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多层平板型人工肝脏膜材料制备及性能

发布时间:2020-08-23 19:29
【摘要】: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肝衰竭患者等待供肝移植的一种重要过渡手段。多层平板型人工肝是生物型人工肝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多层平板型人工肝的生物反应器中用于细胞黏附和维持并发挥功能的膜材料是其中的研究重点。聚氨酯(Polyurethane,PU)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但聚氨酯材料的疏水性限制了其在细胞培养方面的应用。为提高肝细胞在材料表面的亲和性,本课题对PU膜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和丝胶接枝修饰。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水接触角测试、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U、表面氨基化改性聚氨酯(PU-NH_2)和丝胶接枝聚氨酯(PU-SS)膜片表面化学基团、膜片分子结构、亲疏水性、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将L02和HepG2细胞分别接种于PU、PU-NH_2、PU-SS膜片表面,用细胞培养板(TCPS)作为对照组,比较细胞在各表面上的生长增殖和分泌功能,评价PU、PU-NH_2、PU-SS膜片的细胞相容性。并根据国家医用材料安全性标准对PU、PU-NH_2、PU-SS膜片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和血液相容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PU表面氨基化改性在材料表面引入了氨基基团,使PU膜表面粗糙度从8.8±6.3nm增加到55.4±28.1nm,水接触角从90.9±0.3°降低到62.7±0.7°。PU-SS表面粗糙度和亲水性与PU-NH_2表面无显著性差异。L02和HepG2细胞在PU-SS表面完成贴壁的速度显著高于PU-NH_2、TCPS和PU表面(P0.01);L02细胞在PU、PU-NH_2和PU-SS膜片表面铺展不充分,与TCPS表面有明显差异。L02细胞在各表面上的增殖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CPSPU-NH_2/PU-SSPU;但L02细胞在PU-SS表面上白蛋白和尿素氮分泌总量显著高于PU和TCPS表面。HepG2细胞在PU、PU-NH_2和PU-SS膜片表面的生长形态与TCPS表面未体现出明显差异,MTT法测HepG2细胞培养5天后的细胞相对数与PU无显著性差异。但HepG2细胞在PU-SS表面上细胞的蛋白合成能力和白蛋白分泌总量显著高于其他表面。PU、PU-NH_2和PU-SS膜片浸提液无体外细胞毒性。膜片血液相容性符合国家生物材料安全标准,PU-NH_2和PU-SS表面有更低的溶血率(0.3±0.5%、-0.2±1.4%)、抗凝血指数(85.0±1.0%、85.0±1.0%)和血小板消耗率(5.1±1.1%、3.3±2.5%)。综上所述:PU表面氨基化改性和丝胶修饰影响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和粗糙度。使细胞与其表面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细胞的粘附性,更利于细胞黏附、铺展和增殖。本课题制备的膜片均能支持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功能,L02和HepG2细胞在PU-SS表面能同时满足快速贴壁、单位时间内有较大细胞数量和较高细胞功能的条件;生物材料安全性实验也证明PU-SS膜有成为多层平板型人工肝脏膜材料的潜力,有望在多层平板型人工肝支持系统中得到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18.08
【图文】:

肝脏细胞,结构示意图,肝细胞


素[30]。由图1.1可知,肝细胞在体内是多面体形的立体结构,而在体外培养时,肝细胞通常会在培养基质表面过度铺展增殖而失去其在体内的大部分功能[31]。体外培养肝细胞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达到体内肝细胞解毒、分泌、合成和生物转化的功能,研究者们构建出许多肝细胞培养模式,如“三明治夹心”培养[32]、微囊包裹培养[33]、细胞共培养[34]、球形聚集培养[35]等。FMB-BAL[32]是一种典型的“三明治”多层平板生物反应器,采用胶原/肝细胞/胶原的“三明治”夹心培养技术提高了反应器平板材料上肝细胞的黏附铺展,并在18天内维持功能。肝细胞在海藻酸钙凝胶珠内能够长时间保持增殖,并持有合成能力和代谢解毒能力[36]。但微囊包裹培养体系细胞稳定性差,微囊工作直径尚存在争议,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37]。Kim等[34]将肝细胞片(HEP片)夹在两个内皮细胞(EC)片之间,制成具有肝细胞特异性和极性的三层肝组织。成功模拟了体内环境肝细胞的异质性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膜片


