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保护剂微液滴在液氮表面冷冻过程中的结晶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果真;;感声微液滴气化的物理机制新发现[J];应用声学;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际标;王佳;王燕华;姜应律;;干湿交替下微液滴的形成和扩展行为[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史立涛;蒋成刚;周平;吴承伟;;微液滴在粗糙表面的电致振动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宋昱;何枫;;粗糙表面上微液滴的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环境与工业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董立春;;T型微米级通道内微液滴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A];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际标;王佳;王燕华;;微液滴现象与大气腐蚀[A];2004年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唐晓;王佳;李焰;;海洋大气腐蚀初始阶段微液滴体系的微区电化学分布特征[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7 贺丽萍;夏振炎;;微液滴形成及破碎的实验和数值研究[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郑修鹏;赵红平;冯西桥;;功能梯度材料微梁表面上的微液滴定向运动[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亚伟;张博;张现仁;;表面微观结构对其上纳微液滴/气泡的决定性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10 曹刃拓;刘赵淼;;Y型交叉微通道内微液滴融合分裂过程的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晓冬;基于亲疏水模式的微液滴阵列芯片及其在多重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张际标;大气腐蚀起始过程中的微液滴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3 梁利花;微液滴现象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许晓威;基于介电湿润效应的微液滴驱动机理与操作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长敏;微液滴在均匀性和非均匀润湿性表面上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荣莉;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液滴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郭书恒;基于T型通道剪切法微液滴形成机制的CFD数值模拟[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郑大龙;撞针式微液滴塑料增材成型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贺秀娜;基于毛细管刻蚀孔的单分散微液滴制备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6 任桂香;T型微米级通道内微液滴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9年
7 黄琛;基于荧光激活微液滴分选的超高通量酶活筛选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梁利花;大气腐蚀起始阶段微液滴现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吴森洋;微液滴喷射成形的压电式喷头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王心怡;介电润湿法微液滴驱动芯片及其控制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57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55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