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DNA-银纳米簇的转录因子荧光传感体系的构建及生物医学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11 09:16
【摘要】: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是细胞中的一类调控蛋白,是细胞信号转导的最终效应器,它们通过与基因中的转录调节区结合,控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目前,已知的TFs已经有大约1500种,研究表明TFs异常表达与人类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被证实在大量病毒感染、肿瘤病例中发生上调;调节抑癌基因的p53蛋白在超过50%的肿瘤中失活;调控雌激素基因表达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精神疾病中均有异常表达。因此,TFs不仅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也是治疗的靶点和药物研究靶标。正是由于TFs的重要地位,使得对TFs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能够同时满足高效、高灵敏、低成本的检测方法仍然缺乏。本文针对TFs的检测,以DNA-银纳米簇(DNA-silver nanoclusters,DNA-AgNCs)为纳米分析元件,从酶辅助信号放大、纳米复合体系、变构探针三个角度,研究了TFs传感分析体系,并将这些体系应用于TFs的生物样品检测,以及TFs抑制剂的筛选。各章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基于DNA-银纳米簇与核酸外切酶III辅助信号放大的转录因子检测方法本章中,我们设计合成了DNA-AgNCs分子信标(DNA-AgNCs molecular beacons,AgMBs),并基于AgMBs与核酸外切酶III(Exonuclease III,Exo III)辅助的信号放大技术,开发了免标记(Label-free)的TFs荧光传感系统。通过Exo III的酶切作用,我们将TFs与对应双链结合序列的结合过程转化为一段单链DNA(reporter)的释放,然后AgMBs与Exo III共同作用实现对reporter的信号放大地检测。AgMBs中用以调控荧光信号增强的富含鸟嘌呤的增强序列(GRS)是一段未经修饰的DNA,为Exo III辅助的信号放大提供了原理基础,这也是AgMBs首次被用于信号放大系统。该传感系统能够对细胞核蛋白提取物中NF-κB p50进行定量检测,检测限为10 pM(S/N=3),并能用于该TFs靶向抑制剂的评价与筛选。进一步的,通过改变dsDNA的结合序列,该系统能够用于分析多种TFs,具有较好的普适性。第二章基于DNA-银纳米簇/聚吡咯纳米粒复合纳米材料的多通路转录因子荧光检测方法本章研究中,发卡状的DNA-AgNCs与聚吡咯纳米粒(Polypyrrole nanoparticles,PPyNPs)通过非共价作用相互吸附构建复合纳米材料DNAAgNCs/PPyNPs,并被用于TFs的检测。DNA-AgNCs通过单链的环部分吸附在PPyNPs的表面,导致DNA-AgNCs与PPyNPs相互接近而产生能量转移,导致荧光猝灭。加入目标TFs后,TFs与发卡状DNA-AgNCs的双链的茎部位结合,引发空间位阻效应驱使DNA-AgNCs从PPyNPs的表面解吸附,导致荧光恢复。基于PPyNPs的低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质,本方法与已有的基于空间位阻效应的TFs检测平台相比灵敏度获得了显著提升,对NF-κB p50的检测限为70 pM(S/N=3),对p53的检测限为110 pM(S/N=3)。进一步的,利用DNA-AgNCs荧光可调控的性质,设计了两种具有不同荧光性质并能够分别识别不同TFs的DNAAgNCs,实现了对NF-κB p50于p53的荧光多通路检测。本章的研究通过结合DNA-AgNCs与PPyNPs的特点与优势,构建了高效的TFs检测平台。第三章变构DNA-银纳米簇探针用于转录因子的检测本章中,我们基于DNA-AgNCs构建变构的TFs探针,将其命名为变构DNA-银纳米簇开关探针(Allosteric DNA-silver nanocluster switches,AgSwitches)。DNA-AgNCs与GRS分别被设置于AgSwitches 5’末端与3’末端,当其与TFs结合后,在TFs诱导的变构作用以及不同构象之间的平衡移动原理作用下,AgSwitches从弱荧光的双茎-环构象变构为强荧光的单茎-环构象,从而实现对TFs的荧光检测。研究发现,可以利用在线服务器NUPACK对AgSwitches的序列进行设计优化,并提出了基于模拟吉布斯自由能优化序列设计的初步原则。本实验所获得的AgSwitches能够对TFs实现高灵敏、高特异性地检测,并能够用于实际样品分析。该方法也能够用于对TFs靶向抑制剂进行筛选,在医药研究领域具有发展潜力。本章研究设计了基于DNA-AgNCs的变构DNA纳米机器,研究了其热力学性质与分析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将其成功应用于TFs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避光,原位还原


南京医科大学博MBs 的制备Bs 根据文献提供的方法合成[36]。首先进行变温处理:将 1OD 75 μL 缓冲液中(10 mM Na2HPO4/NaH2PO4, 100 mM CH3COOCOO)2, pH 7.5),加热至 95℃,维持 10 min 后缓慢降温至 25为 1h。然后进行原位还原:加入 12μL,10mM 新制 AgNO3避光 4 °C 反应 30 min。接着,迅速加入 12 μL,10 mM 新制振摇混合 1 min,然后避光 4 °C 反应过夜。图 1 为 AgMBs 制

