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心电信号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ARM的心电信号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心电图检测是诊断心脏病变的有效手段。心电数据的高效采集和实时传输成为心电检测的基础,因此,设计一种性能可靠、价格低廉、体积较小的心电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将对心血管疾病的检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心电信号采集技术和以太网传输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款基于ARM的心电信号采集与以太网传输系统。该系统前端是利用AD620、LM324、ADOP07等器件设计的信号调理电路,该电路实现了心电信号的高质量提取;系统的关键电路是以32位ARM7TDMI-S微控制器LPC2210为核心,并结合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Flash SST39VF160和SRAM IS61LV25616AL设计的A/D转换模块和以太网接口模块,它构建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的硬件基础;此外,论文还完成了μC/OS-II操作系统在LPC2210上的移植,并实现了系统TCP/IP协议栈;最后,采用了多任务化方式设计了系统应用程序。 通过远端上位机应用软件测试表明,本系统实现了心电信号的采集与传输,达到了远程监控心电信号的目的,且运行稳定可靠。
【关键词】:心电信号 ARM μC/OS-II RTL8019AS TCP/IP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H7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课题研究背景7
- 1.2 心电监护系统发展回顾7-8
- 1.3 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发展现状8-10
- 1.3.1 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8-9
- 1.3.2 无线通信与因特网相结合的心电监护系统9-10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10-11
- 1.5 本文主要内容和安排11-12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12-16
- 2.1 心电信号特征12
- 2.2 系统功能及电路设计的总体要求12
- 2.3 硬件设计规划12-13
- 2.4 主要芯片的选择13-14
- 2.4.1 微控制器的选择13
- 2.4.2 A/D转换芯片的选择13-14
- 2.4.3 网络控制芯片的选择14
- 2.5 操作系统和编译器的选择14-15
- 2.6 软件设计规划15-16
- 第三章 硬件设计16-38
- 3.1 电极与心电导联16-17
- 3.2 人体保护电路17-18
- 3.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18-24
- 3.3.1 仪表放大电路18-20
- 3.3.2 低通滤波电路20-21
- 3.3.3 高通滤波电路21
- 3.3.4 输出放大电路21-22
- 3.3.5 50Hz陷波电路22-24
- 3.4 主控制芯片电路24-27
- 3.4.1 LPC2210 的主要特性24-26
- 3.4.2 外部存储器电路设计26-27
- 3.5 A/D转换模块设计27-32
- 3.6 以太网接口模块设计32-38
- 3.6.1 RTL8019AS内部RAM结构33
- 3.6.2 芯片DMA操作与内部寄存器33-35
- 3.6.3 与主处理器的连接及自身配置35-36
- 3.6.4 网络连接36-38
- 第四章 μC/OS-II在LPC2210 平台上的移植38-48
- 4.1 μC/OS-II概述38
- 4.2 μC/OS-II软硬件体系及移植可行性分析38-39
- 4.3 μC/OS-II移植39-48
- 4.3.1 OS_CPU.H设计39-41
- 4.3.2 OS_CPU_C.C设计41-44
- 4.3.3 OS_CPU_A.S设计44-48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48-66
- 5.1 以太网的底层驱动程序设计48-50
- 5.1.1 RTL8019AS芯片初始化48
- 5.1.2 数据的接收48-49
- 5.1.3 数据的发送49-50
- 5.2 TCP/IP协议概述50-51
- 5.3 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选择51-53
- 5.3.1 链路层协议51-52
- 5.3.2 网络层协议52-53
- 5.3.3 传输层协议53
- 5.3.4 应用层协议53
- 5.4 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实现53-61
- 5.4.1 以太网协议54-55
- 5.4.2 ARP协议55-56
- 5.4.3 IP协议56-58
- 5.4.4 ICMP协议58
- 5.4.5 UDP协议58-59
- 5.4.6 TCP协议59-61
- 5.5 应用程序设计61-66
- 第六章 总结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0
- 研究成果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博;王红蕾;;CAN总线与以太网互联的网关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0年S1期
2 钱绍祥;张飞霞;;基于ARM的弯管机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2011年08期
3 贾敏智;谷文军;;基于S3C44B0单片机的数字化预应力张拉仪系统的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3期
4 周峰华;潘文亮;刘军亮;王盛安;;Linux下ARM和单片机的串口通信设计[J];仪表技术;2011年08期
5 周有立;;采用ARM与DDS技术的工频频率滑差源[J];电测与仪表;2011年08期
6 史延东;王振华;宁飞;;基于ARM的电暖加热器的设计与实现[J];机械与电子;2011年08期
7 石明江;张禾;徐治银;;手持式数字存储示波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1年02期
8 王治国;苗军;;基于ARM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设计[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年08期
9 韩帅;吕春梅;安淼;朱振军;;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终端的研究与设计[J];电子质量;2011年08期
10 刘铁吨;纪建设;李常青;;继电保护收发信机嵌入式监控组件的设计及实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立亚;李艳峥;吴水才;张松;白燕萍;;基于ARM的心电采集系统的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医疗仪器学术会议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第三届第二次理事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李杨;窦建华;李刚;;基于ARM的心电信号监控系统设计[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英伟;孔令富;;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的心电信号滤波算法[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丁庆振;王书茂;陈度;杨景利;徐鸿斌;;基于ARM与FPGA的机械手控制设计[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龚兆岗;;基于ARM处理器的LED可变情报板嵌入式控制器[A];2006年全国LED显示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臧益民;董秀珍;;采集与分析心电信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第五届心脏学会、第八届心功能学会及《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大会心血管学基础和临床专题报告、继续医学教育与研究生专题讲座专题报告资料[C];2000年
7 康明才;赵西平;;电力电容器微机保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和平;;基于ARM的固态记录器控制模块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夏文岳;袁海文;弥寒光;郭鑫;;基于ARM的有源滤波器测控系统设计[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水才;李佳;;心电无线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研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小瑞;ARM的另类生存[N];文汇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赵艳秋;英特尔与ARM谁将最终获胜?[N];中国电子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周源;ARM能成为真正的挑战者吗?[N];网络世界;2010年
4 许磊;苹果大可不必买ARM[N];计算机世界;2010年
5 胡祝;ARM电脑,,越走越近[N];电脑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然;联想选择ARM 英特尔阵营惊现裂痕[N];经济观察报;2009年
7 王如晨;ARM总裁:将进入小尺寸笔记本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郑迪;ARM试与Intel分天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学习;ARM与软件企业合作提供先进IP[N];计算机世界;2008年
10 总编 孙定;新鲜ARM本不妨关注[N];计算机世界;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成;心电信号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郭维;穿戴式人体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红兵;基于ARM的双丝脉冲MIG高速焊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洪俊;心电信号深层识别机理的研究与虚拟式心电图仪的研制[D];重庆大学;2002年
5 陈迪虎;心室复极高频波的检测、诊断与心脏猝死预测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张道明;心脏电信号分析及辅助诊断系统[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王春光;基于稀疏分解的心电信号特征波检测及心电数据压缩[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志丰;桥路型高温超导限流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9 罗小刚;心电信号处理和特征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及心电工作站的研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周群一;ECG心拍建模与分析识别[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姣;基于LPC2368的心电信号的检测与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2 魏珑;基于ARM的T波交替检测技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丁建平;基于ARM体系结构的心电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方浩;心电信号与气象因子同步采集系统的实现[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席景丛;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徐亚;基于心电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陈兵兵;心电信号实时检测算法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熊新;基于ARM的二级倒立摆控制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楠;基于ARM的嵌入式车载导航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丽娜;ARM反编译中的类型分析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ARM的心电信号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