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素对比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辛伐他汀促进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3:04
本文关键词:促红素对比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辛伐他汀促进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利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联合辛伐他汀分别对骨髓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进行动员,优选动员方法和时机,观察其促进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的作用。方法:第一阶段:采用辛伐他汀原料、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和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参照课题组之前的研究结果及文献介绍的剂量(辛伐他汀剂量2mg/Kg*d-1, G-CSF剂量100ug/Kg*d-1, EPO剂量3000IU/Kg*d-1)与方法(腹腔注射)进行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动员。选用健康雄性昆明种小白鼠(避免雌激素的干扰)108只,随机分为联合组(G-CSF联合辛伐他汀腹腔注射组)、EPO组(EPO腹腔注射组)及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为36只。各组在动员后1d、3d、5d、7d、10d、14d六个时间点随机取6只小鼠,心脏采血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Flk-1、 CD133标记细胞的阳性率,结果取均值以x±s表示,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第二阶段:选用健康雄性BALB/C裸鼠(避免雌激素的干扰及免疫排斥反应)36只,随机分为联合组(G-CSF联合辛伐他汀腹腔注射组)、EPO组(EPO腹腔注射组)及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为12只,给予持续动员7天。各组又细分为5d移植小组和7d移植小组,即分别于动员第5天和动员第7天于裸鼠背部移植组织工程皮肤(安体肤,由陕西艾尔肤组织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移植后14d处死,切取移植的组织工程皮肤及周围组织,取部分组织行4%甲醛固定,常规病理制片,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血管新生情况,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第一阶段:阴性对照组在6个时间点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与EPO组动员后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加且于7d达到高峰。自动员后3d起,各时间点两组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EPO组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较联合组和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第二阶段:EPO组、联合组与对照组之间新生毛细血管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EPO组的新生毛细血管数多于联合组,而对照组基本无新生血管长入。5d移植组的新生毛细血管数明显高于7d移植组(P0.01)。 结论:EPO动员EPCs的作用较G-CSF联合辛伐他汀动员作用强,动员7d外周血EPCs含量出现高峰。但相比动员七天移植TES,动员后第五天移植TES更能促进新生毛细血管长入移植区及TES,有利于TES血管化。因此TES移植时机应选择在动员后第五天,即EPCs高峰到来之前移植比较合适。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辛伐他汀 组织工程皮肤(TES) 血管化(vasculariz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622.1;R318.0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3
- 材料与方法13-21
- 结果21-29
- 讨论29-39
- 结论39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39-40
- 参考文献40-45
- 综述45-52
- 参考文献49-52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源,金岩,王新文,赵宇,李媛;构建含血管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促红素对比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辛伐他汀促进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3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