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酶响应智能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的设计组装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03:32
【摘要】:作为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之一,癌症每年导致数百万人的死亡。因此精准的癌症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纳米科学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纳米医学为精准的癌症诊断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策略,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降低毒副作用。由于具有结构多样,物理化学性质可调节,和易于功能化修饰等特点,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成像造影剂和治疗试剂等应用于癌症的诊断与治疗研究中。成像作为一种可视化手段,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引导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一种成像模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固有缺陷;另外单一的治疗手段很难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多功能纳米材料的构建为诊疗一体化探针和多模式成像下的协同治疗纳米平台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从而可以提高诊断治疗的精准性。对于癌症治疗,与传统疗法相比,光疗法因为以光这样一种可以被轻易操控的外界刺激作为激发源,大大提高了治疗的选择性。但成像深度、生物体自发荧光和光敏剂非特异性激活的光毒性问题仍严重制约着其在癌症精准诊断治疗的临床应用。刺激响应体系的发展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肿瘤组织有着异于正常组织的微环境,设计能够响应肿瘤微环境内在刺激的智能纳米材料,从而产生可激活的成像信号/有效载荷的肿瘤内释放可用于增强成像对比度或治疗功效,进行精准的诊断治疗。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致力于设计合成刺激响应型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并对其在癌症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探针能够对肿瘤标记物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特异性响应,进行可激活的荧光成像点亮癌细胞,精准定位肿瘤,并进一步进行高选择性的光动力学治疗(PDT),光热疗(PTT)以及可控药物释放的化疗,从而实现荧光成像指导的精准靶向协同治疗。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第二章:可激活智能纳米探针用于内源性MMP2酶的灵敏检测和荧光成像指导下的协同光治疗:通过MMP2底物肽将光敏剂分子焦脱镁叶绿酸-a(PPa)连接到金纳米棒(AuNRs)表面,设计合成了MMP2可激活的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可用于激活靶向成像和高选择PDT。光敏剂在正常组织循环期间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处于抑制状态,当纳米探针到达肿瘤部位时可以被过表达的MMP2激活,恢复PPa的荧光,并产生~1O_2,从而进行选择性PDT。恢复的光敏剂荧光不仅可用于定量检测MMP2,并点亮癌细胞,进一步指导协同的PDT/PTT治疗用于高效和特异性杀死癌细胞。该纳米探针具有很好的体内肿瘤定位和治疗的应用潜力,为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第三章:MMP2酶响应的纳米探针用于可激活荧光成像指导的在同一束光下局部三模式协同治疗:我们设计了由中空金纳米球(HAuNs)、光敏剂分子(PPa),MMP2底物肽连接桥和化疗药物(DOX)组成的智能诊断治疗纳米探针。HAuNs作为淬灭剂可以通过FRET效应抑制PPa的荧光和~1O_2生成,避免循环过程中对正常组织的光毒性。同时,由于MMP2触发肽断裂,PPa可以在肿瘤部位被有效激活,用于选择性荧光成像和PDT。另外,HAuNs可以在光激发下,基于等离子体共振吸收产生光热效应,从而进行PTT治疗。通过调节HAuNs壁的厚度可以实现单束光照射下肿瘤组织处激活的PDT,PTT和受控DOX释放的协同治疗。重要的是,恢复的荧光可用于检测MMP2,在体内定位肿瘤,进一步指导局部三联疗法(PDT/PTT/化疗)。在可激活荧光的指导下,局部三联疗法取得了最佳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PPa和DOX的非特异性毒性。这部分内容在活体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该研究为未来癌症的精准诊断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图文】:

纳米材料,活体,成像


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癌症组织具有许多不同于正常组织的特性,如何选用合适的造影剂对癌组织进行高分辨定位对于癌症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纳米粒子可以被设计成具有不同的对比度。因此对于此应用,材料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将纳米材料设计为能够定位在特定的病变组织并具有高对比度来进行癌症诊断[15-16]。1.3.1 成像模式在过去的 5-10 年内,随着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型纳米材料被研发,新型体内成像模式随之发生了爆炸性增长。这些纳米材料正在推动成像在生物体内的全新应用,比如利用纳米级金属粒子散射光的能力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中的对比应用。用纳米材料成像而不是传统的成像方法可以提供对成像试剂输送的智能控制,有助于大大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与成像科学家密切合作的化学家在开发这些新型材料来解决诊断成像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具有良好磁学性质,光学性质,声学和原子核性质的纳米材料被用于活体成像研究[17](图 1-2)。

