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感知一体化假肢的电气系统及触滑觉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8.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永昭;孙为;;建国以来我国假肢的发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17期
2 狄亚;;假肢技术要与医学相结合[J];医学与哲学;1986年04期
3 张锐;;谈谈假肢的生产、安装、使用[J];中国残疾人;1994年03期
4 刘晓来;韩峰;;截肢与假肢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0期
5 沈凌;喻洪流;;国内外假肢的发展历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13期
6 ;我国假肢工作的概况及发展[J];中国康复;1986年02期
7 刁兴建;假肢发展对截肢观念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8 刁兴建;假肢发展对截肢观念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0期
9 张波;连骨假肢的研究动态[J];黑龙江医学;2004年05期
10 罗永昭;孙为;;建国以来我国假肢的发展(续)[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罗永昭;孙为;;现代实用假肢的进展和创新[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2 解益;董安琴;邓小倩;;大腿运动假肢的制作要点及其功能特点 一例膝上截肢短跑运动员的个案报道[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康复辅助器具学组成立暨全国康复辅助器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黄英;武继祥;;实用假肢研发进展和现况[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康复辅助器具学组成立暨全国康复辅助器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罗永昭;孙为;;国内外现代实用假肢的进展和应用[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5 刁兴建;;假肢发展对截肢观念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罗永昭;孙为;;建国以来我国假肢的发展[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樊瑜波;张明;蒲放;蒋文涛;杨世全;陈君楷;;小腿残端与假肢接受腔相互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8 樊瑜波;蒲放;蒋文涛;杨世全;陈君楷;;小腿残端与假肢接受腔相互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钱炜;高校呼唤假肢矫形工程专业[N];科技日报;2008年
2 何智;现代科技促进假肢技术发展[N];中国医药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何光锐;爱心,为肢残人士重塑人生支点[N];福建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议橙 储东华;和风不语 至爱无言[N];云南日报;2007年
5 编译 王惠民 杨孝文;金属上生长皮肤假肢变“真肢”[N];北京科技报;2006年
6 通讯员 艾利;英取得假肢技术新突破[N];医药导报;2006年
7 王丽;从波士顿爆炸案看保险与假肢的关系[N];中国保险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海男;主动式踝关节假肢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许华丽;基于TRIZ理论的人体假肢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3 展茂利;减小皮肤/假肢摩擦过程中损伤能量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张玉山;操作感知一体化假肢的电气系统及触滑觉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占小杰;肌音信号采集及其在假肢手控制中的研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熊大柱;一种7自由度生机电假肢手臂的结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曾勇;肌音信号模式识别及其在假肢手操控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甘云;界面压力可控式假肢接受腔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石琦霞;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人体假肢接受腔的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明月;主动式膝上假肢仿生控制方法及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52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55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