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可分解食道支架的制备、体外降解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10:01

  本文关键词:可分解食道支架的制备、体外降解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食道狭窄在临床上是一类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根据病情成因,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食道狭窄两大类。目前临床治疗中使用的食道支架多为镍钛合金覆膜支架,作为一种姑息疗法,治疗恶性消化道疾病。因为这类支架长期留存体内形成异物,可能将导致食道慢性损伤,从而更易引起内膜反应性增生、内层肌肉萎缩乃至形成动脉瘤,甚至能够造成食道的再次狭窄,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由于这类永久性支架存在的上述弊端,临床上严格限制了其适用范围。据报道,这类支架的放置患者预期生命寿限均比较短,临床上放置期在3-10个月。如果病人患有食管良性狭窄,如化学烧伤、术后吻合口狭窄或返流性食管炎等,又或者病人仍有较长的预期寿命,则治疗中不适合置入这种永久性支架。目前多采用的是气囊扩张术,但该方法维持时间较短,需要多次扩张,持续周期长达4-8周,在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的同时,也不能保证很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解决永久性支架存在的问题,结合良性食道狭窄的暂时性、阶段性的治疗特点,本论文设计并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良性食道狭窄治疗的可分解支架。可分解食道支架组成包括: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类材料、高弹性的硅胶材料和力学性能优异的镍钛记忆合金材料,置入初期支架在食道狭窄处扩张并起到支撑作用,置入一段时间后(可根据临床需求调节),支架中的聚酯材料逐渐降解并失去强度,支架也随之解体成数个小片,最后经肠道排出体外。这种方式解决了永久性支架的使用后期缺陷,有望扩大食道支架在临床中的适用范围。据临床专家估计,良性食道狭窄的病人占总食道狭窄病人的70%左右,研究和开发这类可分解食道支架,不仅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还有望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左旋聚乳酸(PLLA)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合成、挤出加工、拉伸成丝等各项工艺进行研究,得到用于制作可分解食道支架犬材料,然后对其进行FT-IR、1H-NMR、DSC等性能测试。同时在37℃下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分别对PLLA线和PLGA线进行为期8周的降解实验,测试项目包括:外观形貌(SEM)、降解液pH值、质量损失、抗张强度、特性粘度、宽角X射线衍射和取向度。发现在8周的考察期内,PLLA线未发生明显变化;PLGA线出现显著降解,各项性能变化情况,与设计要求相符,PLGA线可以用于制作本文设计的可分解食道支架。接下来,本文对制作可分解食道支架的编织、涂膜、连接等工艺进行研究,并测试了支架的多项物理性能,包括:膨胀点、软化点、柔顺性、径向压缩比、径向支撑力。同时分别在37℃下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人工胃液中,对支架进行体外模拟降解研究。研究发现,本文研制的可分解食道支架各项理化性能均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其中PLGA线制备的支架在不同介质中,失去整体结构时间分别为6周和9周,与良性食道狭窄一般需要1-2个月治疗期基本吻合,为动物实验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最后建立兔食道狭窄模型,观察可分解食道支架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在动物体内的分解情况。上述各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制的可分解食道支架,既保留了合金支架径向支撑力好的优点,又利用了聚乳酸类材料的可降解的特点。通过调节PLGA的降解时间来控制支架的分解,达到临床需要的暂时性、阶段性的目的,为良性食道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食道支架 可分解性 聚乳酸 记忆合金 硅胶 体外降解 动物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18.14;TQ31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章 绪论10-20
  • 1.1 食道狭窄简介10-11
  • 1.2 食道支架的发展现状11-18
  • 1.2.1 食道支架的分类12-17
  • 1.2.2 食道支架的并发症17-18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18-20
  • 第二章 可降解材料的制备与体外降解研究20-34
  • 2.1 前言20
  • 2.2 实验部分20-23
  • 2.2.1 主要试剂20-21
  • 2.2.2 主要仪器21
  • 2.2.3 聚合物合成21-22
  • 2.2.4 聚合物加工成型22-23
  • 2.2.5 聚合物体外降解23
  • 2.3 结果与讨论23-32
  • 2.3.1 红外光谱23-24
  • 2.3.2 核磁共振谱24
  • 2.3.3 热性能24-25
  • 2.3.4 外观形貌25-26
  • 2.3.5 pH值和质量损失变化26-28
  • 2.3.6 抗张强度和特性粘度变化28-29
  • 2.3.7 结晶度和热力学性能变化变化29-32
  • 2.3.8 取向度变化32
  • 2.4 小结32-34
  • 第三章 可分解食道支架的制备、体外降解及应用研究34-47
  • 3.1 前言34
  • 3.2 实验部分34-39
  •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仪器34-35
  • 3.2.2 主要仪器35
  • 3.2.3 物理性能测试35-36
  • 3.2.4 化学性能测试36-37
  • 3.2.5 可分解食道支架体外降解试验37
  • 3.2.6 可分解食道支架动物试验37-39
  • 3.3 结果与讨论39-46
  • 3.3.1 可分解食道支架的制备39-41
  • 3.3.2 理化性能测试结果41-42
  • 3.3.3 体外降解试验结果42-43
  • 3.3.4 动物试验结果43-46
  • 3.4 小结46-47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47-49
  • 主要参考文献49-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目录58-59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9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洪波;不同的羊膜移植方式在眼表面重建中的比较——碱烧伤动物眼模型的观察[D];浙江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可分解食道支架的制备、体外降解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64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