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渐进性力学适应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6 06:01
【摘要】:研究背景 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瓣膜结构破坏和功能失调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全世界每年逾45万例患者接受换瓣治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人工心脏瓣膜主要分为两类: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虽然它们都能部分替代原有瓣膜的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生命,但是由于其自身材料和结构等缺陷难以完美替代自身瓣膜并存在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机械瓣膜置换后需要终生抗凝,因抗凝不当易引起出血、血栓和栓塞;生物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好,但因钙化和衰坏易导致生物瓣功能障碍,需要10到15年后再次进行瓣膜置换。因此研制有生长和修复能力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已成为心脏瓣膜研制的主要方向。然而,目前研制的TEHV体内移植后均无法适应体内复杂的力学环境,不能耐受高压、高速血流的冲击。 生物力学信号是心脏瓣膜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外调控信号,使瓣膜细胞随着发育逐步适应高压高速的血流力学环境。如何系统模拟瓣膜生理发育过程中逐渐增高的压力和血流速度变化等力学信号调控过程,,在TEHV体外构建的过程中从种子细胞培养分化开始就进行仿生性力学渐进性系统训练、调控,逐步增强种子细胞适应高压、高速血流冲击的能力,对研究TEHV及其它须面对体内复杂应力环境的组织工程器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渐进性力学适应对MSCs活性、功能和分化等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寻找细胞内力学信号作用的关键分子,为基因改造优化种子细胞提供理论基础,探索可显著改善MSCs耐受高压、高速血流冲击的仿生性力学训练系统方案。 研究方法和结果 第一部分渐进性力学适应对MSCs活性功能的影响 培养的大鼠MSCs分为6个实验组分别接受0、5、10和15dyn/cm2剪应力及渐进性增加剪应力0~10和0~15dyn/cm2处理。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Elisa检测细胞分泌,贴壁率检测细胞粘附及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静态培养的MSCs相比,高恒定剪应力(15dyn/cm2)提高细胞增殖率、迁移率和粘附率(P值均0.05),同时显著提高MSCs分泌VEGF、TGF-β1、bFGF和PDGF细胞因子水平(P值均0.01)。与单纯高剪应力(15dyn/cm2)干预的MSCs相比,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提高细胞增殖率、迁移率和粘附率(P值均0.05),同时提高MSCs分泌VEGF、TGF-β1、bFGF和PDGF细胞因子水平(P值均0.05)。单纯高剪应力(15dyn/cm2)干预的MSCs相比静态培养的MSCs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1),而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可以显著减少细胞凋亡(P0.01)。 第二部分渐进性力学适应增强MSCs活性机制研究 Western-blot检测PIM-1等目的蛋白表达,采用siRNA和蛋白抑制剂探索相关分子机制,transwell研究细胞分泌变化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提高PIM-1蛋白表达以及Akt、p38和ERK蛋白磷酸化水平(P值均0.05),加入Akt、p38和ERK蛋白抑制剂后,研究发现p38和ERK蛋白被抑制时PIM-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通过siRNA抑制PIM-1基因发现渐进性力学适应后MSCs增殖率下降(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显著提高MSCs迁移率(P0.05),提示MSCs细胞分泌水平提高可能促进了细胞迁移。0~15dyn/cm2渐进性力学干预后,MSCs中纤连蛋白(FN)和玻璃粘连蛋白(VN)的表达增加(P0.05),提示渐进性力学适应可能通过增加这两种粘附蛋白的表达促进MSCs粘附能力提升。 第三部分渐进性力学适应对衰老MSCs活性功能影响 取4周龄SD大鼠和24月龄SD大鼠MSCs,研究衰老对MSCs生长状态以及耐受剪应力的影响。给予抗氧化剂干预后,记录细胞群体倍增数,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蛋白质金属羰基合物(protein carbonyls)水平,并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p16和p53基因表达。对不同组MSCs分别施加渐进性力学适应,观察细胞增殖、迁移、分泌、粘附和凋亡的情况。结果:与4周龄SD大鼠来源MSCs相比,24月龄SD大鼠来源MSCs群体倍增数(PD)明显下降(P0.01),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P0.05),p16和p53基因表达增加(P0.05)。在使用抗氧化剂干预后,细胞内氧化应激强度下降(P0.05),p16和p53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群体倍增数增加(P0.05)。24月龄SD大鼠来源MSCs在接受渐进性力学适应后,MSCs活性功能未明显提高,凋亡增加(P0.05);给予抗氧化剂干预后,渐进性力学适应提高衰老MSCs活性功能及减少凋亡(P0.05)。 第四部分渐进性力学适应诱导细胞分化及其机制研究 渐进性力学适应诱导MSCs向平滑肌样细胞方向分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诱导分化后细胞是否表达平滑肌样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钙调蛋白(Calponin),real time PCR分析SMA和Calponin基因表达,通过特异性蛋白抑制剂探索相关机制。结果:SMA和Calponin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提示渐进性力学适应诱导MSCs向平滑肌样细胞方向分化。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渐进性力学处理后SMA和Calponin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1),渐进性力和TGF-β1处理提高这两种基因表达(P0.01)。PD98059(ERK阻断剂)抑制MSCs向平滑肌样细胞方向分化(P0.05),提示ERK分子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部分渐进性力学适应MSCs种植后在体研究 将渐进性力学适应后MSCs和未经力学适应MSCs分别种植于脱细胞猪主动脉壁上。采用仿生脉动生物反应器模拟体内力学环境处理血管后,分光光度法检测D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I型胶原含量。将MSCs种植于脱细胞带瓣管道上并移植于犬腹主动脉,1月后行B超观察,并取组织标本行大体观察、HE染色、DNA和胶原含量测定。结果:在体外模拟实验中,渐进性力学适应后的MSCs在主动脉壁上存留较多,D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渐进性力学适应后MSCs的I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静态培养组(P0.01)。体内实验发现两种移植物均无血栓形成,力学适应后MSCs在移植物上存留较多,D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泌胶原含量也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P0.01)。说明力学适应后MSCs接种于支架材料后可较好耐受高速、高压流体力的冲击。 结论 1.本研究系统探索了恒定剪应力和渐进性增加剪应力对培养MSCs的作用,发现随着0、5、10和15dyn/cm2剪应力强度逐渐增加, MSCs的增殖、迁移、分泌和粘附能力经过力学训练后得到提高,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可以进一步提高细胞增殖、迁移、分泌和粘附能力,同时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相比于同等强度下的高恒定剪应力可以减少细胞凋亡。 2.研究证实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可激活p38和ERK信号通路调控的PIM-1蛋白表达从而促进MSCs增殖,提高了MSCs的自分泌能力使其迁移能力增强,并且促进FN和VN蛋白表达使MSCs粘附能力提高,初步阐明了渐进性力学适应提高MSCs活性功能的机制。 3.研究发现老年大鼠来源MSCs比青年大鼠来源MSCs氧化应激水平升高、DNA和蛋白质损伤加重以及活性功能下降。在接受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后,老年大鼠来源MSCs活性功能未见显著提高,凋亡率也明显上升。给予抗氧化剂干预后,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提高老年大鼠来源MSCs活性功能并减少凋亡。 4.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可以在体外培养时诱导MSCs向平滑肌样细胞方向分化,这种诱导能力在结合TGF-β1后得到进一步增强,ER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控了诱导分化过程。 5.经过体内和体外模拟机体周期搏动性血流研究后发现,0~15dyn/cm2渐进性力学适应后的MSCs可以更好的附着和存活于支架材料上,能够分泌胶原蛋白,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的发挥组织重塑功能。
【图文】:

