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辅助中血流脉动量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心室辅助中血流脉动量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力衰竭 心室辅助 人工心脏泵 脉动性 血流动力学 数值模拟
【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同时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衰的唯一有效办法,但受到供心、治疗费用、病人条件的限制,,尚不能广泛应用。为此,人工心脏成为挽救严重心衰患者生命的必要手段。人工心脏,又称心室辅助装置,是指人工制造的,能够部分或者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保证全身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机械装置。作为人工心脏核心部件的血泵,可以分为脉动流和连续流两种。第一代脉动流血泵,其存在的体积大、噪音大等问题至今也难解决,第二代连续流血泵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此外,传统手术方式(术式)采用从心尖到升主动脉搭桥(Bypass)的方法,血泵与左心室并联连接,分别将血液输送到主动脉。本项目组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泵,是一款源头创新的连续流血泵。与并联术式不同,其采取将血泵放置在主动脉根部的方法,血泵与左心室串联连接。 血泵产生的连续流改变了主动脉内原有的血流脉动性。学术界对脉动流与非脉动流对人体的影响是否相同展开了激烈争论,而争论的焦点多集中于完全辅助和未辅助两种极端情况,对辅助水平介于二者之间的情况鲜有报道。此外,串联术式到目前还未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应用数学模型、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两种术式中,血泵辅助对血流脉动性的改变,以及脉动性改变对主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集中参数模型研究心室辅助不同术式的血流特性,获得脉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脉动能量指数(Pulse Power Index,PPI)、等效能量压(Energy Equivalent Pressure, EEP)和残余血流动力能(SurplusHemodynamic Energy,SHE)等脉动指标的变化规律。然后,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不同脉动流作用下的主动脉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数值计算。研究不同脉动性血流对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后,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进一步探讨心室辅助中血流脉动性变化特征。 本论文获得三方面的结论:(1)心室辅助中PI与血泵辅助指数(Blood AssistIndex,BAI)负相关,串、并联术式的脉动指数PI与辅助指数的关系分别为四次和三次多项式;(2)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脉动性的降低削弱了主动脉血流的轴向变化及径向旋转,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和压力梯度(PressureGradient,PG)与辅助指数正相关,其平均值在脉动性降至最低值之前达到接近正常的水平;(3)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心室辅助中,随着辅助指数的增加,器官灌注与心脏卸载增加,血流脉动性降低。总之,本文获得两种不同术式中血流脉动性变化的定量结果;得到脉动性变化对主动脉内血流旋转、分流、壁面切应力和压力梯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本研究的创新点是:首次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获得串联术式中血流脉动性变化的定量结果,为血泵控制系统中脉动指数的监测提供解析依据;首次通过数学模型、数值模拟及实验相结合的闭环研究方法,获得心室辅助中不同脉动量血流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对人工心脏与人体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室辅助 人工心脏泵 脉动性 血流动力学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1-15
- 1.2.1 心室辅助装置11-13
- 1.2.2 心血管系统与心室辅助装置的模型研究13-14
- 1.2.3 血流的脉动性14-15
- 1.2.4 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15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5-18
- 第2章 心室辅助中血流脉动性的模型研究18-48
- 2.1 循环系统血流特性的模型研究18-28
- 2.1.1 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18-22
- 2.1.2 正常及心衰情况的心血管血流特性22-28
- 2.2 心室辅助下的血流特性研究28-34
- 2.2.1 心血管-血泵耦合模型的建立28-31
- 2.2.2 两种术式的血流特性31-34
- 2.3 血流脉动性的研究34-46
- 2.3.1 脉动性的定量评价34-40
- 2.3.2 两种术式的血流脉动性研究40-46
- 2.4 本章小结46-48
- 第3章 脉动流作用下的主动脉流固耦合数值计算48-80
- 3.1 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研究48-52
- 3.1.1 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48-49
- 3.1.2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基础49-51
- 3.1.3 有限元计算原理51-52
- 3.2 流耦合数值计算52-55
- 3.2.1 血管和血液的力学模型53-54
- 3.2.2 流固耦合计算软件的介绍54-55
- 3.3 脉动流作用下的主动脉流固耦合数值计算55-78
- 3.3.1 有限元模型的构建55-57
- 3.3.2 脉动流作用下主动脉流固耦合数值计算57-61
- 3.3.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61-78
- 3.4 本章小结78-80
- 第4章 心室辅助中血流脉动性的实验研究80-96
- 4.1 人工心脏泵辅助下的血管图像测速研究80-86
- 4.1.1 实验原理与方法80-81
- 4.1.2 实验设计与流程81-83
- 4.1.3 实验结果83-86
- 4.2 心室辅助不同术式的动物实验研究86-95
- 4.2.1 实验原理与方法86-87
- 4.2.2 实验设计与流程87-88
