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膜仿生纳米载体的硬度影响其体循环和细胞摄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4 13:06
纳米载药系统因可具备体内长循环效应及肿瘤靶向能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的治疗。脂质体通过PEG修饰后,能显著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并通过渗透滞留增强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蓄积到肿瘤部位。然而,由于加速血液清除现象(Accelerate Blood Clearance phenomenon,ABC phenomenon)的存在,多次注射PEG修饰的脂质体后,免疫系统会激活并清除脂质体,导致脂质体抗肿瘤效果显著降低。红细胞膜仿生纳米载体是将纯化的红细胞膜作为外壳修饰在无机或有机纳米粒核心表面,使该核壳纳米载体能显著减少网状内皮系统的识别,避免ABC效应,延长载体的循环时间。健康红细胞具有优异的弹性,使其能自由穿梭于狭窄的毛细血管。然而红细胞衰老后,细胞骨架组成发生改变,细胞质增厚胞体变硬,易被体内免疫球蛋白识别,从而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并被清除。基于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硬度的变化,从而推测,硬度也是影响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体内行为的关键因素。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本研究通过分离红细胞膜,分别构建模拟病态红细胞、健康红细胞和衰...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纳米载体的研究
1.2 纳米载体面临的问题
1.3 红细胞膜载体的发展
1.4 红细胞膜载体的特点
1.5 影响红细胞膜载体的因素
1.6 红细胞的硬度影响其循环和清除
1.7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2.1 材料和仪器
2.1.1 材料
2.1.2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溶液配置
2.2.2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载体构建
2.2.3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表征
2.2.4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载药性能考察
2.2.5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体外稳定性研究
2.2.6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细胞水平安全性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粒径分布
2.3.2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蛋白复制情况考察
2.3.3 红细胞膜载体硬度测定
2.3.4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体外释放研究
2.3.5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体外稳定性研究
2.3.6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细胞水平安全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表面蛋白冠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Lipo、PEG-Lipo脂质体的制备
3.2.2 红细胞膜载体与脂质体血浆蛋白吸附量考察
3.2.3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表面吸附蛋白冠的研究
3.2.4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表面免疫球蛋白吸附量的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细胞膜载体与脂质体血浆蛋白吸附量考察
3.3.2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吸附蛋白种类和数量
3.3.3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的免疫球蛋白吸附表达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体内循环和组织分布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实验动物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DiI/IR783标记的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的制备与纯化
4.2.2 Kupffer细胞的提取及培养
4.2.3 Kupffer巨噬细胞摄取
4.2.4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体内药动学实验
4.2.5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体内分布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巨噬细胞摄取实验
4.3.2 体内药动学实验
4.3.3 体内分布
4.3.4 肝脏组织中巨噬细胞与红细胞膜纳米载体、脂质体的共定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抗肿瘤药效学评价
5.1 材料和仪器
5.1.1 材料
5.1.2 细胞
5.1.3 实验动物
5.1.4 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溶液配制
5.2.2 肿瘤细胞摄取实验
5.2.3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5.2.4 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组织分布研究
5.2.5 包载阿霉素的纳米载体对4T1荷瘤小鼠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5.2.6 体内安全性评价
5.2.7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细胞摄取实验
5.3.2 细胞毒性实验
5.3.3 体内肿瘤靶向性
5.3.4 肿瘤生长抑制
5.3.5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体内安全性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与发现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
1.前言
2 仿生纳米载体分类
2.1 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
2.2 白细胞膜仿生纳米粒
2.3 肿瘤细胞膜仿生纳米粒
2.4 细菌细胞膜仿生纳米粒
3.总结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18357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纳米载体的研究
1.2 纳米载体面临的问题
1.3 红细胞膜载体的发展
1.4 红细胞膜载体的特点
1.5 影响红细胞膜载体的因素
1.6 红细胞的硬度影响其循环和清除
1.7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2.1 材料和仪器
2.1.1 材料
2.1.2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溶液配置
2.2.2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载体构建
2.2.3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表征
2.2.4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载药性能考察
2.2.5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体外稳定性研究
2.2.6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细胞水平安全性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粒径分布
2.3.2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蛋白复制情况考察
2.3.3 红细胞膜载体硬度测定
2.3.4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体外释放研究
2.3.5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体外稳定性研究
2.3.6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细胞水平安全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表面蛋白冠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Lipo、PEG-Lipo脂质体的制备
3.2.2 红细胞膜载体与脂质体血浆蛋白吸附量考察
3.2.3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表面吸附蛋白冠的研究
3.2.4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表面免疫球蛋白吸附量的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细胞膜载体与脂质体血浆蛋白吸附量考察
3.3.2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吸附蛋白种类和数量
3.3.3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的免疫球蛋白吸附表达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体内循环和组织分布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实验动物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DiI/IR783标记的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的制备与纯化
4.2.2 Kupffer细胞的提取及培养
4.2.3 Kupffer巨噬细胞摄取
4.2.4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体内药动学实验
4.2.5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体内分布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巨噬细胞摄取实验
4.3.2 体内药动学实验
4.3.3 体内分布
4.3.4 肝脏组织中巨噬细胞与红细胞膜纳米载体、脂质体的共定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的抗肿瘤药效学评价
5.1 材料和仪器
5.1.1 材料
5.1.2 细胞
5.1.3 实验动物
5.1.4 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溶液配制
5.2.2 肿瘤细胞摄取实验
5.2.3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5.2.4 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组织分布研究
5.2.5 包载阿霉素的纳米载体对4T1荷瘤小鼠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5.2.6 体内安全性评价
5.2.7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细胞摄取实验
5.3.2 细胞毒性实验
5.3.3 体内肿瘤靶向性
5.3.4 肿瘤生长抑制
5.3.5 红细胞膜纳米载体与脂质体体内安全性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与发现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
1.前言
2 仿生纳米载体分类
2.1 红细胞膜仿生纳米粒
2.2 白细胞膜仿生纳米粒
2.3 肿瘤细胞膜仿生纳米粒
2.4 细菌细胞膜仿生纳米粒
3.总结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18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01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