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记忆负载达到容量极限时多通道脑电的因果连接
本文关键词:当工作记忆负载达到容量极限时多通道脑电的因果连接
更多相关文章: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负载 容量极限 多通道脑电 定向传递函数 因果网络
【摘要】:研究目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当工作记忆负载增加到容量极限时,行为学错误增加。为什么达到容量极限以后工作记忆功能下降是神经科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论文从神经信号因果连接的角度,以健康受试者在不同工作记忆负载下的因果连接为研究对象,研究当工作记忆负载增加,直至容量极限时,多通道脑电(multi-channel electroencephalographs,EEGs)因果连接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工作记忆容量极限的脑网络机制提供支持。研究方法1.实验数据:16名健康受试者,年龄在19-30岁,分别记录每名受试者在视觉工作记忆模式下负载从1到6的32通道EEGs和工作记忆行为学数据,每个工作记忆负载下16名受试者共208次实验数据。2.工作记忆行为学的分析:16名受试者在工作记忆负载1-6的反应时间、正确率,计算工作记忆容量极限。3.数据预处理:去除原始EEGs中的基线漂移、工频干扰、垂直和水平眼电造成的伪迹等。4.时频与空间分布分析:应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每个通道EEG进行时频分析,研究工作记忆的关键通道和特征频段。提取特征频段分量。计算特征频段能量的空间分布。5.计算工作记忆EEGsθ频段的定向传递函数(directed transform function,DTF):基于多变量频域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分别计算16名受试者在工作记忆负载为1-6时工作记忆任务中,EEGsθ频段分量的定向传递函数DTF。6.构建因果网络,计算因果连接强度:基于DTF矩阵构建的因果网络,计算全脑的因果连接强度(DTFglobal);计算3个脑区(额区、中央区、顶区)内部、3个脑区之间的因果连接强度;计算因果连接强度的空间分布。7.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工作记忆负载1-6下16名受试者的208次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 Newwan Keuls检验。研究结果1.工作记忆负载1-6的行为学结果工作记忆负载1到6的反应时间分别为:388.04±13.26 ms、476.99±6.89 ms、566.99±16.42 ms、643.08±9.69 ms、725.59±39.03 ms、803.48±29.78 ms(p0.001)。工作记忆负载1到6的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7.78±0.94%、96.95±1.11%、95.77±0.51%、95.83±1.48%、85.56±2.17%、83.75±2.13%(p0.001)。16名受试者的平均工作记忆容量极限为4.13±0.15。2.工作记忆负载1-6的EEGs时频与能量的空间分布在工作记忆延迟阶段,EEGs的能量主要集中于θ频段(4-8 Hz),主要集中于额叶,θ频段的能量会随着工作记忆负载从1到4而增加,负载从4到6而趋于平稳。3.工作记忆负载1-6的EEGsθ频段的因果连接3.1因果矩阵当工作记忆负载从1增加到4时,额-顶区和额区内部的因果连接增强,当工作记忆负载超过容量极限,从4到6时,因果连接减弱。3.2因果连接强度全脑的因果连接强度DTFglobal:工作记忆负载从1到6分别为0.0136±0.0007、0.0143±0.0005、0.0148±0.0004、0.0154±0.0004、0.0144±0.0006、0.0135±0.0005(p0.001),工作记忆负载从1到4时,DTFglobal增加,在工作记忆负载为4时达到最大,工作记忆负载从4到6时,DTFglobal减小。额区内部的因果连接强度DTFFF:工作记忆负载从1到6分别为0.0182±0.0021、0.0197±0.0018、0.0213±0.0018、0.0276±0.0029、0.0236±0.0022、0.0236±0.0023(p0.001),工作记忆负载从1到4时,DTFFF增加,在工作记忆负载为4时达到最大,工作记忆负载从4到6时,DTFFF减小。当工作记忆负载从1增加到6时,中央区、顶区内部的因果连接强度DTFCC、DTFPP均无显著变化(p0.05)。工作记忆负载从1到6时额区到中央区、额区到顶区的因果连接强度(DTFCF、DTFPF)。DTFCF:工作记忆负载从1到6分别为0.0147±0.0017、0.0148±0.0019、0.0155±0.0017、0.0195±0.0025、0.0174±0.0019、0.0169±0.0018(p0.001)。DTFPF:工作记忆负载从1到6分别为0.0112±0.0018、0.0128±0.0019、0.0136±0.0020、0.0186±0.0024、0.0156±0.0020、0.0153±0.0018(p0.001)。DTFCF、DTFPF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在工作记忆负载从1到4时增加,在工作记忆负载为4时达到最大,在工作记忆负载从4到6时减小。3.3因果连接的空间分布:最强的因果连接主要集中于额叶中线区(Fz通道),且会随着工作记忆负载改变。结论1.从行为学结果计算,工作记忆容量极限为4,负载从4开始,行为学正确率显著下降。2.工作记忆的特征频段为θ频段,θ频段能量分布的关键脑区为额区。3.工作记忆EEGsθ频段在额区、额区到顶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连接;工作记忆负载从1到4时因果连接增强,在容量极限达到最大值,当工作记忆负载超过容量极限时因果连接下降。因此,在达到容量极限以后,神经信号的DTF下降,网络的连接下降是工作记忆行为学错误增加的机制。
【关键词】: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负载 容量极限 多通道脑电 定向传递函数 因果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18.0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缩略语/符号说明13-14
- 一、前言14-20
- 1.1 研究背景14-18
- 1.1.1 工作记忆与阿尔茨海默病14-15
- 1.1.2 视觉工作记忆范式15
- 1.1.3 工作记忆负载与容量极限15-16
- 1.1.4 工作记忆的脑网络机制研究现状16-18
- 1.2 研究目的18-19
- 1.3 研究内容19
- 1.4 研究的创新点19-20
- 二、原理与方法20-30
- 2.0 视觉工作记忆多通道EEGs实验数据21-23
- 2.0.1 实验对象21
- 2.0.2 视觉工作记忆范式与实验设计21-22
- 2.0.3 多通道EEGs的采集与预处理22-23
- 2.1 行为学分析23-24
- 2.1.1 反应时间和行为学正确率23-24
- 2.1.2 容量极限的计算24
- 2.2 多通道EEGs能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频分布分析24-26
- 2.2.1 能量的空间分布分析24-25
- 2.2.2 能量的时频分布分析25-26
- 2.3 工作记忆EEGs特征频段的DTF26-29
- 2.3.1 频域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26-27
- 2.3.2 定向传递函数(Directed Transform Function, DTF)27-28
- 2.3.3 基于DTF构建因果网络28-29
-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29-30
- 三、结果30-47
- 3.1 工作记忆负载 1-6 的行为学结果30-31
- 3.2 工作记忆负载 1-6 的EEGs能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频分布31-34
- 3.2.1 能量的空间分布31-33
- 3.2.2 能量的时频分布33-34
- 3.3 不同工作记忆负载下的EEGs θ 频段的因果连接34-47
