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影响类弹性蛋白多肽自组装成微球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19-09-11 13:57
【摘要】:影响类弹性蛋白多肽(ELPs)自组装成微球的因素较多,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以类弹性蛋白多肽[KV8F]n为对象,利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其自组装成微球的粒径。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量的增加ELPs形成的微球粒径也随之增大,粒径的均一度减小;当盐浓度低于0.4 mol/L时,盐浓度的增加,微球粒径相应增加,而盐浓度高于0.4 mol/L则呈减少的趋势,但粒径均大于1.1μm;而当ELPs末端融合木聚糖酶和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后,其自组装形成的微球粒径急剧减小,约为游离ELPs的1/10,分别为151.0 nm和174.2 nm。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酶分子和ELPs通过静电引力相互作用后,酶分子的空间位阻妨碍了ELPs分子的聚集。
【图文】:

电泳图,电泳图,长度,样品池


则是大小分布的标准偏差。而Zeta电位则是从上述样品中取0.5mL缓缓注入倒立的弯曲式毛细管样品池中,当样品到达样品池U形管低端时(防止冲入气泡),将样品池正立,注满样品,平衡2min后,测量Zeta电位。所使用的仪器为英国马尔文公司的NanoZSZeta电位仪,样品粒径在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测定。2结果与分析2.1不同长度ELPs的制备及粒径扫描温度的选择表达宿主菌E.coliBL21(DE3)经培养,加入IPTG诱导表达后,经细胞破碎及ITC(Inversetransitioncycling,可逆相变循环)分离纯化ELPs后,所得ELPs经电泳后所得图谱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不同长度ELPs电泳条带清晰可见,条带较窄,易辨认,由其电泳条带在SDS-PAGE中位置可推测其分子量与预期一致。电泳图经BandScan软件分析ELPs纯度,结果显示所有ELPs条带纯度均达98%以上,符合后续实验要求。图1不同长度ELPs电泳图Fig.1SDS-PAGEanalysisofdifferentELPs.M:marker;1:ELPs140;2:ELPs120;3:ELPs80;4:ELPs60;5:ELPs40.

粒径分布,相变,长度


葛慧华等/影响类弹性蛋白多肽自组装成微球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cjb@im.ac.cn1277在氯化钠终浓度为0.5mol/L的PBS缓冲液中测定不同长度ELPs在升温过程中,其在350nm处吸光值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2 3℃),溶液吸光值急剧上升,这表明ELPs在该温度范围内发生了相变,其溶解度显著降低,且温度下降时,ELPs又重新溶解在溶液中,即该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而随着ELPs分子量增大其发生相变的温度也逐渐下降,这与之前报道吻合[10]。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当温度为40℃时,几乎所有的ELPs分子均完全发生相变,其吸光值达到最大,鉴于此,为了保证后续粒径测定时温度的统一性,故在后续试验过程中选取样品池的温度均为40℃。2.2不同长度ELPs对所形成微球粒径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了不同长度ELPs自组装成微球的粒径大小,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ELPs分子量的增加,其自组装所形成的微球粒径逐渐增大,其粒径范围在1.1μm至3.6μm之间,其中ELPs60与ELPs80图2不同长度ELPs相变图Fig.2ThephrasetransitionofdifferentELPs.表1ELPs长度对粒径大小及均一度的影响Table1InfluenceofELPsonthesizeanduniformoftheparticleELPlengthParticlediameter(nm)Peakwidth(nm)ELP401109185.8ELP602029204.2ELP802252467.1ELP1202547457.5ELP1403636888.3粒径相差较小,而ELPs120和ELPs140粒径则相差较大。而从其粒径分布峰宽则反应了粒径的均一度,随着ELPs分子量的增加,其峰宽随之增大,,意味着粒径分布范围更广,粒径的均一度下降。通过测定相变前后溶液的Zeta电位,结果发现在ELPs发生相变前溶液的Zeta电位一般都在 11.7mV左右,而发生相变后其Zeta电位一般都在 0.1mV,此时,相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术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376103,31170939)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3J01048)资助~~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峰;吴永超;郑启新;宋玉林;;含IKVAV多肽凝胶的自组装实验(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2期

2 宋玉林;郑启新;吴永超;郭晓东;;新型两亲性肽自组装成凝胶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3期

3 宋玉林;郑启新;郑剑锋;;新型两亲性肽诱导血管生成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年01期

4 肖锋;吴永超;郑启新;宋玉林;;含IKVAV肽体内诱导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7年01期

5 王磊;白薇;冯海兰;贾欣茹;;自组装寡肽分子T2的体外矿化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4期

6 朱伟;王欣宇;徐鹏;翁云飞;;AZ91D镁合金表面诱导矿化磷灰石层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0年06期

7 刘群峰;原波;;多肽水凝胶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1年02期

8 倪中华,易红,王跃轩,顾兴中;预防心血管再狭窄纳米颗粒载药涂层支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陶涛;钟满森;余连德;;检测腹蛇毒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10 吴永超;郑启新;宋玉林;杜靖远;吴斌;;活性多肽IKVAV纳米纤维凝胶的自组装及其生物相容性检测[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永超;郑启新;邹枕玮;吴斌;宋玉林;;自组装IKVAV多肽纳米支架材料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的生物学作用[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岩冬;安军;陈思原;张旭;洪彦航;王伟;王淑芳;;自组装仿生构建具有NO自催化生成功能的含硒人工血管材料[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3 康艳晶;罗施中;;具有潜在医药活性两亲多肽纳米纤维材料的自组装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永超;郑启新;邹枕玮;吴斌;宋玉林;;自组装IKVAV多肽纳米支架材料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的生物学作用[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文娟;周丽峗;王德平;黄文e

本文编号:2534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534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f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