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共混膜的制备、性质和对创面的愈合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2:06

  本文关键词: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共混膜的制备、性质和对创面的愈合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创伤治疗已成为当代医学界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有关创伤治疗材料的开发和制备是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愈创材料要求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防感染及抑菌和愈创等功效。研究显示,甲壳素或壳聚糖衍生物具备成为新型愈创生物材料的潜质。但是单一甲壳素类物质的优良特性并不完备,且部分材料水溶性的特点往往限制其应用。本实验从综合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各自愈创功效的角度考虑,通过对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共混膜的制备、理化性质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期望为烫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材料和思路,为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和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1.用不同方法及材料制备五种甲壳素共混膜片,通过对其理化性质,包括机械强度、吸水率、吸光值的测定,筛选出符合后续实验条件的膜片两种CT-HCTS膜片和CT-CMCTS膜片。2.测定CT-HCTS膜片和CT-CMCTS膜片的性质,包括红外光谱、灰分、透湿性及表面蒸发性、厚度等理化性质及溶血率实验、皮刺实验、全身急性毒性实验、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生物学实验对CT-HCTS膜片和CT-CMCTS膜片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4.制备新西兰兔深Ⅱ度烫伤模型,设阴性对照组、实验1组(CT-HCTS)和实验2组(CT-CMCTS)、阳性对照组(止血愈创纱)。观察并记录各组脱痂时间及愈合速率,分别在7d、14d、21d、28d取材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E检测创面羟脯氨酸和TGF-β1的表达。 结果:1.制备了CT-HCTS和CT-CMCTS两种膜片,经测试满足溶血率标准要求,全身急性毒性实验和细胞实验均不显示毒性,皮内刺激无不良反应,各项指标均符合生物医用材料的安全标准。2.对新西兰兔深Ⅱ度烫伤的治疗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均能显著促进创面脱痂和愈合(P<0.05),并能显著增加羟脯氨酸和TGF-β1的表达量(P<0.05),且峰值提前。实验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阳性对照组促愈合效果极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促愈合效果较弱,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本实验制备的CT-HCTS和CT-CMCTS两种共混膜均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能有效促进烫伤创面的愈合,使羟脯氨酸和TGF-β1的表达量提高,峰值提前,具备成为新型愈创材料的潜质。
【关键词】:甲壳素膜 烫伤 愈合 羟脯氨酸 转化生长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缩略语9-14
  • 第一章 前言14-37
  • 1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14-23
  • 1.1 甲壳素的发现14-15
  • 1.2 甲壳素存在形式15
  • 1.3 甲壳素基本理化性质15-18
  • 1.3.1 甲壳素的一般物理性质15
  • 1.3.2 甲壳素的空间结构15-16
  • 1.3.3 甲壳素的基本化学性质16-18
  • 1.4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范围18-23
  • 1.4.1 在食品中的应用18-19
  • 1.4.2 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9
  • 1.4.3 在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19-20
  • 1.4.4 医药卫生方面的应用20-22
  • 1.4.5 在农业上的应用22-23
  • 2 创伤愈合23-35
  • 2.1 创伤及创伤愈合的概念23
  • 2.2 创伤愈合的过程23-25
  • 2.3 创伤愈合的种类25-26
  • 2.4 影响创面愈合的细胞成分26-28
  • 2.4.1 转化生长因子 TGFβ26
  • 2.4.2 表皮生长因子26-27
  • 2.4.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7
  • 2.4.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7
  • 2.4.5 一氧化氮(NO)与创伤修复27-28
  • 2.5 烧伤及程度区分28-31
  • 2.5.1 烧伤的临床过程28-29
  • 2.5.2 烧伤程度区分29-31
  • 2.6 创伤治疗的研究进展31-35
  • 2.6.1 创伤修复相关基因研究32
  • 2.6.2 皮肤组织工程与创伤修复32-33
  • 2.6.3 敷料与创伤修复33-34
  • 2.6.4 干细胞与组织修复34
