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光催化还原制备诊疗一体化金属纳米探针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25 17:19
【摘要】: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有效筛查技术少、早期诊断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导致癌症发现时普遍偏晚,再加上肿瘤治疗效果差且副作用大、复发转移率高、精准性差等原因导致肿瘤治疗难度更大。因此探索安全、简便的诊疗技术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多模态成像特点的纳米探针可以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影像数据,进而为其治疗提供依据。在这些多模态成像中,研究者一般都通过设计多功能造影剂探针,实现不同成像信息来源于同一造影剂探针,通过这种集成便可将各种单一成像模态的优势结合,获取更多的疾病信息。由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多模态成像不仅有助于减少检查次数,降低服用成像造影剂的剂量,更可获得多维度信息,因此对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风险有着巨大帮助。因此将多模态成像运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疗效监测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肿瘤的治疗方面,除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手段外,光热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者将光热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起来,通过联合作用杀死肿瘤。临床研究表明,热疗不但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毒杀效应,还可以明显增强化疗的疗效,抑制和预防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主要是热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还有助于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组织增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因此这种双模式联合治疗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诊疗一体化的多功能复合型纳米探针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本论文利用纳米技术成功制备了多种双模态成像与双模态治疗的纳米探针,为探索新型的治疗一体化探针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作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出N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N-GQD)。N-GQD尺寸均匀,大小约为5 nm左右;两个荧光发射峰中可见光区的荧光发射量子产率为49.75%,而近红外区为2.49%;其光热转换效率为62.53%。同时该探针还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光声响应能力,在偶联FA后可在单一材料上实现细胞双模态成像与靶向治疗。(2)通过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一步制备了一种具有光声和CT双模式成像能力,以及化疗和光热联合治疗的靶向性多功能纳米探针。该探针以石墨烯量子点与氯金酸为基本材料,经紫外光照射1 min后即可形成尺寸约50 nm的石墨烯量子点包裹的纳米金球簇。该多功能纳米探针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优良的光声与CT造影性能,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以及较低的细胞毒性。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该多功能探针可对叶酸受体高表达的肿瘤进行靶向性PAI和CT双模态成像,同时可利用近红外光与肿瘤的酸性环境实现DOX的可控释放,达到药物和光热联合治疗目的,且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模式治疗。(3)通过光催化还原法一步合成了包裹有铋单质颗粒的纳米水凝胶探针。一系列表征证明我们合成的纳米水凝胶探针尺寸约为35-80 nm,其内负载有5 nm左右的铋单质颗粒;水凝胶探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较高光热转换效率以及低毒性等特点;其经过简单的离心洗涤吸附抗肿瘤药物DOX后,即可得到集CT和光声双模态成像与双模态治疗为一体的多功能纳米探针。该探针可通过EPR效应在肿瘤部位富集,且经激光照射后探针不但可以产生光热效应杀死肿瘤细胞,还可以使纳米水凝胶崩解完全释放药物,达到药物和光热联合治疗目的。(4)以具有高安全性且价格低廉的胃药丽珠得乐(1 RMB/g)作为唯一原料,通过紫外光照射后一步法合成了具有CT/光声双模态成像功能的纳米铋球簇。表征可知该纳米铋球簇尺寸均一,稳定性好,光热转换效率高,毒性低。其经过简单的离心洗涤,吸附抗肿瘤药物DOX后,可直接用于动物实验。实验证明探针可以通过EPR效应被肿瘤细胞吞噬,同时可利用近红外光与肿瘤的酸性环境实现负载的抗肿瘤药物DOX可控释放,达到药物和光热联合治疗目的。本论文重点致力于探索简单方法,使用常见安全的原料,合成廉价安全稳定有效的多功能纳米探针,包括多模态成像,多模态治疗,靶向性等功能,为探索新型的治疗一体化探针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18.08;R730.3;R730.4
【图文】:

示意图,纳米点,热成像,独特性


PVP-Bi 纳米点的合成及其在 CT 成像,热成像和光热治疗中的应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multifunctional PVP-Bi nCT imaging, thermal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cancer[24].i2S3NRs 独特性质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原理示意图[25]。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theranostic principle based on the unique prop

