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儿童乐调匹配特征及训练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工耳蜗儿童乐调匹配特征及训练策略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人工耳蜗儿童在音调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常。然而,由于目前人工耳蜗儿童乐调匹配的研究结果较欠缺,使得人工耳蜗儿童音调异常训练的开展受到一定阻碍。本研究借助单音模仿、音程模仿和旋律模仿三个测试,力图获得3到6岁人工耳蜗儿童乐调模仿时的匹配特征,及其与健听儿童的差距,初步探索听觉感知、嗓音基频与乐调模仿之间的关系,为人工耳蜗儿童制定有效的乐调匹配训练策略。 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为乐调匹配特征研究。共有24名3-6岁人工耳蜗儿童和33名年龄匹配的健听儿童参与。测试材料选取中央C所在小字一组的C、D、E、F、G五个音符,考察人工耳蜗和健听儿童模仿单音、音程、旋律时的特征,并通过原始音高、音域压缩比、音高走势、音高错误类型、音高差、音程错误类型、音程差共7个参数对儿童的乐调匹配进行评价,并分析嗓音基频范围、音高分辨能力、实际年龄、耳蜗植入年龄、耳蜗使用时长等与乐调匹配能力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为乐调匹配训练策略研究,共有19名4-6岁的人工耳蜗儿童参与,这部分研究主要建立在第一部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制定训练策略并进行短期地实施,来比较训练前后人工耳蜗儿童在原始音高、音域压缩比、音高走势、音高差、音程差五个参数上的变化,以评判所制定的训练方案和策略是否有效。 研究结果:通过第一部分的特征研究,研究者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随着测试形式复杂程度提高,人工耳蜗儿童乐调匹配的音域范围扩大,达到5.6个半音左右,但把握音符高低关系能力降低。(2)随着目标音符升高,人工耳蜗儿童的原始音高上升,但低于目标音符的人数比例也增大,与目标音符的差距也拉大;目标音程越大,人工耳蜗儿童原始音程小于目标音程的人数比例增大,与目标音程的差距也越大。这些规律与健听儿童有相似之处,但测试形式越复杂,人工耳蜗儿童对音高的匹配和音程的匹配准确性与健听儿童的差距越大。(3)音程方向对人工耳蜗儿童造成影响,匹配降调音程比升调音程表现更好。(4)嗓音基频类参数中,嗓音基频范围和嗓音基频最大值与乐调匹配有一定关系;另外,耳蜗使用时长和乐调匹配有一定关系,但本研究未发现听觉音高差别阈限、实际年龄、耳蜗植入年龄与乐调匹配的关联。通过第二部分的训练策略研究,研究者获得了有效的乐调匹配训练方案和策略,通过训练发现人工耳蜗儿童在多类乐调匹配参数上有显著改善。 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研究者获得了(1)获得了3-6岁人工耳蜗儿童模仿单音、音程和旋律的乐调匹配特征、(2)一部分影响乐调匹配的因素、(3)与乐调匹配相关的因素,以及(4)3-6岁健听儿童乐调匹配的规律;并且获得了4-6岁CI儿童乐调匹配训练方案和策略。研究者亦期望后期能够扩大被试量,采取长期跟踪的研究方式,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乐调匹配训练策略。
【关键词】:人工耳蜗 健听 乐调匹配 训练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18
【目录】:
- 论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研究背景12-18
- 第一节 研究内容的界定12-13
- 一、人工耳蜗儿童12-13
- 二、乐调匹配13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一、乐调匹配研究对象和工具的发展13-16
- 二、CI儿童乐调匹配研究现状16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16-18
- 一、研究目的16-17
- 二、研究内容17-18
- 第二章 人工耳蜗儿童乐调匹配特征研究18-81
- 第一节 人工耳蜗儿童单音模仿研究18-28
-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18-21
- 二、结果分析21-26
- 三、讨论26-28
- 第二节 人工耳蜗儿童音程模仿研究28-44
-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28-29
- 二、结果分析29-42
- 三、讨论42-44
- 第三节 人工耳蜗儿童旋律模仿研究44-63
-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44-45
- 二、结果分析45-60
- 三、讨论60-63
- 第四节 人工耳蜗儿童三类乐调模仿测试的关系研究63-72
- 一、实验方法63
- 二、结果分析63-70
- 三、讨论70-72
- 第五节 人工耳蜗乐调匹配能力与嗓音基频、音高差别阈限及其他因素的关系72-81
- 一、实验方法72
- 二、结果分析72-78
- 三、讨论78-81
- 第三章 人工耳蜗儿童乐调匹配训练策略研究81-99
- 第一节 基本情况81-84
- 一、实验被试81
- 二、实验材料81-83
- 三、实验设计83
- 四、训练进度83
- 五、数据分析83-84
- 第二节 训练方案制定84-92
- 一、训练框架及目标制定84-85
- 二、训练过程及策略制定85-92
- 第三节 训练效果及分析92-99
- 一、结果分析92-97
- 二、讨论97-99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99-100
- 第一节 研究结论99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99-100
- 附录100-104
- 参考文献104-107
- 后记10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晏继梅;蒋丽萍;申小青;;声带良性病变168例患者发病因素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14期
2 江茹;庞雪晶;张铁松;;1500例唇腭裂儿童与正常儿童舌系带过短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0年10期
3 陈少蓉;洪金串;;口腔训练在构音障碍矫治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年27期
4 刘佛生;陈东帆;;基于Matlab的构音异常声道动态仿真[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9年02期
5 陈东帆;王照亮;刘佛生;;针对构音异常辅助治疗的声道仿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年01期
6 王飞;郑钦;黄昭鸣;;声门闭合不全的功能性嗓音障碍矫治的个案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12期
7 万萍;黄昭鸣;郑钦;;中国人嗓音共鸣功能的声学基础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年06期
8 卢红云;黄昭鸣;白银婷;张磊;;听力正常成年男性单元音构音运动的声学参数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09期
9 王飞;肖永涛;黄昭明;;药物结合发声训练治疗功能性发音障碍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08期
10 吴月芹;;浅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卢红云;韵母构音运动声学特征分析及治疗策略的制定[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蕾;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与训练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万勤;唇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儿言语障碍矫治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肖永涛;前发声期嗓音参数参考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金秀;听障儿童嗓音特点及其评估模式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椺郡;广义发声功能评估的实验研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磊;普通话音节中协同发音的声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建菊;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评估标准的修订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宁;基于声学参数和支持向量机的病理嗓音分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70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57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