- 3.3.1 DTF矩阵34-38
- 3.3.2 整个脑区DTF38-40
- 3.3.3 额区、中央区、顶区内部、之间的DTF40-47
- 四、结论与讨论47-51
- 4.1 结论47
- 4.2 讨论47-51
- 4.2.1 工作记忆行为学错误实验的因果连接47-48
- 4.2.2 视觉工作记忆范式对DTF的影响48-49
- 4.2.3 工作记忆因果源与因果汇49-51
- 参考文献51-57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7-58
- 综述58-68
- 综述参考文献68-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芳,朱滢;工作记忆和推理[J];心理学动态;2000年01期
2 王克勤,张作记,郑学锋;工作记忆与运动功能和高考成绩的相关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7期
3 张拉艳,周世杰;工作记忆及其评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4 郭春彦;;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5 白学军;臧传丽;王丽红;;推理与工作记忆[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6 方伟军;林杰才;金志成;;工作记忆中的注意焦点转换[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7 潘毅;许百华;胡信奎;;视觉工作记忆在视觉搜索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8 Maxine Young;;工作记忆、语言和阅读[J];医疗保健器具;2007年10期
9 郭翠萍;朱幼玲;席春华;汪凯;;空间工作记忆的神经基础[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5期
10 赵鑫;周仁来;;工作记忆训练: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波;白学军;;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罗良;沃建中;林崇德;;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来自头皮慢电位的证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董立达;姚茹;;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白学军;周源源;沈德立;;预期推理时间进程中工作记忆作用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段小菊;施建农;;工作记忆发展的两种理论解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吴文春;金志成;;言语工作记忆与视觉工作记忆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金云波;许远理;;工作记忆训练研究述评[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彩琦;荣亚朝;;工作记忆内容引起的注意聚焦和注意抑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李京;;口译中的工作记忆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沈模卫;李杰;高在峰;;客体复杂度影响工作记忆可存储的客体数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大脑工作记忆作用机制被发现[N];光明日报;2014年
2 周仁来 赵鑫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活动记忆让孩子更聪明[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段佳;活动记忆让孩子变得更聪明[N];大众科技报;2011年
5 ;“脑宇宙”能迸发出怎样的智慧能量?[N];文汇报;2014年
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李德明 李贵芸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刘昌;高级知识分子老来“聪明依旧”[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李婵;语言影响思维找到新证据[N];北京科技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宋育欣;谁动了青少年的睡眠[N];吉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红芹;心智游移在不同任务中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司家瑞;LFPs-Spikes互信息与互相干编码大鼠工作记忆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易虎;工作记忆LFP网络和spike网络协同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潘毅;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捕获及其自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高在峰;客体表征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9年
6 王立平;触觉工作记忆的大脑皮层神经电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广平;视觉工作记忆中图形特征的存储与捆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海波;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丽娜;工作记忆提取过程中有意抑制与无意抑制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傅亚强;基于多维显示的监控作业中工作记忆与情境意识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玲;视觉工作记忆对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包健;本科生和专科生工作记忆加工与存储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露露;工作记忆负荷对两种类别学习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海侠;小学生工作记忆的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颖蕾;小学生工作记忆的发展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伟军;工作记忆提取中的激活与抑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晶晶;不同刺激诱发的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佐X;基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导向的认知机制[D];西南大学;2012年
9 王晨;表征风格及数学学习困难对个体视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特征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然;视觉工作记忆负荷类型对注意选择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7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617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