方式实现高度集成肝细胞三维培养的优势,对多层平板型人工肝脏所使用的膜材料进行研究。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氨酯为膜基材,并对医用聚氨酯膜片进行表面修饰制得改性膜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聚氨酯膜材料制备及表征:聚氨酯颗粒成膜;聚氨酯材料表面氨基化;材料表面丝胶修饰(EDC/NHS 交联);红外光谱测试膜片表面基团变化情况;拉曼光谱测试膜片分子结构的变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膜片表面形貌;AFM 原子力显微镜测定膜片表面粗糙度变化;水接触角表征材料表面水的润湿性。(2)分别将 L02 细胞和 HepG2 细胞接种于对 PU、PU-NH2和 PU-SS 膜片表面,以细胞培养板为对照实验组,对细胞在各表面上的黏附、生长增殖和细胞功能进行研究,评价膜片表面的细胞相容性。同时分析比较膜片表面物理性质(表面形貌、粗糙度)和表面化学性质对细胞的影响。(3)根据国家标准对膜片进行浸提液细胞毒性实验,血液相容性实验:溶血率、抗凝血指数及血小板黏附率,考察膜片的生物安全性。1.5.3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示意图,丝胶,氨基化,修饰反应


将 100 片 PU 膜片加入到 200ml 质量分数为 7.5%的 MDI 的甲苯溶液中,入质量百分比为 2.5%的三乙胺作为催化剂,氮气保护下机械搅拌,60℃ 2.5h。反应结束后将膜片取出,依次用甲苯、无水乙醇超声清洗各三次,面异氰酸酯化的膜片(PU-NCO)。表面异氰酸酯化的膜片加入到 200ml 质量分数为 2%的乙二胺的甲苯溶60℃反应 3h。反应结束后将膜片取出,依次用甲苯、无水甲醇、去离子清洗各三次,得到表面氨基化的聚氨酯膜片(PU-NH2)。3.3 丝胶接枝 PU 表面的制备别配制浓度为 0.03%、0.05%、0.1%、0.3%、0.5%、1%的 SS 溶液 30m SS、EDC、NHS 质量比为 3:3:1 的比例将 EDC 和 NHS 添加到丝胶蛋中,活化丝胶羧基 20min,加入 5 片表面氨基化聚氨酯膜片(直径为 34mm) 37℃反应 24h。反应结束后将膜片取出,用去离子水和 75%酒精超声清洗备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胡明辅;赵宏伟;李永赞;;平板型与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器发展状况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07年11期

2 神谷纯子;;中国人学生の平板型多出现象について[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年04期

3 杨坤涛;;暗视场激光平板型扫描对准和测试技术的研究[J];应用光学;1988年06期

4 李忠生;;由折叠平板专利对比国内外清障车技术的创新性[J];专用汽车;2017年11期

5 李太禄;陈宝明;张学斌;王丽;;平板型建筑通道风能集结效果的优化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年05期

6 ;台达DOP-B07系列HMI产品[J];现代制造;2009年39期

7 李元善;;袖珍平板型电视机[J];电子技术;1982年12期

8 ;蜂窝结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J];太阳能;1990年01期

9 罗尧治,董石麟;平板型张拉整体结构几何体系及受力特性分析[J];空间结构;2001年01期

10 吴和英;;蜂窝技术与平板型太阳集热器[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太禄;陈宝明;王丽;;具有非等截面通道平板型建筑风能利用的数值研究[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宋法伦;曹金祥;王舸;;全波解法分析平板型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衰减[A];第九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邹佑学;匡文起;龙驭球;;具有旋转自由度Ψ_z的平板型矩形厚壳单元[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4 伍韬;李峰;;平板型Rotman透镜的研究与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李念平;马俊;刘刚;李小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表面积尘对其热性能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宁;孟勐;彭晓峰;;平板型热管蒸发段沸腾换热的强化[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立新;;金属平板型红外隐身材料的计算和实验[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8 张群;匡文起;;采用广义协调平板型壳元空间壳体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9 何振华;;平板型X射线象增强器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A];华东三省一市第三届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陶全心;张建平;汤广来;;在工程工作站上全自动平板型钢网架CAD系统的研究[A];第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青;如何选择铝扣天花板[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钟云珍;深圳雄日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畅销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游畅;惠普发布平板型笔记本 PC走向跨界融合[N];通信信息报;2012年

4 韩竞;BP系列平板型变频器适合国内生产环境[N];中国纺织报;2008年

5 吴林;德国威能:加速中国供热路[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汪静赫;太阳能产业寻思改变“热水器中国现象”[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李旭辉;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前景看好[N];中国建设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许巍;真空与平板的博弈之道[N];中国质量报;2010年

9 李少辉 朱尖;开启农村清洁能源时代[N];中国建设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唐茜;平板太阳能优势有待市场认知[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敏;环境因素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2 杨洪海;闭式回路脉动热管运行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3 盖东兴;小型平板环路热管的实验研究与系统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澜;多层平板型人工肝脏膜材料制备及性能[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娜;微通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数值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侯yN;积尘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系统性能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马俊;积尘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张维;微小平板型环路热管在电动汽车电池散热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黄锦富;平板型光电光热组件集热性能优化及其在住宅屋顶运用方案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7 车永毅;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关键参数变化对其集热效率影响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8 黄海蛟;平板型微燃烧器钝体稳燃作用数值模拟分析[D];湖南大学;2015年

9 姚涛;新型透明材料作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盖板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陈晓明;南方住宅太阳能热水器的技术经济性分析[D];南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01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01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