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调控作用

发布时间:2020-05-28 12:58
【摘要】:拓扑结构,作为支架材料表面关键物理性质之一,对包括粘附、增殖、迁移、分化等众多细胞行为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发展使在材料表面可控构建特定微拓扑结构(微图案)成为可能,已成为研究表面拓扑结构与细胞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现有研究大多以微纳米沟槽、微岛和微柱等基本拓扑结构为模型,而忽略了对天然骨组织关键拓扑结构特征的仿生。天然密质骨是由大量被称为骨单位(哈弗氏系统)的重复结构单元组成。而骨单位又是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氏骨螺旋环绕哈弗氏管所构成,骨细胞沿各层间胞窝呈相应的同心圆排布。由于骨修复的最终的目标是重建出天然密质骨的结构,类骨微图案结构表面可能会通过细胞的排布,对细胞骨修复相关行为和功能进行调控。因此,本论文利用光刻技术与熔融浇铸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聚己内酯(PCL)表面构建同心圆微沟槽结构,在二维平面上实现对骨单位关键拓扑结构特征之一的同心圆结构进行仿生构建,并系统研究了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和巨噬细胞(RAW264.7)破骨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平整表面和具有平行微沟槽结构的表面,具有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能够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的破骨分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下调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和破骨分化特异性基因(TRAP,CATK和MMP9)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RANK-NFκB信号通路参与介导了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对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的调控。此外,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虽然对MSCs成骨分化影响有限,却能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破骨分化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通过显著性下调M-CSF、RANKL的表达及上调OPG的表达,抑制RAW264.7细胞的破骨分化。本研究成功地在二维平面上仿生构建了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并且证实了该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能够抑制RAW264.7细胞的破骨分化;能够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破骨分化相关旁分泌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RAW264.7细胞的破骨分化。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出类骨同心圆微沟槽结构在骨修复支架材料表面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
【图文】:

阵列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柱,不同高度


第一章 绪论化产生一定的影响[11, 57]。F.J.Jing 等人利用等离子刻蚀束技术在材料表面构建边长为 25μm、50 μm 和 100 μm 的方台阵列拓扑结构,通过培养内皮细胞,发现相对于光滑样品,内皮细胞在拓扑结构表面的黏附量减少,但增殖情况较好[58]。拓扑结构的密度也能调控细胞的行为和分化等,例如 Chung 等人在聚氨酯丙烯酸酯表面构建密度不同的纳米柱阵列结构,宽度与柱子阵列间距的比值分别为 1:1、1:3 和 1:5,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柱阵列结构相比于光滑结构表面能够提高 MG-63 细胞的黏附,,同时 1:3 的纳米柱阵列结构能显著性地促进 MG-63 细胞的成骨分化[59]。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骨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调控作用,如图 1-7 所示,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利用光刻法和熔融浇铸法在 PCL 表面构建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2)研究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2)研究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对巨噬细胞(RAW264.7)破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内在机制分析。(3)研究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对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因子表达的调控对RAW264.7 细胞破骨分化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杭望雁;张君;夏春鹏;侯铁军;;前方牵引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Ⅲ类骨性错鉭患者牙颌结构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6年12期

2 严家春;;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1987年04期

3 孙素芬;逄丹;刘汉君;孟幻;;安氏3类骨性错的双期矫治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34期

4 李峰;;新类骨材料可直接注入体内治疗骨伤[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Z1期

5 涂姜磊;郭富强;吕春春;李伯刚;;胶原诱导沉积类骨HA及其机制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年01期

6 ;注射类骨材料可治愈骨伤[J];技术与市场;2012年02期

7 周艳华;吴国飞;;碎砖类骨料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28期

8 宗兰;余倩;张士萍;;碎砖类骨料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J];混凝土;2012年12期

9 陈双喜;高美琴;;替牙期轻度Ⅲ类骨性反鉭的早期治疗[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10 张建;陈玉玺;吴克俭;张伟佳;刘伟;侯树勋;;支持钢板结合单皮质固定LCP系统在AO41-C类骨折中的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田杰谟;董利民;王晨;张朝宗;郭志平;王贤刚;王晓燕;徐伟;叶青;;植入成骨细胞的三维仿骨类骨结构支架的成骨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刘丹;李强;;利用前方牵引矫治AngleⅢ类骨性错鉭总结[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李正兴;龙海丽;贺芷馨;;直丝弓技术矫治青少年牙鉭畸形Ⅲ类骨面型的临床应用[A];玉溪市医学会第九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大庆;张其清;;破骨细胞完善类骨组织体外重建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田源;王霞;鲁明星;;AngleⅢ类骨性错鉭外科手术前的正畸护理[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王振林;闫玉华;万涛;;类骨羟基磷灰石/胶原生物仿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霞;注射类骨材料即可治愈骨伤[N];科技日报;2010年

2 蒋峰 本报记者 王梓均;遗址内现保存完整人类骨骸[N];成都日报;2016年

3 吴一福;四医大推出Ⅱ类骨面型畸形矫治新技术[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顾艳伟;复方续断接骨丸不能“快治各类骨病”[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牛文芝;种植体颈部微螺纹设计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和边缘骨吸收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刘翠莲;类骨羟基磷灰石的合成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梦杰;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结构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调控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艳;垂直向不调对中国人侧貌美观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方园;上颌侧切牙舌倾对Ⅱ类骨性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于渤;Ⅲ类骨性错(牙合)的双期矫治[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5 陈庆;恒牙列Ⅰ类骨面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变化的对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赵晓静;Ⅱ类骨面型前牙深覆(牙合)的相关因素及牙与牙槽特征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志华;Ⅰ类与Ⅱ类骨面型青少年上气道CBCT测量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8 陶斯雅;正畸肌功能训练依从性及成人Ⅱ类骨面型正畸患者配合肌功能训练改善微笑美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85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85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d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