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和频振动光谱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磷脂膜和高分子膜表界面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05:57
  生物膜界面尤其是细胞膜界面,它涉及到物质传输、信号传导、蛋白吸附与脱附等众多生理过程。因此,揭示细胞膜界面的生物学效应至关重要。由于细胞膜的复杂性,磷脂单分子层和磷脂双分子层常常当作模型细胞膜被广泛研究。过去几十年来,多种实验和模拟技术用于模型细胞膜的研究,例如X-射线和中子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等。然而,这些传统的表征技术由于缺少表界面选择性,并非理想的表界面表征技术。幸运的是,和频振动光谱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探测表界面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其具有超高的单分子层灵敏性、高度的表界面选择性,能够实时原位地提供表界面分子结构、取向以及取向分布等信息,以上这些优点是其它表征技术所难以达到的。本论文采用传统以及相位敏感和频振动光谱技术,开展了模型细胞膜和高分子膜表界面的研究工作。首先解决了有关磷脂膜的两个重要基本问题。第一,研究了磷脂单层膜在不同接触介质(空气和水)中的分子取向结构与SFG信号强度。发现棱镜上的磷脂单层接触水面上的磷脂单层形成磷脂双分子层后,棱镜上磷脂单层的SFG信号显著增强,原因主要是由于界面菲涅尔系数增大所引起的。第二,研究了磷脂单层在不同实验几何构型(外...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和频振动光谱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磷脂膜和高分子膜表界面的研究


图1-1多肽和蛋白质二级结构与手性SFG/^p信号的关系

双层磷脂膜,对称伸缩振动,蓝色


?3100?5200?3300?310C?3200?330C?3100?3200?330C?310C?3200?3300?3100?3200?330C??V>av*numb?f?<cm??图1-1多肽和蛋白质二级结构与手性SFG/^p信号的关系。??Conboy组对于不同温度下的DSPC/DSPC-办3双层膜flip-fl〇P速率和半衰期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flip-flop速率加快以及半衰期减小,如图1-2所示[15]。??Bonn组探测了?DNA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发现相互作用之后界面水结构发生了取向变??化[3(1]。Chen组研宂了膜电位对于丙甲甘肽取向的影响,发现靠近双层膜的局部pH的改??变可以调控膜电位,当pH从6.7升高到11.9时,丙甲甘肽的两个螺旋结构的倾角和弯??曲角都降低[28]。??20??1':^^??0?100?200?30C?400?500?60C??Time?(min)??图1-2时间依赖的DSPC/DSPC-办双层磷脂膜中CH3对称伸缩振动在不同温度下(蓝色??实线为4l.7°C,绿色实线为45.7°C,红色实线为50.3°C)?SFG信号强度。虚线为相应??的拟合结果。??虽然有关磷脂膜的研宄,国内外己有很多出色的工作。然而对于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磷脂单层在不同接触介质(空气和水,如图1-3)以及不同实验几何设置(外反射??和全反射

基本问题,磷脂膜


?3100?5200?3300?310C?3200?330C?3100?3200?330C?310C?3200?3300?3100?3200?330C??V>av*numb?f?<cm??图1-1多肽和蛋白质二级结构与手性SFG/^p信号的关系。??Conboy组对于不同温度下的DSPC/DSPC-办3双层膜flip-fl〇P速率和半衰期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flip-flop速率加快以及半衰期减小,如图1-2所示[15]。??Bonn组探测了?DNA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发现相互作用之后界面水结构发生了取向变??化[3(1]。Chen组研宂了膜电位对于丙甲甘肽取向的影响,发现靠近双层膜的局部pH的改??变可以调控膜电位,当pH从6.7升高到11.9时,丙甲甘肽的两个螺旋结构的倾角和弯??曲角都降低[28]。??20??1':^^??0?100?200?30C?400?500?60C??Time?(min)??图1-2时间依赖的DSPC/DSPC-办双层磷脂膜中CH3对称伸缩振动在不同温度下(蓝色??实线为4l.7°C,绿色实线为45.7°C,红色实线为50.3°C)?SFG信号强度。虚线为相应??的拟合结果。??虽然有关磷脂膜的研宄,国内外己有很多出色的工作。然而对于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磷脂单层在不同接触介质(空气和水,如图1-3)以及不同实验几何设置(外反射??和全反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藏高分子界面及生物界面分子结构的和频振动光谱研究(英文)[J]. 陈战.  物理化学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242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242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4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