模式图,模式图,瓣叶,瓣膜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加,可避免瓣叶中央下陷,维持瓣叶间的接合,起到防止瓣叶脱垂的作用。心室层的弹力蛋白径向分布,极富延展性,硬度较胶原蛋白低[30]。在收缩期,弹力蛋白回缩使胶原纤维状态恢复到褶皱、蜷曲,瓣叶变小,瓣膜开放[20]。瓣膜受反向力作用而关闭,其所需的反向作用张力是极其微小的,而随着瓣膜的逐步伸展,其自身硬度直线增加,瓣膜所承受的张力和应变强度亦增加到非常高的水平。这就是瓣膜组织能够灵活适应血流变化且能承受左心系统高血流动力的原因(图 1)。

组织工程,构建模式


图 2. 组织工程心血管移植物构建模式图寻找到可靠的细胞来源是组织再生的关键[54]。多种不同表型的细胞可以程医学,但是每种细胞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55]。其中从患者自身采集是最具希望的一种,因为自体细胞移植入体内后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处于疾病状态下的老年患者,自体细胞并不适宜用作自体移植[55]。目前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保强,胡巧玲,方征平,许承威;组织工程用聚氨酯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3年02期

2 胡晶晶;李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脊椎动物左室流出道发育中的作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04期

3 史燕妮;臧永菊;陈力;吴琪琳;;骨组织工程中的碳纤维材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3年06期

4 李明达;刘顺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3年19期

5 徐雅硕;钟银屏;付强;谢兴益;;聚氨酯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2年S1期

6 袁君杰;谢幼专;卢霄;卢建熙;;不同微环境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年06期

7 魏开勇;黄维义;;血红素氧化酶-1在器官及细胞移植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3年19期

8 罗文;何月;刘曼;张吉翔;;ALK2使内皮细胞转化为类干细胞的机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年06期

9 龚泽;张佩华;;纺织技术构建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研究进展[J];产业用纺织品;2014年03期

10 张永珍;李文芳;樊新生;马小华;吴绪敏;张传森;;同步诱导培养兔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和平滑肌祖细胞[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涛;HGF基因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联合Fn预涂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 彭正羽;NSSR1在NCAML1、GLUR-B前体mRNA剪接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杨强;以软骨细胞外基质为基础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以及骨软骨复合体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4 谢甲琦;剪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5 张陈;内皮细胞诱导新生内膜平滑肌样细胞募集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梅;TIGAR通过增加NADPH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13年

7 王富华;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结膜囊移植体”治疗重度结膜囊狭窄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8 曾晶晶;hBMP-2基因修饰BMSCs细胞膜片的异体冻干骨输送盘构建及其成骨机制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胡行健;组织工程化模型探讨异常力学刺激诱导心脏瓣膜钙化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翟超;SIRT1在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CX32/CX43在肝干/祖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祥;高糖与尼古丁对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颖;Cx43基因敲除胎鼠心脏近端流出道隔心肌化过程中Bmp2和Bmpr2的时序表达[D];复旦大学;2010年

3 周素琼;水性聚氨酯/硫酸酯化壳聚糖的合成与血液相容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敏;毛白杨叶片的热物理性质和能量分布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彭兆意;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的血管细胞联合种植在PLGA上初步构建出血管组织[D];南昌大学;2008年

6 谢甲琦;剪应力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祁亮;国产CL-V型双叶瓣的临床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8 赵晋;RGD-蛛丝蛋白/聚己内酯/壳聚糖小直径血管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及应用于血管缺损修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魏冀荣;生物型异种松质骨移植对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效果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司在霞;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及其预测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6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566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