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不同加力方式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关闭拔牙间隙中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12:04
【摘要】: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发展以及应用使得口腔正畸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化美学矫治器的发展。其中的代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具有治疗效果确定、适应症广、疑难错颌畸形病例同样适用等优点,且可以实现“完美隐形”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正畸医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相比于传统唇侧矫治技术,这种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具有着很大区别,其生物力学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治疗效果仍难以预测。柳大为等通过构建三维有限元整体模型,融合了牙齿、牙槽骨、牙周膜以及舌侧矫治托槽系统等,分析滑动法关闭舌侧矫治系统拔牙间隙阶段的生物力学机制,模拟临床中个性化舌侧矫治单独腭侧加力关闭拔牙间隙。研究发现,随着腭侧加载力值的增大,牙列产生了两种拱形效应,一种处于水平方向,在上颌第一磨牙宽度增加,而第二磨牙内翻;另一种处于垂直方向,其前牙舌倾、第一磨牙远中、第二磨牙整体均出现伸长~([1])。而对于上颌前牙,舌侧托槽在垂直向上距离阻抗中心更远,因此当施加水平向的内收力时,上前牙更容易舌向倾斜。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个性化舌侧矫治的最终结果都是不利的,如何在内收治疗中更好地控制牙齿移动的稳定性,是个性化舌侧矫治的重点以及难点。本研究通过建立个性化舌侧矫治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个性化舌侧矫治关闭拔牙间隙阶段不同颊腭侧加力方式和不同长度牵引钩对牙周膜应力分布和整体牙齿移动趋势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一名,建立三维有限元研究模型,分别模拟:A组单纯腭侧加力1.5N、B组颊侧加力1N+腭侧加力0.5N、C组颊侧加力0.5N+腭侧加力1N、D组颊腭侧各加力0.75N四种加力方式,并结合四种长度(2mm、3mm、4mm、5mm)牵引钩,建立16组工况。分析颊腭侧不同的加力方式和不同长度牵引钩对牙周膜应力分布和牙列移动趋势的影响。结果:A组工况中牙周膜最大应力值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其余三组中,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值随着牵引钩长度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工况D4中牙周膜最大应力值为所有工况中最低。除去A组,其余三组中,中、侧切牙X轴方向的位移值均随着牵引钩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舌倾趋势得到改善,其中工况D4中,前牙舌倾趋势最弱。在关闭拔牙间隙阶段,通过颊腭侧同时加力的方式,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拱形效应”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关闭拔牙间隙阶段采用颊、腭侧同时加力的方式,并增加牵引钩长度,能降低牙周膜应力值水平,有效改善前牙舌倾趋势,利于牙齿的整体稳定移动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3.5;R318.01
【图文】:

患者,恒牙列,前突


2.1.1 病例的选择取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 1 例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健康成年患者:(1)女性,27 周岁,主诉“牙齿前突求治”,否认正畸治疗史、面部外伤史;(2)口内检查:恒牙列,双侧第一磨牙及尖牙为中性关系,前牙唇倾,牙性前突,上下牙列中线不齐,上下牙列轻度拥挤,上下牙弓卵圆型,弧度左右基本对称;牙齿形态正常,未见龋齿,牙周组织健康(图 1);(3)口外检查:颌面部软组织左右基本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侧面观凸面型(图 2)。(4)头影测量分析(steiner 分析法):SNA:83.11°,SNB:79.14°,ANB:3.98°,SND:76.32°,U1-NA:27.49°,U1-NA(mm):8.06,L1-NB:34.66°,L1-NB(mm):8.65,Pog-NB(mm):0.32,U1-L1:113.88°,OP-SN:21°,GoGn-SN:30.25°,SL(mm):39.74,SE(mm):19.8(图 3、表 1)。曲面断层片分析:恒牙列 8-8,牙槽骨高度正常,双侧颞颌关节对称未见异常,未见牙体组织异常(图 4)。

照片,面型,患者,照片


患者初诊时面型照片

照片,患者,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患者初诊时头颅侧位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松平;圆丝快速关闭拔牙间隙的临床运用[J];河北医学;2002年10期

2 张颖新;;髁突位置与拔牙治疗[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9年04期

3 高利华;张胜男;雷育龙;;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年35期

4 刘彦;;两种弹性装置关闭拔牙间隙的疗效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10期

5 乐群,陈凤山,刘伟弘;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的问题[J];口腔医学研究;2004年01期

6 邓礼辉,冯辉;改良尖牙“8”字后结扎术在关闭拔牙间隙中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03年01期

7 邓文正;邱伟芳;蔡永林;廖明华;黎淑芳;李俊;;不同舌侧牵引力对关闭拔牙间隙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8 李爱;;正畸治疗中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法的临床应用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18期

9 蒙宇;谭汉提;邓文正;邱伟芳;;正畸治疗中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的临床比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伟;;方丝弓矫治技术圆丝 方丝关闭拔牙间隙临床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邓礼辉;冯辉;;改良尖牙“8”字后结扎术在关闭拔牙间隙中的临床应用[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郭宏铭;张晓娟;白玉兴;历松;;舌侧矫治种植支抗关闭拔牙间隙的有限元分析[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3 罗晓冰;;Edgewise技术关闭拔牙间隙的方法与时机的比较[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4 谷岩;刘怡;魏松;胡炜;许天民;;MBT矫治器关闭拔牙间隙的Pancherz头影测量分析——30例临床病例总结[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陈慧玲 广东深圳拜尔口腔[A];中国民营口腔首届正畸病例大赛优秀病例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s钋

本文编号:2797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797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3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