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脊柱侧弯脊椎形态和影像学表现的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儿脊柱侧弯脊椎形态和影像学表现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正常脊椎的形态特点,探讨小儿脊柱侧弯脊椎形态和影像学表现,为小儿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便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本病的远期疗效。 方法: 1.胸腰椎形态应用解剖观察正常形态成人脊柱骨骼标本1具,胸腰椎分为三组,Ⅰ组(T1~T6),Ⅱ组(T7~T12),Ⅲ组(L1~L5)。观察胸、腰椎及椎弓根基底部与椎体相连接部位。用游标卡尺、量角器和三角尺分别测量椎弓根中段横径以及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冠状面线夹角和椎体矢状面正中线夹角度数,并进行记录和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2.影像形态学观察观察组(A组):贵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本人参与的、资料齐全并行治疗的小儿脊柱侧弯患儿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14岁,平均8.9岁。半椎体畸形8例,特发性脊柱侧弯7例。对照组(B组):贵阳市儿童医院影像科正常儿童非脊柱疾病的脊柱影像资料10例。观察方法:两组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包括脊柱全长及髂嵴),脊柱CT及MRI检查。观察内容:胸廓、脊柱、脊椎、脊髓形态和与周围组织关系,测量病椎相邻上、下各3个脊椎的椎弓根中段横径、椎弓根轴线与椎体矢状面正中线夹角度数,,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3.术中观察手术中观察脊柱侧弯病椎及相邻脊椎的椎弓根、椎体及椎板形态改变,记录并进行分析。 结果: 1.胸腰椎应用解剖观察1.1椎弓根中部横径:Ⅰ组(T1~T6)6.67±1.08,Ⅱ组(T7~T12)8.05±3.34,Ⅲ组(L1~L5)14.46±4.92。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1、附图3、附图4)。1.2椎弓根轴线与椎体冠状面线夹角:Ⅰ组24.25±6.90,Ⅱ组19.83±4.08,Ⅲ组26.30±7.22。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Ⅲ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弓根轴线与椎体矢状面正中线夹角:Ⅰ组22.33±3.80,Ⅱ组21.75±2.66,Ⅲ组7.00±1.12。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附图1、附图2)。1.3胸椎椎弓根基底部与椎体矢状面上四分之一相连;腰椎椎弓根基底部与同椎体上二分之一相邻。 2.影像学观察A组病椎相邻上、下各3个脊椎凹侧的椎弓根中段横径5.54±0.88;突侧的椎弓根中段横径7.21±1.11。A组病椎相邻上、下各3个脊椎突侧的椎弓根中段横径与凹侧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1、附图7)。A组病椎相邻上、下各3个脊椎凹侧的椎弓根与椎体矢状面正中线夹角27.85±4.19;突侧的椎弓根与椎体矢状面正中线夹角32.68±3.96。B组与A组对应的相邻上、下各3个脊椎椎弓根与椎体矢状面正中线夹角29.86±2.38。A组病椎上、下各3个脊椎凹、突侧的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分别与B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2、附图5、附图6)。 3.术中观察多数侧弯突侧椎弓根变粗,质地变硬;凹侧椎弓根相对变细。侧弯椎体有椎体融合、半椎体畸形;凹侧椎体变扁,突侧椎体相对较厚,整个椎体呈楔形变。侧弯脊柱沿纵轴向突侧旋转,侧弯突侧椎板轻度旋转畸形,变宽;凹侧椎板变窄。椎间隙凹侧变狭窄,突侧相应增宽。 结论: 1.上胸椎与下胸椎椎弓根中部横径相近,腰椎椎弓根中部横径比胸椎粗;椎弓根轴线与椎体正中线夹角:冠状面腰椎大于胸椎,矢状面上胸椎较下胸椎大,腰椎小于胸椎;胸椎椎弓根与椎体相连在椎体的上四分之一,腰椎位于上二分之一。 2.脊柱侧弯椎弓根的影像学表现为发育畸形,可变细或增粗,多数凹侧椎弓根中部横径较突侧细。突侧椎弓高于凹侧,凹侧椎弓骨密度增高。相邻脊椎的椎弓根、椎体及椎板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3.临床进行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用钉棒固定,椎弓置钉前或术中应注意置入钉的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程度,选择钉的粗细、长度,进钉的内、外和上、下方向。
【关键词】:脊柱侧弯 形态 影像学 椎弓根 解剖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6.8;R445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2
- 第一部分:胸腰椎形态的应用解剖研究12-14
- 第二部分:胸腰椎形态的影像学表现研究14-16
- 讨论16-18
- 结论18-19
- 参考文献19-21
- 综述21-33
- 参考文献27-33
- 附图33-47
- 致谢47-48
- 作者简介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明明;于维良;;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学及相关动物模型研究[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年02期
2 张亮;陈统一;;半椎体畸形的诊治[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3 李鉴轶;张余;郑小飞;;儿童脊柱测量及三维重建对脊柱侧凸治疗的意义[J];解剖学杂志;2007年03期
4 陈后平;胡月光;;脊髓脊膜膨出仔鼠膀胱平滑肌及神经病理改变[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5 王斌,邱勇,朱丽华,吕锦瑜,俞杨,朱泽章;电视胸腔镜下微创脊柱侧弯前路松解术的初期临床结果[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李严兵;王平山;张元智;宋磊;谢叻;唐雷;钟世镇;;腰椎椎弓根通道不同头尾偏角方向变化规律的数字解剖学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5期
7 崔新刚,丁自海,蔡锦方;胸腰椎棘突上缘根部与椎弓根关系的解剖学研究及意义[J];中国骨伤;2004年05期
8 李严兵;谢叻;陆声;周小兵;王爱平;张韶辉;陈志强;欧阳钧;钟世镇;;胸椎椎弓根进钉通道随外偏角变化的数字解剖学研究[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0年02期
9 张海春;马小燕;陈钟萍;饶金;肖yN炜;;三维超声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年10期
10 熊传芝,郝敬明,唐天驷;椎弓根钉道参数的变异性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小儿脊柱侧弯脊椎形态和影像学表现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