临床应用,造影剂,纳米粒子


-自旋弛豫时间(T2 权重成像)以创造成像对比。它提供良好的空间分5-100μm),用于肝脏和胃肠成像可以来诊断和评价疾病的不同阶段[20]。算机断层扫描(CT)是使用计算机处理的 X 射线扫描来产生层析成像身体特定区域的图像。这些横截面图像被广泛用于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射线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吸收和衰减中的差异,可以实现人体结构解剖可得高对比度的血管图像。固有的软组织内 CT 造影剂因其太小而无法被到,造影剂需要被送到目标组织使用CT成像对组织进行有效检测。通常量(高 Z)元素由于其强 X 射线吸收可以作为良好的 CT 造影剂[21]。每式都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和固有局限性(图 1-3)。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发技术”的兴趣日益浓厚,结合多种医学成像提供相互补充信息的技术激励发多功能纳米粒子。因此众多研究组正在开发含有多种造影剂可同时使像方式的纳米粒子。此外,这些纳米粒子作为基础造影剂也可以携带各向剂,例如用于靶向特定疾病标志物/位点的抗体。这些有针对性的纳台将提高医学成像技术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早期更诊断[22-23]。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18;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瑶;;纳米探针[J];人人健康;2018年01期

2 刘儒平;刘军涛;王蜜霞;罗金平;刘春秀;蔡新霞;;磁纳米探针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J];分析化学;2009年12期

3 肖利;;纳米探针在药物筛选中首获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8年12期

4 鹿晓泉;李远豹;白熙林;胡高飞;汪乐余;;多功能Cu_(1.94)S-Bi_2S_3@polymer纳米探针用于CT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英文)[J];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17年08期

5 刘湘梅;刘淑娟;杨会然;于海霞;汪静霞;翟钊;赵强;黄维;;“Turn-on”型磷光Hcy/Cys纳米探针的制备与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6 王生怀;吴小桐;徐风华;陈育荣;谢铁邦;;基于显微干涉的纳米探针测量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8年10期

7 ;追踪癌症扩散,纳米探针或比MRI强[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8 于滨;逯乐慧;;CT成像纳米探针设计及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8年08期

9 ;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新型纳米探针[J];传感器世界;2019年02期

10 费瑶;郭涵;奚焕祥;陈婉熠;蔡琳熠;王爱军;冯九菊;;2-硫代巴比妥酸修饰金纳米探针高灵敏比色检测三聚氰胺[J];应用化学;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玲;徐超;张春雨;高学云;;团簇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活体核成像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C];2016年

2 王柯敏;;功能化纳米探针肿瘤诊治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3 蔡立;陈泽忠;唐宏武;;适配体连接的二氧化硅包裹钌吡啶荧光纳米探针用于乳腺癌细胞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陈华英;孙佳佳;甘振飞;郭丹;汪璐;江蕾;李大伟;;细胞内重要生物小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纳米探针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5 章友娜;薛庆旺;;基于包裹葡萄糖的脂质体纳米探针用血糖仪检测磷脂酶PLD[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C];2016年

6 王柯敏;;细胞和活体层面信息获取的生物纳米探针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7 何耀;;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在生物影像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范艳斌;李春炎;李富友;陈道勇;;磷酸酶响应的纳米探针在溶酶体特异性成像方面的应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9 崔华;沈雯;;发光功能化的纳米探针及其分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屈颖娟;韩海洲;郑行望;;pH荧光纳米探针的构建新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衣晓峰 特约记者 金鸥;纳米探针有望精准诊断肺癌[N];健康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赵子慧 本报通讯员 万千;首创“纳米探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N];南京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向杰;纳米探针:曾经几度辉煌,如今老当益壮[N];科技日报;2006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程唯珈;新纳米探针可精准实现肿瘤诊疗一体化[N];中国科学报;2019年

5 特约记者 杨静;纳米探针捕捉残余肿瘤细胞[N];健康报;2018年

6 记者 聂翠蓉;纳米探针在药物筛选中首获应用[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刘海英;追踪癌症扩散,纳米探针或比MRI强[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熙琳;光学纳米探针的合成及生化分析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刘聪慧;刺激响应型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3 赵建文;基于肽电荷反转的智能荧光成像及抗肿瘤药物递送一体化纳米探针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4 田蒋为;癌症靶向多功能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光学诊疗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5 阮静;荧光纳米探针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制备与在胃癌靶向成像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吴睿;~(18)F掺杂正电子成像纳米探针及可视化体积型凝胶传感器基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旭;靶向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用于生物传感、成像及治疗[D];南开大学;2014年

8 潘伟;功能纳米荧光探针用于肿瘤细胞成像及诊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岑瑶;基于上转换颗粒等新型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常钰磊;多功能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彬彬;酶响应智能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的设计组装及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李泽伦;基于硫化铋的纳米探针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3 李英超;一种新型光磁纳米探针的制备、表征及在体成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卓磊;多功能定向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6年

5 王雪龙;量子点荧光纳米探针用于水中氟及重金属检测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6 李金磊;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在体外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应用[D];华侨大学;2015年

7 樊晓慧;新型多模式生物探针的合成及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赖远航;基于低密度脂蛋白的靶向性纳米载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孙应绮;纳米靶向探针的构建及其调控肺癌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小敏;人黑素瘤单链抗体—量子点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特异性结合黑素瘤细胞[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1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31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5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