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聚乳酸基纳米纤维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与成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07:26
【摘要】:在组织工程中,支架作为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载体,其作用非常重要。为了使细胞能够在整个支架中生长,并且保证营养物质能顺利进入支架和及时排出代谢废物,支架的结构参数,如孔径(通常范围从50μm到1000μm),孔隙形状和孔隙率必须加以控制。对于骨组织工程支架而言,一般认为较适合的孔径是200μm到400μm。此外,由纳米纤维结构构成的多孔支架可以模仿胶原纤维(直径50 nm到500 nm)等天然ECM组分的微纳结构,能够促进细胞在支架表面的粘附、增殖和分化。本研究在传统热致相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发明浊点热致相分离法(CP-TIPS),在PLLA/二氧六环/H_2O三元体系中,一步制备出了孔径为300μm~400μm,同时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PLLA多孔支架。详细考察了传统热致相分离法与浊点热致相分离法对PLLA多孔支架表面形貌、相转变、结晶行为、晶体结构、分子链构象与排列的影响和变化趋势。发现同样的高水含量(14%)条件下,传统热致相分离法制得的多孔支架中PLLA以片状α-型晶体为主,浊点热致相分离法会使PLLA在相分离过程中的结晶方式发生转变,结晶以α′-型晶体为主,支架孔壁保持纳米纤维结构。随后利用CP-TIPS法制备的PLLA多孔支架在溶胀后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的特点,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将较高浓度的粘稠壳聚糖(CS)醋酸水溶液(最高可达3%w/v)吸入多孔支架内部,对PLLA进行表面改性。详细表征了PLLA/CS支架的形貌、力学性能、吸水能力及体外降解性能,研究了mBMSCs细胞在不同壳聚糖含量的支架内的成骨分化能力,并使用大鼠颅骨临界缺损模型评价PLLA/CS支架的骨修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加入大幅改善了支架的亲水性、机械性能、体外降解过程中pH稳定性能。mBMSCs细胞在PLLA/CS支架显示出了更好的增殖以及成骨分化性能。在体内实验中,PLLA/CS支架显著促进了缺损处新骨组织的形成。此外还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具有开放孔结构的PLLA/卵磷脂支架,并研究了卵磷脂的加入对PLLA支架的形貌、结晶性能、亲疏水性、细胞相容性以及成骨性能的影响。卵磷脂的加入降低了支架中PLLA的结晶度,并大幅提升了PLLA支架的亲水性。通过mBMSCs细胞在支架表面的增殖和分化实验,以及大鼠颅骨临界缺损修复实验说明,适当卵磷脂的加入能促进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提升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和支架的骨修复性能。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一方面要求较高的孔隙率,以保证细胞在支架中的生长、新组织的发育和血管化等功能的实现。同时又希望支架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保持自身形状的同时,还能部分恢复骨组织的功能。但是在实际支架制备和设计过程中,在要求大孔径和高孔隙率的情况下与追求较强机械性能是互相矛盾的。如何解决支架高孔隙率与高机械性能之间的矛盾一直都是组织工程中的难点。本研究进一步通过模仿人体骨组织中松质骨和密质骨的结构,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具有内外双层结构的仿骨组织PLLA多孔支架,以解决高孔隙率与机械性能之间的矛盾。仿骨组织双层支架呈圆柱形,由内外两种不同结构和成分的PLLA支架构成。外层使用高浓度(大于10%w/v)PLLA溶液制备而成,为支架提供良好的机械性能;内层使用低浓度(小于4%w/v)PLLA溶液制备成具有大孔结构的支架,为细胞和新组织的生长提供空间。详细研究了支架双层结构的制备及影响因素;采用不同的热致相分离法构建内层多孔纳米纤维支架,采用传统热致相分离法构建外层致密纳米纤维支架,同时通过在外层复合羟基磷灰石,内层复合壳聚糖或卵磷脂,成功获得多种具有复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PLLA多孔支架;初步探究了双层结构对mBMSCs细胞在支架内部增殖的影响。
【图文】:

示意图,组织工程,基本方法,支架材料


图 1-1 组织工程基本方法示意图-1 Schematic diagram of basic method for tissue enginee架及支架材料

聚乳酸,分子结构式,失重,熔点


图 1-2 聚乳酸的分子结构式Figure 1-2 Polylactides formulae,相对于其他聚合物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右,熔点( Tm)为 170 ℃,, 起始失重温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婧;公柏娟;李志民;宋子琦;鞠昊;孙宏晨;;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年12期

2 张旭婧;许燕;周建平;吴凤麟;;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不同孔隙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6年05期

3 袁景;甄平;;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年12期

4 曹雪飞;宋朋杰;乔永杰;甄平;;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25期

5 于强;田京;;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中应用的3D打印技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30期

6 ;已经出版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相关文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51期

7 倪建光;刘丹平;;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8期

8 杨春蓉;;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8期

9 莫湘涛;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降解和生物力学特性[J];医用生物力学;2004年01期

10 邢辉,陈晓明,张宏泉;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X.Liu;D.Wang;W.Huang;H.Fu;;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英文)[A];2007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赵静一;禹娜娜;邓平平;;骨组织工程支架内微管孔结构的研究现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李榕;陈科龙;王勇;刘云松;周永胜;孙玉春;;一种骨组织工程支架3D打印系统的建立与支架宏微结构精度的可控性评价[A];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7年

4 岳进;毛天球;雷德林;白石柱;;Ⅰ型胶原修饰快速成型骨组织工程支架对兔成骨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榕;陈科龙;王勇;刘云松;周永胜;孙玉春;;一种骨组织工程支架3D打印系统的建立与支架宏微结构精度的可控性评价[A];第十五次全国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17年

6 张雪琴;王志亮;聂俊;;交替矿化法制备壳聚糖羟基磷灰石骨组织工程支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生物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C];2013年

7 王迎军;;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纳米仿生及生物矿化[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杨冬芝;聂俊;;仿生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张燕;李瑞欣;张西正;郭勇;孙庆兰;;壳聚糖-脱细胞真皮三维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叶茂昌;Chou L;李容新;周瑜;王yN;彭晖;张志宏;;应用无机活性诱导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行颌骨缺损重建与再造的临床研究[A];2017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聚己内酯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和性能[D];兰州大学;2017年

2 谌斯;聚乳酸基纳米纤维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与成骨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周洪利;可降解纤维增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医学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章晔;新型有序纳米介孔生物活性玻璃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基础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伍权;多孔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姜红江;陶瓷化骨的改性及生物活性人工骨构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唐宇锋;熔融离心纺丝聚乳酸纤维复合明胶支架的制备及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8 张雪;生物医用多孔镁及纯镁表面玻璃陶瓷水泥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李玉筱;力生长因子24肽修饰的聚乳酸仿生骨基质材料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赵海滨;微孔发泡注射成型制备三维多孔聚乳酸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婷;Zn-BCP/Ti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

2 李莹;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优化设计与可控构建[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3 高美姣;基于多糖纳米纤维的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彭齐峰;3D打印骨粉聚乳酸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8年

5 毛道勇;3D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6 全宸良;两种新型多孔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

7 罗文峰;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D];暨南大学;2017年

8 黄婕;“仿生化”材料—无机活性诱导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细胞亲和性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9 饶嵩;骨组织工程支架仿生设计与制造[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杨晨光;当归多糖/羟基磷灰石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37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37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c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