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丝素蛋白应用于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06-25 21:34
【摘要】:[目的]综述国内外有关丝素蛋白应用于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为下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丝素蛋白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应用于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工程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其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结果]目前丝素蛋白提纯工艺已臻成熟,并且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比如纤维环、软骨、肌腱、韧带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材料等方面。以丝素蛋白为材料制成的支架,结构稳定,力学强度高,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生物降解速率,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化学修饰来改进各方面的性能。[结论]丝素蛋白作为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工程支架的理想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ilk fibroin protein in intervertebral disc fiber ring tissue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ilk fibroin protein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ere widely reviewed, especially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pplied to intervertebral disc fiber ring tissue engineering,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esearch progres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at present, the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silk fibroin protein has been mature and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fiber ring, cartilage, tendon, ligament tissue engineering and drug release materials. The scaffold made of silk fibroin has stable structure,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controllable biodegradation rate, and can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various aspects by simple chemical modification. [conclusion] Silk fibroin, as an ideal material for intervertebral disc fiber ring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has a goo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nd promo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天津市天津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1000432,8127204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M500530,2012T50235)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编号:2013KR16)
【分类号】: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秦江辉;王骏飞;史冬泉;蒋青;;蚕丝带韧带支架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10期

2 伍耀宏;徐宝山;杨强;李秀兰;张杨;马信龙;夏群;闫中胜;许海委;;来源于长管状骨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的理化特性及细胞生物学相容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03期

3 庄颖;陈建明;李长青;黄博;周跃;;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材料的初步构建及理化性能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国平;陈克平;;丝素在肌腱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2 刘小甜;杨明英;邓连霞;朱良均;;丝素组织工程支架的结构相容性与细胞相容性[J];蚕桑通报;2013年03期

3 黄君霆;;家蚕基因组序列解读10周年[J];蚕业科学;2013年05期

4 殷丽华;牟星;余占海;王琳;;丝素蛋白及其复合支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7期

5 吴小建;陈一心;;蚕丝丝素蛋白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11年02期

6 张敏;许小玲;孟晓荣;顾利民;;纤维素与透明质酸、肝素、丝素、甲壳素湿纺复合生物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3年05期

7 孙晴晴;刘源岗;王士斌;何鹏;;微观结构与组织工程丝素支架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4年04期

8 张涛;姬振伟;钱济先;;细胞支架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01期

9 易强英;刘康;冯刚;;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工程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张瑾莉;任小元;张琪;孔祥东;;仿生矿化法制备HA/SF/Ti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丝绸;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颖;组织工程椎间盘的体外初步构建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2 黄博;Ⅱ型胶原/透明质酸/6-硫酸软骨素组织工程髓核支架材料的体内外生物学性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雪峰;转染LMP-1基因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退变髓核细胞体外双层细胞微球三维条件下共培养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熊承杰;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受体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韶波;末端可吸收牵张种植体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莫日格乐;Notch-1基因敲除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阻止兔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杨志高;脂肪干细胞联合TGF-β3负载的PLGA支架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谭延林;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中的修复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9 梁成振;荷载干细胞的TGF-β3/地塞米松/PLGA微球用于退变椎间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郭军;BMP-2联合IGF-I体外干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庆鹏;BMP加强型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兔ACL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2 吴小建;羟基磷灰石涂层丝素蛋白膜引导兔桡骨缺损再生的初步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郭金库;人工生物膜修复椎间盘纤维环的动物实验研究及疗效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徐飞岳;基于海藻酸凝胶微球的动态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唐雪彬;脱细胞纤维环基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分化潜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6 韩小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7 轩肖娜;丝素蛋白/生物玻璃复合多孔支架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8 安晓;桑蚕丝低温成形组织工程支架预研与PLGA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春光;多孔丝素蛋白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修复兔股骨头早期坏死的实验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李凯;不同浓度透明质酸水凝胶性能表征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维培养生长行为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江莹;张蕾;陈槐卿;;组织工程韧带支架材料研究进展[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年01期

2 闫中胜;徐宝山;杨强;夏群;张春秋;贺坚;;新型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的制备与性能检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03期

3 李长青;周跃;罗刚;张传志;;仿生髓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在体组织性能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15期

4 吴海涛,钟翠平,顾云娣;蚕丝在软骨细胞立体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胜,张明;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颈腰痛杂志;2001年04期

2 应明;;人工髓核[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6年01期

3 王庆贤,李志;椎间盘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解剖与临床;2001年Z1期

4 姚女兆;张忠民;周荣平;梁栋柱;赵卫东;金大地;;新型人工髓核植入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年06期

5 郭立新;黄秋野;宋桂秋;许之伟;;振动载荷对损伤椎间盘处小关节的影响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6 黄东生;椎间盘的生物力学[J];医用生物力学;1997年03期

7 钱忠来,唐天驷,杨惠林,王以进;腰椎椎间盘三维有限元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8 王守才,李柱林;椎间盘环形切刀[J];医疗卫生装备;1995年03期

9 西永明,胡有谷;MRI对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评估[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年01期

10 西永明,胡有谷,陈晓亮,陈岩;MRI成像在评价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麻少辉;管民;杜恒;韩博;张明;;不同造影剂MR动态增强对羊椎间盘营养途径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施德广;;人体椎间盘及相邻椎体的力学性能侧定[A];第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3 李长青;周跃;罗刚;张传志;;仿生髓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合成代谢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鹏林;张春秋;武汉;刘海英;王秀华;;确定数值模拟中人体椎间盘材料参数的载荷法[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长青;周跃;罗刚;张传志;;仿生髓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在体组织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长青;周跃;罗刚;张传志;;仿生髓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郭洪刚;马信龙;;组织工程学策略再生椎间盘的研究进展[A];第十七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OS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孙培栋;欧阳钧;;L3/4不同运动范围对邻近运动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吴立军;钟世镇;张美超;樊继宏;;腰椎节段虚拟解剖模型及三维运动数字化测量研究[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黄永玲;;TC4钛合金脊柱融合器的应用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法信;修复组织一劳永逸[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海山;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生物力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张国川;腰椎滑脱髂骨棒杠杆复位固定系统的研制、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潘勇;以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纤维环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4 唐明星;Lenke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其生物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鲍春雨;基于人机工程学油锯作业人体脊柱生物力学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林冬;一个退变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应用[D];四川大学;2007年

7 成俊;腰椎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汪学松;PUMC ⅡD_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仿真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相关生物力学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周劲松;一种新型生长型脊柱侧凸矫形系统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10 李雄;双节段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对下位椎间隙内压力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龙;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壳聚糖支架上培养的体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 邝磊;脊柱腰骶段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生物力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3 姚金志;腰椎屈伸肌群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4 田华科;基于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髓核的初步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杨茜;腰椎间盘退变的T2mapping定量研究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田海泉;壳聚糖—藻酸盐复合凝胶作为髓核组织工程支架的体外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伍耀宏;以天然骨基质明胶/软骨细胞外基质复合山羊椎间盘细胞构建一体化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张翼;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王飞;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辛洪奎;组织工程椎间盘的构建与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6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506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2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