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多孔钛的机械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3:23

  本文关键词: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多孔钛的机械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选择性激光烧结 多孔钛 机械性能 生物相容性


【摘要】:背景:目前临床常用的钛种植体弹性模量远高于人体骨组织,植入后弹性模量的差异会产生应力遮挡效应,造成周围骨组织萎缩、吸收,导致种植失败。降低种植体的弹性模量可消除应力遮挡,减少骨质吸收,利于骨结合,对提高种植体长期成功率有重要意义。目的:本实验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备孔隙率不同的内芯致密外层多孔的Ti6A14V试件,分别检测其准弹性梯度和抗压强度与孔隙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进行体外钛盘表面细胞培养实验,研究成骨细胞在多孔钛表面的活性及黏附增殖情况;体内兔股骨髁部植入实验分析多孔结构对骨结合的影响;并评估生物相容性。方法:1.Rhino3D造型软件设计Ti6A14V试件,分别用于机械性能、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试件;2.扫描电镜观察及机械性能检测;3.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活/死细胞染色检测成骨细胞活性;4.不同孔隙率种植体HA/CS表面处理,分别植入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髁突,4周、12周后处死,取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通过肉眼观察、X线片、固定后硬组织切片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察分析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及新生骨在孔隙内生长情况,并计算种植体骨结合率。结果:1.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的Ti6A14V试件表面结构完整,孔隙清晰,螺纹形态良好。2. Ti6A14V试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选择性激光烧结的钛试件表面存在一定微粗糙度,部分孔隙内壁存在球状均匀钛微珠颗粒,高倍镜下显示这些钛微珠颗粒直径为20-30 u m,与未成形的钛粉颗粒大小相近。3.机械性能结果:外层孔隙内芯致密组(Ⅰ组)和全层孔隙组(Ⅱ组)均表现为准弹性梯度随孔隙率增大而降低,呈负相关,抗压强度趋势与准弹性梯度一致。当孔隙率相同时,全层孔隙组(Ⅱ组)准弹性梯度略低于内芯致密组(Ⅰ组),但是无明显差异(PO.05);然而Ⅰ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活/死细胞染色结果:细胞接种于钛板表面24h后,黏附较好,活细胞数量明显大于死细胞。随着培养天数增多,MC3T3-E1细胞在数量上迅速增加,第七天时已融合达90%以上。随着孔隙率增加,活细胞比率呈上升趋势。5.动物实验结果:X线及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察显示种植体-骨界面形成骨结合,高倍镜下孔隙内部有新生骨组织长入,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及骨小梁结构。根据Image-Pro Plus 6.0分析软件计算可得各组种植体骨结合率值,4周和12周时,随着孔隙率的升高,骨结合率增大;对比4周与12周相同孔隙率的种植体骨结合率,可见12周高于4周。结论:1.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成熟,可制备形态精准、孔隙可控的多孔钛结构。2.多孔钛种植体的准弹性梯度及抗压强度随着孔隙率增加而减小,在孔隙率相同时,内芯致密外层孔隙组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全层孔隙组,表明在多孔设计中增加内芯致密结构可增强总体抗压强度,在促进骨结合的同时保证种植体强度;3.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多孔材料无细胞毒性,多孔结构有利于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4.体内动物实验表明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多孔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结构有利于骨组织长入孔隙,并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关键词】:选择性激光烧结 多孔钛 机械性能 生物相容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15
  • 实验方法15-22
  • 结果22-24
  • 讨论24-29
  • 结论29-30
  • 附图30-36
  • 参考文献36-41
  • 致谢41-4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晓瑜,王忠义,高勃,王晓波,曹健;应用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方法复制下颌骨三维实体模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莉;张建华;;选择性激光烧结零件的后处理[A];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蒋文波;高益庆;;选择性激光烧结中温度场的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魏青松;史玉升;刘洁;;大台面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预热优化设计[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曾珊琪;郭楠;华雄飞;;影响选择性激光烧结精度工艺参数的研究[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月梅;胡庆夕;周克平;吴懋亮;;选择性激光烧结中工艺参数对成型质量的影响[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谭月梅;胡庆夕;周克平;吴懋亮;;选择性激光烧结中工艺参数对成型质量的影响[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闫春泽;史玉升;魏青松;徐林;张升;;碳纤维/尼龙复合粉末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参数研究[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赵保军;施法中;冯涛;孙建民;徐海然;;选择性激光烧结过程中致密化程度的数值模拟[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赵保军;施法中;冯涛;孙建民;徐海然;;选择性激光烧结过程中致密化程度的数值模拟[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胥橙庭;沈以赴;;镍-铜基合金混合粉末的选择性激光烧结试验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亮;我脚,当然穿我鞋[N];科技日报;2006年

2 MEB记者 夏希品;3D打印技术应用为传统制造模式带来变革[N];机电商报;2013年

3 记者 廖君;我国研发出世界最大激光快速制造装备[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蔚;选择性激光烧结复合生物陶瓷层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马良;选择性激光烧结热物理过程分析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荣吉;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的试验与优化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文世峰;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中振镜扫描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劲松;塑料功能件与复杂铸件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汪艳;选择性激光烧结高分子材料及其制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闫春泽;聚合物及其复合粉末的制备与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鲁中良;不锈钢粉末选择性激光烧结/等静压复合成形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建华;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刚;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机铺粉系统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齐迪;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成型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3 贾礼宾;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件精度及抗压强度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4 赵岩;氧化铝/环氧树脂混合粉末选择性激光烧结的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5 马云鹏;选择性激光烧结用聚丙烯粉末的制备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6 毛梦芸;选择性激光烧结制备多孔钛的机械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吴江艳;高分子粉末选择性激光烧结过程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8年

8 周子裕;基于温度场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变强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9 梁红英;覆膜金属粉末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型工艺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2年

10 钟建伟;选择性激光烧结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63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563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7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