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铵类两性离子修饰的新型抗凝血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8 10:43
生物相容性,特别是血液相容性是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而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又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其中以在材料表面构建磷酰胆碱结构最为切实有效。但是传统改性方法不能使材料同时具备稳定性和生产推广性,因此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新的改性方法。 本论文主要合成了两种端羟基磷铵两性离子(PDG),并将其用嵌段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醚型聚氨酯材料;同时还通过往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添加含高比例两性离子的聚氨酯(SPUH)材料,得到了一系列LDPE-SPUH共混材料。通过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研究,表明在聚合物表面构建磷酰胆碱结构显著地提高了其抗凝血性能,且与构建比例成正比。 这种新的改性方法不但可以使磷酰胆碱单体以共价键的形式稳定的构建在材料表面;同时通过与廉价且物理性能极佳的低密度聚乙烯材料的物理共混,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制备成本也保证了材料的物理性能。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和发展抗凝血生物材料的重大意义
1.1.1 广阔的应用前景
1.1.2 重要的科学意义
1.2 血液在材料表面凝固的基本过程
1.3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组织工程
1.3.2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Surface modification)
1.4 血液相容性评价方法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磷酰胆碱单体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磷铵两性离子单体的合成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合成方法
2.2.3 溶解性实验
2.2.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2.5 核磁共振(NMR)分析
2.2.6 元素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OP(1a,1b)溶解性及物理常数
2.3.2 PDG(2a,2b)的结构表征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聚氨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凝血性测试
3.1 引言
3.2 含磷铵两性离子结构的聚氨酯共聚物的合成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合成方法
3.3 含磷铵两性离子结构的聚氨酯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3.3.1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的测定
3.3.2 核磁共振(NMR)测试
3.3.3 表面张力的测定
3.3.4 聚合物热重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SPUCONTROAL和SPUPDG表面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3.4.2 SPUCONTROAL和SPUPDG的核磁共振(NMR)分析
3.4.3 SPUCONTROAL和SPUPDG表面的水接触角分析
3.4.4 SPUCONTROAL和SPUPDG膜的热重分析
3.5 含磷铵两性离子结构的聚氨酯共聚物的抗凝血性测试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含磷酰胆碱结构聚氨酯与聚乙烯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测试
4.1 引言
4.2 含磷酰胆碱结构聚氨酯(SPUH)的合成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合成方法
4.3 含磷酰胆碱结构聚氨酯(SPUH)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材料(SPUH-LDPE)的制备
4.4 LDPE、SPUH及SPUH-LDPE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4.4.1 SPUH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的测定
4.4.2 SPUH的核磁共振(NMR)测试
4.4.3 LDPE及SPUH-LDPE的Haake流变仪测试
4.4.4 LDPE及SPUH-LDPE的力学性能测试
4.4.5 LDPE及SPUH-LDPE表面的水接触角测定
4.5 结果与讨论
4.5.1 SPUH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
4.5.2 SPUH的核磁共振(NMR)分析
4.5.3 LDPE及SPUH-LDPE的扭矩分析
4.5.4 LDPE及SPUH-LDPE的力学性能分析
4.5.5 LDPE及SPUH-LDPE的表面张力分析
4.6 含磷铵两性离子结构的聚氨酯共聚物的抗凝血性测试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44803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和发展抗凝血生物材料的重大意义
1.1.1 广阔的应用前景
1.1.2 重要的科学意义
1.2 血液在材料表面凝固的基本过程
1.3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组织工程
1.3.2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Surface modification)
1.4 血液相容性评价方法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磷酰胆碱单体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磷铵两性离子单体的合成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合成方法
2.2.3 溶解性实验
2.2.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2.5 核磁共振(NMR)分析
2.2.6 元素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OP(1a,1b)溶解性及物理常数
2.3.2 PDG(2a,2b)的结构表征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聚氨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凝血性测试
3.1 引言
3.2 含磷铵两性离子结构的聚氨酯共聚物的合成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合成方法
3.3 含磷铵两性离子结构的聚氨酯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3.3.1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的测定
3.3.2 核磁共振(NMR)测试
3.3.3 表面张力的测定
3.3.4 聚合物热重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SPUCONTROAL和SPUPDG表面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3.4.2 SPUCONTROAL和SPUPDG的核磁共振(NMR)分析
3.4.3 SPUCONTROAL和SPUPDG表面的水接触角分析
3.4.4 SPUCONTROAL和SPUPDG膜的热重分析
3.5 含磷铵两性离子结构的聚氨酯共聚物的抗凝血性测试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含磷酰胆碱结构聚氨酯与聚乙烯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测试
4.1 引言
4.2 含磷酰胆碱结构聚氨酯(SPUH)的合成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合成方法
4.3 含磷酰胆碱结构聚氨酯(SPUH)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材料(SPUH-LDPE)的制备
4.4 LDPE、SPUH及SPUH-LDPE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4.4.1 SPUH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的测定
4.4.2 SPUH的核磁共振(NMR)测试
4.4.3 LDPE及SPUH-LDPE的Haake流变仪测试
4.4.4 LDPE及SPUH-LDPE的力学性能测试
4.4.5 LDPE及SPUH-LDPE表面的水接触角测定
4.5 结果与讨论
4.5.1 SPUH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
4.5.2 SPUH的核磁共振(NMR)分析
4.5.3 LDPE及SPUH-LDPE的扭矩分析
4.5.4 LDPE及SPUH-LDPE的力学性能分析
4.5.5 LDPE及SPUH-LDPE的表面张力分析
4.6 含磷铵两性离子结构的聚氨酯共聚物的抗凝血性测试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44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74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