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腰椎动态椎弓根螺钉的研制及其初步的生物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12:20
本文关键词:新型腰椎动态椎弓根螺钉的研制及其初步的生物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腰椎动态椎弓根钉棒系统,介绍其结构特点及原理,利用小牛脊柱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与刚性椎弓根钉棒系统做对比分析,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新型腰椎动态钉棒系统的核心为万向微动椎弓根螺钉,它是由钛合金制成,螺钉表面有羟基磷灰石涂层,螺钉的尾部为表面光滑的球头,顶端有内六角凹槽,外面被一球面螺母罩住,球面螺母的外表面有螺纹,内表面与螺钉圆柱头的表面有微小的间隙,除此之外球面螺母的下端被均匀地切割成八段弹片,连接固定棒与螺钉的部件为一“U”形支座,它的上部为带有内螺纹的“U”形槽,下部为一表面光滑的内凹空心柱,螺钉通过钉尾部的球面螺母旋入“U”形槽,球面螺母高度与“U”形槽空心柱高度相当,螺钉通过球面螺母悬挂在“U”形槽的空心柱中,空心柱内凹平面与球形螺母外面也有一定的微小间隙,棒插入到“U”形槽压紧钉尾,旋紧螺帽压紧钉棒。 选取新鲜小牛腰椎标本(L2~L5)5具,排除腰椎外伤、肿瘤和骨质增生等脊柱疾病。将小牛腰椎用塑料膜包裹后放在零下20℃冰箱中保存,在该条件下保存的小牛腰椎标本生物力学特征保持不变。试验时将标本放在室温下解冻12~15h,仔细去除椎体周围软组织,保留棘上韧带及前纵韧带,然后用UHMWPE(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将端椎(L2和L5)椎体包埋,然后根据试验顺序分成四组:A组(正常组)、B组(腰椎减压失稳组)、C组(新型腰椎动态内固定器固定组)、D组(腰椎刚性内固定器固定组),5个标本按正常、损伤及用刚性固定、弹性固定4个状态依次在生物力学试验机:HD-5000B多功能材料试验机(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提供)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分别测试压缩力由0N逐渐增加到试验机的最大压缩力5000N,样本的形变量,用位移(mm)来表示,从而分别得到了四组实验组的五条曲线,即载荷—形变量(位移)曲线,并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初步设计并生产出了以下几种型号的万向微动螺钉,分别是直径6.0mm×长40mm、6.0mm×45mm、6.0mm×50mm、6.5mm×40mm、6.5mm×45mm、6.5mm×50mm。顺利通过安全质量测试,我们将新型腰椎内固定系统置入新鲜小牛尸体脊柱标本中,并与刚性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比较,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在任意给定的压力载荷下,四个处理组任意两组之间的比较,符合方差齐性检验(P0.05);任意给定载荷下B组形变量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给定载荷下C组、D组的形变量均小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给定载荷下C组与D组存在差异,C组形变量均大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动态钉棒系统传承了弹性固定理念,能够稳定减压失稳后的小牛腰椎标本,,其刚度小于传统刚性内固定器,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固定脊柱节段的运动,有望成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腰椎动态稳定系统。
【关键词】:腰椎 万向钉 动态固定系统 生物力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1
- 第一部分 腰椎动态椎弓根螺钉的研制11-17
- 设计背景11
- 材料及结构11-13
- 设计原理与特点13
- 讨论13-16
- 结论16-17
- 第二部分 新型腰椎动态椎弓根固定系统的初步生物力学研究17-23
- 材料和方法17-19
- 讨论19-21
- 结论21-23
- 参考文献23-25
- 附表25-31
- 附图31-34
- 综述34-54
- 参考文献49-54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5-56
- 致谢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春红;丁亮华;吴采荣;何双华;;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退变性疾病[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新型腰椎动态椎弓根螺钉的研制及其初步的生物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6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