示意图,独特性,原理,示意图


3S3NRs 独特性质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原理示意图[25]。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theranostic principle based on the unique pr

系统方案


图 1-3:(a)系统方案。AL,声透镜;ASC,轴向扫描电路;BS,光束采样器;DAQ,数据采集卡;FP,光纤端口;FG,函数发生器;GS,载玻片;M1 和 M2,镜子;L1, L2, L3, L4 和 L5,光学镜片;Ob1 和 Ob2,目镜;PD,光电二极管;PH,针孔;PSO,位置同步输出信号;S,样本;SH,样品架;SMF,单模光纤;TAG, 可调谐声梯度透镜;UT,超声换能器;W,水箱;W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雷;;宝石能谱CT成像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血供情况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年02期

2 吴金棉;黄洲;何乐为;;应用能谱CT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年12期

3 赵超;张昊;宫长水;;能谱CT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解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年22期

4 杨利莉;汪芳;沈云;哈若水;赵艳红;王泽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自由呼吸下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9年03期

5 韩美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CT成像在胆道结石检出中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A3期

6 马跃;侯阳;李东玉;刘兴利;乔爱科;侯映映;王玉科;郭启勇;;建立及评价适于血流储备分数CT成像模拟的小型猪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年02期

7 D.Andreini;G.Pontone;S.Mushtag;E.Conte;M.Perchinunno;M.Guglielmo;文娣娣;;具有230μm空间分辨率可覆盖全心的CT扫描对房颤病人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准确性的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年06期

8 王国蓉;王志伟;王怡宁;金征宇;;能谱探测器CT在上腔静脉CT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9 韦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技术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年15期

10 钟颖;孙晓敏;刘占举;徐梅琳;张秋琴;;胶囊内镜与小肠CT成像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胃肠病学;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常城;谢文晖;雷贝;孙晓琰;刘柳;阮茂美;;心肌灌注联合冠状动脉CT成像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2 李敏;;能谱CT成像对磷酸二氢钙,一水粉末和晶块的分析研究[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9年

3 李寿涛;陈云斌;李世根;李敬;王远;;大视场CT成像[A];第十五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4 张静;潘自来;陈克敏;;MRI成像和能谱CT成像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5 丛雨微;周东方;黄宇彬;;药物介导CT成像的主链双药高分子纳米胶束用于PDX肺鳞癌治疗[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C];2017年

6 彭琛;周本青;赵炳辉;汤光宇;史向阳;;泛影酸/叶酸修饰的多功能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用于肿瘤的靶向CT成像[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7 逯乐慧;王颖;刘艳岚;;CT成像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8 刘盛东;程学丰;;采矿中的声波探测技术[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易妍;心血管CT成像对冠状动脉形态学及心肌血流灌注功能学一站式评估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宣扬;光催化还原制备诊疗一体化金属纳米探针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刘健宏;软X射线细胞CT成像重构方法及细胞器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李斌;能谱CT成像算法及其在质子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5 吴强;示踪法研究两种纳米材料对生物机体的影响和CT成像[D];兰州大学;2017年

6 朱静怡;树状大分子杂化的纳米平台的设计及其肿瘤诊疗应用[D];东华大学;2016年

7 毋巨龙;bFGF对前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在体移植和自体脂肪微粒注射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8 祖莅惠;多功能Au纳米星的CT/光声双模态成像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卓依;能谱CT成像在中晚期肺癌早期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初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2 郑晓东;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CT成像对CI-AKI影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朱慧;能谱CT成像多参数分析在早期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何慕真;双源能谱CT成像在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5 胡大力;单能量CT成像对痛风石治疗前后疗效评估[D];青岛大学;2017年

6 鲍晓辉;非负分解算法在CT成像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佳音;能谱CT成像在评估不同病理类型胃腺癌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8 陈俐君;能谱CT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9 柳瑶阁;多孔介质重构与指进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高利权;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牵引治疗临床疗效的研究与评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03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03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