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颈性眩晕患者脑血供状况的影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08:06

  本文关键词:颈性眩晕患者脑血供状况的影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分析颈性眩晕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价彩色超声多普勒(CDUS)、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CTP)、MR血管成像(MRA)联合核磁灌注加权成像(PWI)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等方法在颈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脑血供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对象和方法:62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行颈部血管超声+颈部CTA+头CTP检查,23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头TOF MRA-颈部CE-MRA+头PWI检查(其中20例行'H-MRS检查)。选取30例无眩晕症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超声+CTA/MRA检查。评价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的情况,并分析颈性眩晕患者CTP、PWI、1H-MRS影像学表现。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a=0.05,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CDUS与CTA/MRA对椎动脉的形态学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在形态学方面:颈性眩晕组中椎动脉狭窄率(46.77%,29/62)及发育异常率(29.03%,18/62)均高于对照组椎动脉狭窄率(23.33%,7/30)及发育异常率(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性眩晕组椎动脉迂曲发生率(11.29%,7/62)与对照组(13.33%,4/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性眩晕组椎动脉中、重度狭窄率(75.86%,22/29)高于对照组(28.57%,2/7)。颈性眩晕组PCOA Ⅲ型(45.16%,28/62)高于对照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4,P=0.019);Ⅰ型(25.81%,16/62)少于对照组(56.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0,P=0.004);两组间Ⅱ型、Ⅳ型、V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血流动力学方面:CDUS显示颈性眩晕组血流下降发生率(66.13%,41/62)高于对照组(10.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26,P0.001)。颈性眩晕组椎动脉狭窄(86.21%,25/29)及发育异常者(72.22%,13/18)血流速度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椎动脉迂曲(28.57%,2/7)及椎动脉正常者(12.50%,1/8)。CTP及PWI检查颈性眩晕患者脑灌注伪彩图未见异常,两侧小脑半球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在脑组织代谢方面:颈性眩晕患者两侧小脑半球1H-MRS的各观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应用CDUS、CTP联合CTA、CE-MRA联合PWI以及1H-MRS技术,可从责任血管形态学、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脑组织代谢等方面综合评价颈性眩晕的病因,客观评价脑血供状况,对颈性眩晕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颈性眩晕 椎动脉 超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43.9;R44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2
  • 前言12-14
  • 研究现状12-13
  • 研究目的13-14
  • 引言14
  • 1.1 对象和方法14-19
  • 1.1.1 颈性眩晕入组标准14
  • 1.1.2 研究对象14-15
  • 1.1.3 检查方法15-17
  • 1.1.4 观察指标及图像分析与评价17-19
  • 1.1.5 统计学方法19
  • 1.2 结果19-24
  • 1.2.1 颈性眩晕组与对照组椎动脉超声评价19-20
  • 1.2.2 颈性眩晕组与对照组椎-基动脉系统的CTA/MRA评价20-22
  • 1.2.3 颈性眩晕组与对照组PCOA类型的评价22
  • 1.2.4 颈性眩晕患者的头CT、CTP表现22-23
  • 1.2.5 颈性眩晕患者的头MR、MR灌注表现23
  • 1.2.6 颈性眩晕患者的~1H-MRS表现23-24
  • 1.3 讨论24-36
  • 1.3.1 颈性眩晕的概念24
  • 1.3.2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24-25
  • 1.3.3 椎-基底动脉系统与前庭系统血供的关系25
  • 1.3.4 椎动脉超声、CTA及MRA在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5-28
  • 1.3.5 椎动脉病变对颈性眩晕的影响28-29
  • 1.3.6 PCOA类型对颈性眩晕的影响29-30
  • 1.3.7 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30-31
  • 1.3.8 CTP、PWI、MRS成像的相关原理31-33
  • 1.3.9 CTP、PWI及~1H-MRS在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33-36
  • 结论36-37
  • 创新点及不足37-38
  • 参考文献38-45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5-46
  • 附图46-47
  • 综述 颈性眩晕的影像学研究进展47-61
  • 综述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中银,庄闪花,谭琦,郑英;青年人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2 卢洁,李坤成,杜祥颖;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颈性眩晕患者脑血供状况的影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6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3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