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皮肤诱导再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0-06-06 21:14
【摘要】: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保护机体的第一道屏障,极易受到损伤,很多因素均可导致皮肤损伤。由此造成的医疗负担已经成为日趋严重的卫生问题。随着再生医学近年来的深入发展,皮肤诱导再生材料成为现阶段皮肤创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对于皮肤诱导再生材料的研究大多处在实验阶段,并没有商品化的产品问世。本课题选择三种市面上常用的材料(胶原、羧甲基壳聚糖、生物玻璃)作为皮肤诱导再生材料,初步探究三者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三者作为皮肤诱导再生材料的有效性,为皮肤诱导再生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实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生物玻璃含量测定实验,确定了厂家提供的三种样品是本课题所需的胶原、羧甲基壳聚糖和生物玻璃材料,为三种材料的进一步评价提供了基础。评价三种皮肤诱导再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可知,三种材料均无潜在细胞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实验可知,三种材料无明显的致突变性;通过染色体畸变实验可知,三种材料均无潜在的致畸变性;通过全身急性毒性实验可知,三种材料均不会导致小鼠出现急性全身毒性反应;通过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可知,三种材料均不会导致豚鼠出现过敏反应的迹象。三种材料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建立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腹腔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75mg/kg),可成功构建稳定的I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接着通过除去动物背部一块全层皮肤(2cm×2cm),即可成功建立I型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动物模型,为评价三种皮肤诱导再生材料的有效性提供了模型基础。评价三种材料的有效性:将三种材料应用于动物模型,评价三者的效果。通过大体观察,胶原组、羧甲基壳聚糖组和生物玻璃组动物皮肤的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通过愈合率的比较,胶原组和生物玻璃组术后第3、7、14、21天的愈合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促进皮肤愈合效果明显,而羧甲基壳聚糖组术后第7、14、21天的愈合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未能有效地促进皮肤愈合;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14天,胶原组和生物玻璃组已出现层次分明的表皮、真皮结构,皮肤附属器清晰可见,皮肤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羧甲基壳聚糖组仍未形成层次分明的表皮、真皮结构,未见皮肤附属器,愈合效果不佳;术后第21天,各组动物皮肤均已基本愈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胶原、羧甲基壳聚糖、生物玻璃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中胶原和生物玻璃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的愈合,而羧甲基壳聚糖的效果并不明显。
【图文】:

氨基酸,标准品,图谱,羟脯氨酸


V : 稀释体积,单位为 mLA1:样品中羟脯氨酸峰面积An:氨基酸对照品中 L-羟脯氨酸峰面积m:样品质量,单位为 g1.4 实验结果由氨基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可知,待测样品的酸水解产物含有 15 种氨基酸(见图 1.1~1.4),分别为天门冬氨酸(Asp),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羟脯氨酸(Hypro),脯氨酸(Pro);经计算得出,供试液中羟脯氨酸含量是9.20%,与文献报道的胶原中羟脯氨酸含量[45]较接近(约为 10%)。

羟脯氨酸,标准品,氨基酸,图谱


V : 稀释体积,单位为 mLA1:样品中羟脯氨酸峰面积An:氨基酸对照品中 L-羟脯氨酸峰面积m:样品质量,单位为 g1.4 实验结果由氨基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可知,待测样品的酸水解产物含有 15 种氨基酸(见图 1.1~1.4),分别为天门冬氨酸(Asp),丝氨酸(Ser),,苏氨酸(Th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羟脯氨酸(Hypro),脯氨酸(Pro);经计算得出,供试液中羟脯氨酸含量是9.20%,与文献报道的胶原中羟脯氨酸含量[45]较接近(约为 1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生物组织再生材料[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0年04期

2 段宏伟,陈宏生;北京亟需发展再生材料与技术[J];科技潮;2005年03期

3 李天铎;寻求减少废料的途径[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9期

4 ;变废为宝:使用再生材料的建筑[J];资源再生;2019年02期

5 杨军忠;刘卅;;生物再生材料迎来产业快速发展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年11期

6 王德禄;;再生材料:循环经济突破口[J];中国金属通报;2008年33期

7 王德禄,王峰;再生材料产业分析[J];新材料产业;2005年11期

8 严春林;欧美公路建设中再生材料的利用[J];交通世界;2002年04期

9 林芳;;探索再生材料的“再生”魅力[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10 王晖;陈晓磊;;再生材料工程专业的定位与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列;刘幸;徐少骏;高长有;沈家骢;;复合siRNA的皮肤再生材料及其瘢痕抑制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马列;郭瑞;毛峥伟;徐少骏;高长有;沈家骢;;具有快速血管化性能的基因增强皮肤再生材料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田中礼治;崔正龙;北迁政文;;日本关于再生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课题[A];建筑固废科研及其产业化进展[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宋广玉;干细胞再生材料在宁首用[N];南京日报;2010年

2 联想;联想集团采用再生材料用于产品和包装[N];中国包装报;2009年

3 记者 林汝恺邋通讯员 启秀;再生材料绝不该“低人一等”[N];建筑时报;2007年

4 驻沪记者 康义瑶;库克医疗在华推出高端生物组织再生材料百得塞[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记者 应洪舒;浙江大学皮肤再生材料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周月桂 柳德新 通讯员 唐政 罗云峰;放大特色添活力[N];湖南日报;2013年

7 苏薇;废塑料再生材料生产电脑组件[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唐炜;利乐包变“塑木”再生材料走新路[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年

9 王如君;大众环保 小事做起[N];人民日报;2010年

10 马良;陕西高速集团大力推广再生材料应用成效显著[N];中国交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纪飞;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作为路基填料的适用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彬;皮肤诱导再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和有效性评价[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9年

2 安晓光;基于建设“两型社会”的再生材料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3 陈树建;再生材料生态混凝土配制技术及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4 林强;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杨琛;再生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6 鞠慧慧;建筑表皮中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及艺术表现[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7 隗玮;建筑表皮中再生材料的应用及设计语意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年

8 陈琪;速干型雾封再生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9 杨晓丽;再生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6年

10 包磊;大型海藻多糖的改性及其作为皮肤再生材料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00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700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d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