  • 2.6.5 创伤修复材料34-35
  • 3 创伤愈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35
  • 4 立题依据35-37
  • 第二章 甲壳素共混膜片的制备及理化性质37-44
  • 1 材料和仪器37-38
  • 1.1 材料和试剂37
  • 1.2 主要仪器37-38
  • 2 甲壳素共混膜片的制备38-39
  • 3 膜片性质初步测定及筛选39-40
  • 3.1 机械强度测定39
  • 3.2 吸水率测定39
  • 3.3 吸光值测定39-40
  • 4 实验结果40-43
  • 4.1 机械强度40-41
  • 4.1.1 断裂强度的测定40
  • 4.1.2 拉伸强度的测定40-41
  • 4.2 吸水率测定41-42
  • 4.3 吸光值测定42-43
  • 5 本章小结43-44
  • 第三章 CT-HCTS和CT-CMCTS共混膜理化性质及生物安全性研究44-67
  • 1 材料和仪器44-45
  • 1.1 材料和试剂44-45
  • 1.2 主要仪器45
  • 2 实验方法45-50
  • 2.1 理化性质研究45-47
  • 2.1.1 灰分的测定45-46
  • 2.1.2 FTIR 表征46
  • 2.1.3 膜片厚度的测定46
  • 2.1.4 透气性和表面蒸发性的测定[80]46-47
  • 2.2 生物安全性研究47-50
  • 2.2.1 溶血率的测定47
  • 2.2.2 L929 细胞毒性实验47-48
  • 2.2.3 家兔皮下刺激实验48-49
  • 2.2.4 全身急性毒性实验49
  • 2.2.5 膜片体内降解与组织相容性实验49-50
  • 3 实验结果及讨论50-65
  • 3.1 CT-HCTS 和 CT-CMCTS 膜片理化性质50-53
  • 3.1.1 灰分测定50
  • 3.1.2 FTIR 表征50-52
  • 3.1.3 膜片厚度的测定52
  • 3.1.4 透汽性和蒸发性实验52-53
  • 3.2 生物安全性研究53-65
  • 3.2.1 溶血率53
  • 3.2.2 L929 细胞毒性试验53-55
  • 3.2.3 细胞活性测定及毒性分级55-57
  • 3.2.4 家兔皮内刺激实验57-59
  • 3.2.5 全身急性毒性实验59
  • 3.2.6 膜片体内降解性与组织相容性59-65
  • 4 本章小结65-67
  • 第四章 甲壳素共混膜片的促愈合作用研究67-79
  • 1 材料和仪器67-68
  • 1.1 材料和试剂67
  • 1.2 主要仪器67-68
  • 2 实验方法68-73
  • 2.1 新西兰兔深Ⅱ度烫伤模型制备68
  • 2.2 实验分组和给药68-69
  • 2.3 创面促愈合情况观察69
  • 2.4 皮肤组织切片观察69-71
  • 2.4.1 石蜡切片制作69-70
  • 2.4.2 HE 染色70-71
  • 2.5 伤口细胞因子的检测71-73
  • 2.5.1 消化法测组织中的羟脯氨酸71-72
  • 2.5.2 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 的检测72-73
  • 2.6 数据处理73
  • 3 实验结果73-78
  • 3.1 深Ⅱ度烫伤模型的制备结果73-74
  • 3.2 创面大体观察74
  • 3.3 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74-76
  • 3.4 组织学切片观察76
  • 3.5 羟脯氨酸含量变化76-77
  • 3.6 TGF-β1 含量变化77-78
  • 4 本章小结78-79
  • 总结79-81
  • 实验创新点81
  • 不足之处及后续工作81-82
  • 参考文献82-88
  • 致谢88
  • 个人简历88
  • 发表的学术论文88-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燕燕;白洁;陈春生;耿成光;;甲壳素敷料对动物烫伤创面愈合作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6期

2 苏云;孙艳辉;刘克忠;王果;;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抑菌性能的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曾瑞曦,程钢,郭栋,苏爱云,张毅,唐庆,刘祥厦;甲壳素生物敷料对各种创面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05年05期

4 刘利兵;于军;张学策;周幸春;铁茹;;新西兰兔烫伤模型的建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张文博;陈盛;;甲壳素/壳聚糖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02期

6 赵亮;李敏;;创面生物敷料及人工皮肤的研究进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付小兵;国外创伤修复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4年03期

8 张建荣,刘文广,李永胜,姚康德,徐方运;类肝素寡糖/多糖衍生物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3年07期

9 杨冬梅,缪进康,黄明智;天然生物材料——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开发及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9年06期

10 傅朝宏,杜玉升,雷万军,王强;甲壳胺医用生物高分子薄膜剂的制备[J];中国海洋药物;1995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共混膜的制备、性质和对创面的愈合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22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0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