

2 侯卫坪,郭希民;组织工程在泌尿外科重建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2年04期

3 宋超;组织工程材料替代输尿管缺损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2年05期

4 孙淑建;赵建宁;;关节软骨替代修复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6期

5 史宗道;;应用胶原片作为颞颌关节手术中关节盘的替代材料[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9年05期

6 邹季,陈建锋,龚梅芳,魏玉玲;以人发作肌腱替代材料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5年04期

7 ;外伤救治方法[J];中国健康月刊;2006年05期

8 王洪博;刘东兴;任志杰;尹树仁;;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材料的选择及其生物力学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12期

9 杨冬;李庆国;刘恩重;;硬膜修补替代材料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年03期

10 王岩,朱盛修;周围神经缺损桥接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电明;权正学;欧云生;倪卫东;梁熙;;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椎体替代材料的初步临床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唐昶宇;傅强;慈立杰;Pulickel M. Ajayan;;聚乙烯醇/阵列碳纳米管凝胶复合材料[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赵科;;钢筋锈蚀、保护和补充替代问题[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工业强市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支东彦;徐首红;刘洪来;;温敏性SiO_2-HA/PNIPAM核壳型微粒的合成和体积相变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林健;郝金瑞;金杰;周利群;那彦群;;同种异体皮肤脱细胞基质在尿道重建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柴家科;杨红明;盛志勇;;选择性去细胞猪皮研制及初步临床应用[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喻战勇;;世界大战时期的欧洲锌币[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8 王红岩;;硬脑膜下检见骨组织一例报道[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9 周玉林;陈为龙;;外伤性硬脑膜破裂50例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磨安平;王先友;卓海涛;刘志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VOPO_4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苗;替代材料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岳伟;家电业亟待替代材料[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3 张铁山;应对钢材涨价 家电企业需联手钢厂开发替代材料[N];中国电子报;2008年

4 姚志德 刘洁;我国圣诞玩具出口遭欧洲壁垒“撞击”[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5 丸山 正明;日本研发稀有资源替代材料[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6 王君毅/DigiTimes;铟矿取得不易材料业者积极另寻替代方案[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霞云;练好内功与RoHS共舞[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8 王佑;加紧囤货寻找铜替代材料[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欧胜微电子公司Richard Bond;采用替代材料应对RoHS指令[N];中国电子报;2006年

10 记者 常川;替代材料成昌都安居工程新宠[N];西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飞;复层电纺膜用于硬脑膜替代材料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2 张玉石;采用自体肌卫星细胞及异种膀胱无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周加贝;可载药生物高分子/磷酸钙多孔复合涂层的制备、表征及生物学评价[D];浙江大学;2012年

4 袁铭;猪膀胱无细胞基质生物学特性及犬体内膀胱替代修复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5 田学忠;硫酸钙对骨修复的影响及硫酸钙富血小板血浆活性支架材料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 罗彦凤;聚(DL—乳酸)的改性及体外降解和细胞相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狄伶;聚苯胺和玉米醇溶蛋白管性能、制备以及在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马祖伟;聚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改性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朱惠光;聚乳酸组织工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表面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韩克军;雪旺细胞复合脱细胞细胞外基质预构建修复长段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里飞;新型牛松质骨移植替代材料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周静;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物作为人工睑板替代材料的效果初探[D];汕头大学;2010年

3 王晓明;裁剪带蒂回肠替代输尿管长段缺损的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汪龙;异种骨移植替代材料两种脱蛋白方法的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马海冰;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表征[D];兰州大学;2011年

6 陈达;功能微球改性聚乳酸组织工程材料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高晓宇;氟化镁陶瓷AZ31B镁合金体外细胞毒性及干预成骨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尚娟芳;成骨细胞与聚乳酸和改性聚乳酸材料相容性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苏爱华;乙二胺改性聚乳酸和无细胞猪真皮的细胞相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唐昌伟;骨修复支架材料聚磷酸钙的晶型转变、体外降解及细胞相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64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464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8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