示意图,方案,示意图,缓冲液


然后避光 4 °C 反应过夜。图 1 为 AgMBs 制备过程的示意图。图 1AgMBs 制备过程的示意图2.4 样品处理及荧光检测将 NF-κBp50 的母液(0.5mg/mL)用含有 10%甘油的磷酸盐缓冲液(10mM,pH 7.4)稀释分装。每 100 nM 的 dsNF-κBprobe 与不同浓度的 NF-κBp50 溶液,以及 10 μL 的结合缓冲液(10 mM Na2HPO4/NaH2PO4, 100 mM CH3COONa, 10mM Mg(CH3COOH)2, 10% glycerol, 0.05 mg/mL poly(dI-dC), pH 7.4)混合。随后,加入 2μL(10U/μL)的 ExoIII,以及 3μL 的 10×反应缓冲液,用来对 dsNF-κBprobe 进行酶切。随后,向体系中加入 AgMBs(1 μM,10μL)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关于几种植物材料DNA含量差异性的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9年03期

2 陈从周;;DNA折纸术——全编程的信息工具[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3 李文送;;DNA甲基化及其生物学功能[J];生物学教学;2014年09期

4 刘庆华;茹慧香;;“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07期

5 丁思思;袁华;罗小虎;李高峰;;植物DNA粗提取与鉴定的简便方法[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19期

6 周苑;;《DNA分子的结构》微课程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24期

7 吴久宏;;追寻人类思维的脉络——苏教版“DNA分子的结构”一节科学史料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21期

8 唐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5期

9 王佳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改进[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18期

10 刘雪梅;;作图法解决“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NA与细胞增殖”问题[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冰;王旭;赵梦真;晁洁;樊春海;;基于DNA折纸术的纳米金棒精密修饰[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八分会:化学生物学[C];2016年

2 刘冬生;李闯;程恩隽;邢永政;金娟;;DNA超分子水凝胶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3 Kaiying Cheng;Hong Xu;Xuanyi Chen;Liangyan Wang;Bing Tian;Ye Zhao;Yuejin Hua;;Structural basis for DNA 5′-end resection by RecJ[A];第五届中国结构生物学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6年

4 陈南迪;覃诗雅;羊小海;王青;翦立新;王柯敏;;“传感-治疗”的DNA纳米装置在协同杀伤循环肿瘤细胞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5 刘晔华;陈锦艳;江雁;张坚磊;穆红;;磁珠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评价[A];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6 谭磊;孙悦;周湘;刘伟;;多头蚴核糖体DNA及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7 叶俏;沈洁;严婷婷;王宙政;;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浆循环DNA与疾病活动相关性研究[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周嘉嘉;FriederikeSchmid;;计算模拟研究DNA和聚电解质的结合[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 高分子理论计算模拟[C];2015年

9 Yuan Zhang;Yanlong Chen;Gaigai Xu;Chen Lan;Shaige Xia;Wenjie Zhao;Shusheng Zhang;;Endogenous DNA adducts method establishment and Human Biomonitoring[A];河南省化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10 孙觅;辛丽斐;刘宏;;基于浓差电池原理高灵敏检测DNA的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大基因理事长 杨焕明;听DNA说前世今生[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黄辛;DNA骨架硫修饰研究又获新成果[N];科学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辛明;邓亚军:灾难现场的DNA斗士[N];中国青年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欧阳晓红 韩宋辉;“可怕”的友邦DNA 267亿港元净利从何而来[N];经济观察报;2015年

5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孙锦;解读DNA惠及世界患癌儿童[N];深圳特区报;2018年

6 记者 冯卫东;DNA分子计算为可编程药丸铺路[N];科技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李禾;DNA折纸术,,“折”出生命所需神奇图案[N];科技日报;2019年

8 记者 刘霞;美日创建迄今最大DNA基因模型[N];科技日报;2019年

9 任芳言;古DNA揭示马的身世[N];中国科学报;2019年

10 记者 冯卫东;基因剪刀剪切DNA过程首次捕获[N];科技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闪闪;不同DNA识别信号通路在结核杆菌感染过程中的相互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许琳;农产品真菌毒素DNA诱导组装与多色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3 刘永振;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调控DNA受体信号通路逃避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4 孙玉蝶;基于DNA放大的光学传感器在检测心梗相关核酸标志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Sadaruddin Chachar;C3植物籼、粳水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及其与DNA甲基化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6 李f:之;基于DNA-银纳米簇的转录因子荧光传感体系的构建及生物医学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7 王琳;镰孢菌DNA条形码及多样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8 王倩倩;双加氧酶Tet对DNA甲基化修饰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9 王丹;DNA损伤应答中长非编码RNA LRIK、ncRNA0301及蛋白质XPF的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10 田茜;黄单胞菌属DNA条形码筛选及其重要致病变种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q趒

本文编号:2707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707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1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