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新型完全可吸收封堵器的3D打印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0 08:13
  目的使用自主研制的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PLLA-TMC-GA)三元多聚物PLTG作为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并通过基础研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为大型动物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使用自主研制的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三元多聚物PLTG作为材料,通过3D技术设计并打印制造封堵器样品;通过细胞毒性试验评价样品封堵器的细胞相容性;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黏附试验评价封堵器样品的血液相容性;通过机体内植入试验评价其组织相容性;通过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封堵器样品对动物的全身毒性。结果结合现有的临床资料,参考以往封堵器的参数,成功利用CAD软件设计出封堵器模型,并使用3D打印机顺利制作出完全可吸收封堵器样品,且实际样品与设计模型基本一致。细胞毒性试验测得24 h、48 h时间点100%封堵器样品浸提液中细胞的存活率分别是84.9%、90.1%,说明封堵器材料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溶血实验测得阴性对照组OD值为0.018,小于0.03;阳性对照组OD值为0.778,符合0.8±0.3界限;封堵器样品材料的溶血率为2.5%,未超过5%,说明封堵器对红细胞...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型完全可吸收封堵器的3D打印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封堵器的打印设备(A:3D打印机;B:3D打印软件操作界面)

血小板黏附,血小板,形态指数


图 2 血小板黏附实验用样品材料)将膜拿出,使用 PBS 缓冲液反复冲淋 3 次,以洗掉未吸附上的血小板,于浓度为 2.5%戊二醛 PBS 中 30 min,以固定封堵器材料表面的血小板。)将膜依次放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50%、60%、70%、80%、90%、10级脱水, 每次 20 min,于室温下 CO2 临界点干燥后喷金。)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表面粘附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做数并计算其形态指数。封堵器样品材料上黏附的血小板按其变形的程度可分为 5 种[10],详见表 3数则定义为:形态指数=( I 型血小板含量× l+ II 型血小板含量×2+Ⅲ型血小3+ IV 型血小扳含量×4+ V 型血小板含量×5)/黏附血小板总含量。计算得出数值越大,材料越容易引起血小板变形。表 3 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粘附的 5 种形态类型 形态描述

封堵器,实验动物模型,植入术,肌肉组织


材料与方法实验步骤如下:将 60 件封堵器样品置于 70%乙醇浸泡 24h,灭菌的 PBS 清洗 2 次备用。取 8 周龄,重为 2.0-2.5kg 的新西兰大白兔 15 只,将其随机分成 5 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浓度为 3%的戊巴比妥钠 1ml/kg 使其全麻,采用俯卧位将其四肢捆绑于手术台上。于背部正中延脊柱两侧 10cm×l5cm 部位剃毛后,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手术菌洞巾。 按无菌原则,沿脊柱两侧选择 4 个植入点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肌层,形成 1.5 cm x1.5 cm 植入床, 于肌肉内植入封堵器样品,样品间距 5 cm。植入成功后,缝合肌肉层、筋膜层及皮肤,聚维酮碘消毒后无菌纱布覆盖 3 日注射头孢唑林钠 50mg/kg 抗感染。 隔日碘伏消毒,7 日拆线,见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乙交酯的合成[J]. 吴清云,周维友,何明阳,陈群.  精细化工. 2012(04)
[2]生物陶瓷膜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与普通镍钛合金封堵器的比较:随机对照[J]. 方臻飞,李丽,沈向前,胡信群,唐建军,吕晓玲,唐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34)
[3]生物陶瓷涂层与裸金属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即刻及长期疗效观察[J]. 郑鸿,陈良龙.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05)
[4]全生物可降解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猪房间隔缺损的实验研究[J]. 戴柯,李奋,孙康,窦红静,孙锟,王一涵,鲁亚男,张玉奇,傅立军,张瑞东,赵武,冯其荗.  临床儿科杂志. 2010(04)
[5]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 戴柯,李奋.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9 (05)
[6]老年人牙周膜细胞附着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形态学观察[J]. 毛钊,尹英,毛曦,储成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08)
[7]聚乳酸类生物可降解材料研究进展[J]. 樊新,陈剑,阮建明,邹俭鹏,周忠诚,刘莹,张海坡.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04)
[8]钇-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对人牙周膜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 刘泉,莫安春.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8(03)
[9]骨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现状及展望[J]. 白冰,叶茂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01)
[10]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动物实验研究[J]. 胡建强,秦永文,王胜强,赵仙先,周炳炎,熊文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4(08)

硕士论文
[1]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制备和降解性能研究[D]. 马晓妍.北京化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08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008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