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生物可吸收材料LA-GA-TMC 3D打印心脏间隔类缺损封堵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19:49
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最新生物可吸收材料LA-GA-TMC,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评价其性能及生物安全性,为实现心脏间隔缺损封堵的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修改传统的“一锅法”,采取“两步合成法”按照丙交酯-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6:1:1.7比例合成LA-GA-TMC三元共聚物,并以此为原材料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封堵器模型,再通过计算细胞相对增值率评估其细胞相容性、溶血实验与动态凝血实验以评估其血液相容性,体内植入实验评价其组织相容性,从而综合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并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根据病人MRI、心脏超声等临床数据,使用CAD软件复现,并转化为3D打印机可识别的文件类型,使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可吸收材料LA-GA-TMC,在分部打印之后重组,成功制备新型完全可降解封堵器样品,经测量,与软件设计基本一致。溶血实验结果示我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样品材料对红细胞溶解作用及其轻微,二者间相容性良好(OD值0.104±0.010、HR 2.267±0.945%);动态凝血实验结果示凝血因子在LA-GA-TMC浸提液中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程度较轻;细胞毒性实验显示,细胞胞膜完整且呈梭型,生长...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基本材料与设备
1.1 动物模型
1.2 原材料与实验器材
1.3 封堵器的设计与制备
1.4 封堵器浸提液的制备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2.1 溶血实验
2.2 动态凝血实验
2.3 细胞毒性实验
2.4 体内降解实验与评价
实验结果
1 溶血实验
2 动态凝血实验
3 细胞毒性实验
4 体内降解实验
4.1 镜下所见与组织病理学结果
4.2 数据描述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J]. 孙一鸣,李文静,张兴健,邢泉生,曹倩. 精准医学杂志. 2018(05)
[2]新型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 谢兆丰,王树水,张智伟,刘香东,陈贤淼,张贵,张德元.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6(06)
[3]如何理性看待先天性心脏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的迅速发展[J]. 邢泉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6(03)
[4]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J]. 易淑蓉. 实用临床医学. 2015(11)
[5]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J].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02)
[6]壳聚糖止血敷料用于经股动脉穿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压迫止血的临床观察[J]. 杨剑,杨丽芳,杨秀玲,左健,王少玮,徐健,易定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06)
[7]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损伤8例临床分析[J]. 王树水,张智伟,钱明阳,梁东坡,陈寄梅,李俊杰,丁以群,张旭,李博宁,李渝芬.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07)
[8]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 戴柯,李奋.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9 (05)
[9]骨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现状及展望[J]. 白冰,叶茂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01)
本文编号:3155932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基本材料与设备
1.1 动物模型
1.2 原材料与实验器材
1.3 封堵器的设计与制备
1.4 封堵器浸提液的制备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2.1 溶血实验
2.2 动态凝血实验
2.3 细胞毒性实验
2.4 体内降解实验与评价
实验结果
1 溶血实验
2 动态凝血实验
3 细胞毒性实验
4 体内降解实验
4.1 镜下所见与组织病理学结果
4.2 数据描述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J]. 孙一鸣,李文静,张兴健,邢泉生,曹倩. 精准医学杂志. 2018(05)
[2]新型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 谢兆丰,王树水,张智伟,刘香东,陈贤淼,张贵,张德元.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6(06)
[3]如何理性看待先天性心脏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的迅速发展[J]. 邢泉生.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6(03)
[4]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个体化应用[J]. 易淑蓉. 实用临床医学. 2015(11)
[5]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J].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02)
[6]壳聚糖止血敷料用于经股动脉穿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压迫止血的临床观察[J]. 杨剑,杨丽芳,杨秀玲,左健,王少玮,徐健,易定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06)
[7]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损伤8例临床分析[J]. 王树水,张智伟,钱明阳,梁东坡,陈寄梅,李俊杰,丁以群,张旭,李博宁,李渝芬.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07)
[8]生物可降解材料及其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 戴柯,李奋.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9 (05)
[9]骨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现状及展望[J]. 白冰,叶茂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01)
本文编号:3155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15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