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明胶-海藻酸钙的微图案化制造及其对细胞行为调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6:20
【摘要】:生物材料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交叉前沿,日益受到关注。而通过调控物理因素来控制细胞命运是近年来进行生物材料-机体(细胞/组织)间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微图案化技术是一种依靠物理拓扑学实现机械力指导细胞行为的方法。近年来,微图案化技术逐渐成熟,成为了研究控制细胞命运的有力手段。通过设计生物材料的亲疏水表面,优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微图案化拓扑结构分布,可以有效调控干细胞的粘附、生长分布和取向,从而进一步影响细胞定向分化的行为。通过将干细胞限定于生物材料表面的微图案化拓扑结构,可以实现细胞的微图案化,从而研究微图案化对细胞上游细胞骨架动力学和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最终实现对干细胞伸展、迁移、分化等行为的调控。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明胶-海藻酸钙的微图案体系,该微图案体系可以实现不同形状、不同尺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同种细胞到异种细胞的2D细胞微图案化,并由此实现对细胞行为的调控。物镜及荧光染色结果表明,该创新的基于明胶-海藻酸钙的微图案体系能将单细胞有效限定于正方形、矩形、圆形和三角形微图案中,能将多细胞有效限定于正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菱形、五角星形、网格状、棋盘状、条纹状及方格状微图案中,并通过洗脱海藻酸钙实现了对单细胞或多细胞迁移的调控和对不同种多细胞选区生长的调控。ALP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该创新的基于明胶-海藻酸钙的微图案体系实现的bMSCs单细胞2D微图案化对其成骨和成脂分化有显著影响,其中正方形和圆形的微图案更容易促进bMSCs向成脂方向分化,而矩形和三角形微图案则更容易促进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本论文的创新明胶-海藻酸钙微图案体系廉价易得、操作简便、无细胞毒性且生物相容性优异,有助于研究微图案对干细胞限定、迁移、分化的影响和异种细胞人工组织的构建。
【图文】:

流程图,光刻工艺,流程图,图案化


化技术化技术最早应用于微电子领域,与生物领域交叉后成为研究细胞持。目前,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微图案化技术主要有具有化学构图案化和基于拓扑学的物理结构图案化[1]。而用于制备上述微是光刻法和软刻蚀法等微图案化技术[2-4]。技术中电子集成电路的图案化是光刻技术最初的应用方向,是利用以及化学-光学反应原理,将电路图案“复制”到单晶表面或者介功能图形或图形窗口的技术。近年来半导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换制”微图案的尺寸从毫米级缩小到了亚微米级,这使得光刻技密的微图案加工技术[5-9,13]。

示意图,软刻蚀,工艺,示意图


光刻技术有优异的固态材料的成型能力,可以在固态材料表面刻蚀出非常精确的亚微米级的微图案。但是,光刻技术的运用所需设备非常高昂,同时对实验室洁净度要求极高,这使得其在生物学领域的普及并非十分顺利。而且在光刻过程中使用的某些化学试剂有是一定毒性的,会导致生物分子变性,,甚至使细胞死亡[14,15]。在光刻技术中,能够运用的材料非常有限。由于光衍射现象的存在,制备的微图案的尺寸是有一定极限的,而且无法直接进行平面的微图案化[16]。1.1.2 软刻蚀技术软刻蚀技术用弹性模板代替了光刻技术中的光刻胶[17,5]。由于光刻技术的成本很高、要求环境苛刻,所以软刻蚀技术日渐成为生物材料微图案化研究的首选方法。软刻蚀技术的原理是,先利用光刻技术制备出具有微图案的光刻胶模板,再使用弹性材料如 PDMS 等,对光刻胶上的微图案进行精确、反向的“复制”,这样可以提高微图案化的效率,同时降低加工的成本[18-20]。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月红;李培源;;海藻酸钙的制备及其医药领域应用研究[J];山东化工;2019年18期

2 裴元英;;海藻酸及其盐的药用价值[J];中草药;1981年04期

3 张青;许加超;付晓婷;高昕;;钙化条件对海藻酸钙膜钙含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年10期

4 张盼;李延辉;杜秋菊;刘同浩;王宗花;夏延致;;海藻酸钙/多孔硅复合材料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陈奕权;吴帆;伍善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α-细辛脑海藻酸钙微球的含量[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5期

6 李欣;陈立仁;;不同粘度的海藻酸钠制备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任丽;陈晓凤;;聚吡咯/海藻酸钙导电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精细化工;2008年12期

8 胡晏;王苏莉;余伟民;崔景斌;;避蚊胺-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吸收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8年02期

9 刘丹;王鹏程;刘昕;李明光;齐宪荣;;多柔比星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及其载药、释药性质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15期

10 黄剑奇,何虹,范晓雁,盛列平;海藻酸钙膜引导成骨作用的初步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欣;陈立仁;;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飞海;王士斌;侯越;黄晓楠;翁连进;;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体外释放性能的初步考察[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刘磊;杨继生;;海藻酸钙亚微米凝胶粒子的制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分会:功能微纳米材料[C];2017年

4 喻翠云;殷博成;柳明;程巳雪;卓仁禧;;海藻酸钙微粒给药体系对抗肿瘤药物的缓释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姚毅;马幼平;吕郭栋;张平安;冯洋子;;海藻酸钙交联沸石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重金属特性研究[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8年

6 李晓;田星;夏延致;桂由刚;;海藻酸钙共混水性聚氨酯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P:生物基高分子[C];2017年

7 王敬花;陈龙煈;孟祥英;孙红;赵修松;;海藻酸钙多孔结构薄膜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许培;王翔;;海藻酸钙水凝胶微球悬浮液的流变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成洪波;应方微;魏花;李志;;兔眼球后注射海藻酸钙—壳聚糖—海藻酸钙微囊的组织相容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胡晓蓓;范振翔;;“小海藻大世界”海洋特色场馆教育活动案例[A];面向新时代的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第十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叶桂华 通讯员 张莉 周静;我市企业一专利喜获国家特别金奖[N];泰州日报;2007年

2 记者 小令 见习记者 高振华;苏州生物产业界首次集体亮相[N];苏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宁;基于海藻酸牺牲材料构建微脉管系统及其用于肝组织工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2 荣晶晶;凝血酶-海藻酸钙复合介入栓塞止血剂的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刘袖洞;膜乳化内部凝胶化过程及海藻酸钙凝胶珠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2年

4 侯文洁;苜蓿中华根瘤菌胞外聚合物吸附铜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郝晓丽;海藻酸钙冻干膜及海藻酸钙基互穿网络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卫兰;基于功能性聚肽共聚物及高分子水凝胶的载药体系及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蔺洪全;含TiO_2甲基橙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8 张雯;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及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9 李香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其与神经类细胞共培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姜建芳;三种纳米农药制备、性能评价及缓释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牡玲;海藻酸铜水凝胶防污性能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严丽华;载BSA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蔡诗轩;基于3D打印微流控技术制备海藻酸钙微/纳米凝胶及其载药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田秀秀;多功能海藻酸钙碳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5 刘玲丽;静电喷雾技术制备海藻酸钙栓塞微球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周璇;基于明胶-海藻酸钙的微图案化制造及其对细胞行为调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7 潘林海;海藻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年

8 鲍伟伟;一种鸡尾酒启发的近红外无创自清的物理/化学双效雄性避孕方法[D];南昌大学;2019年

9 刘慧;微流控技术制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初步探索[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10 江湛如;磁性海藻酸铁介孔碳微球的合成及其吸附水体中砷、锑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3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703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6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