- 4.2.3 实验结果分析88-95
- 4.3 本章小结95-96
- 结论与展望96-98
- 参考文献98-106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06-108
- 致谢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运扬;局部冷敷对休息及跑步后肌肉内血流的影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87年01期
2 吕珂,姜玉新;第12讲 彩色多普勒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1996年12期
3 吕安康;心肌梗塞溶栓试验Ⅱ级与Ⅲ级血流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7年06期
4 ;血流的测量方法[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4期
5 杜明华;使用~(99m)Tc-MIBI的初步结果[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90年02期
6 吴伟康,罗汉川,侯灿;应激对老年小鼠心肌的营养血流,MDA含量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1年02期
7 卓忠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8 胡成舫;气管插管期间气管血流的改变[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8年04期
9 马晓海,张兆琪;利用磁共振测量冠状动脉血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12期
10 黄承孝;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蕴秋;陈璐璐;刘丽文;;血流向量图技术分析左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特点[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2 胡志希;袁肇凯;顾星;杨涛;;GD-3型光电血流容积仪对113例健康人面部常色的检测分析[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胡志希;袁肇凯;顾星;杨涛;;GD-3型光电血流容积仪对113例健康人面部常色的检测分析[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黄清海;刘建民;杨鹏飞;许奕;洪波;赵文元;李强;方亦斌;张煜辉;;新型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胡_g;谢明星;覃小娟;贺林;王新房;;血流向量成像评价心梗患者收缩期左室心腔内血流状态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6 王灵聪;曹俊敏;江荣林;;ICU血流感染致病菌分析[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朱美华;邓又斌;黎春雷;毕小军;王玉波;刘娅妮;Mba Mba Cyprien;;超声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血流[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8 刘文婷;郑春梅;曹霞;黄雪兰;杨欣;;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韩峰;邹如海;李安华;王悦;熊永红;胡建明;陈肖选;;超声三维血流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薛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策略[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迎基;溶栓药物——让血流如此通畅[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蒋明 杜巍巍 沈岚;心内建“隧道”疏通血流[N];健康报;2004年
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刘建民 张永巍 袁林;支架创新 高效实现血流重建[N];健康报;2011年
4 张海波;血流传感器只有指头大小[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朱国旺;规范血培养 让血流感染治疗不再盲目[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许晓华;风心病手术拖不得[N];健康时报;2007年
7 彭雁;我国专家为颅内外血流巧妙搭桥手术创新技术为国内外临床首创[N];科技日报;2011年
8 本报特约撰搞人 栾雪梅;MRI新技术有望拍下血流三维图像[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记者 张秋菊 特约记者 李平伟 通讯员 李春义;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掉肉不掉队[N];人民公安报;2004年
10 蒋明邋通讯员 杜巍巍;“错位”心脏重塑血流系统[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黎;血流感染回顾性临床研究及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2 万齐全;移植后血流感染相关研究及肾移植感染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王奎重;低孔率血流导向支架治疗兔囊状宽颈动脉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毛天杰;颈动脉分叉形态对血流的影响及其与斑块形成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何爱军;超声心脏图象的多维多参数功能重建[D];四川大学;2002年
6 高斌;面向新功能恢复的人工心脏泵分层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7 张超学;超声元创评估门静脉高压及食管静脉曲张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8 徐乐焱;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NMDA受体、M受体及NO时空变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9 杨汉丰;功能CT评价肝硬化储备功能及其与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贾庆帅;腹主动脉瘤及腔内血栓生物力学特点的超声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轩艳姣;心室辅助中血流脉动量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2 梁s
本文编号:633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63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