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不同方法制备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及其免疫原性和细胞相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4:00

  本文关键词:不同方法制备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及其免疫原性和细胞相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脱细胞肝支架 肝组织工程 细胞外基质 免疫原性 卵圆细胞


【摘要】: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个有效方案是肝移植,但因为供肝不足,使大多数终末期肝病患者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即使接受了肝移植,病人也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肝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本实验采用的全器官脱细胞支架是利用物理(振荡,高渗,低温等)、化学(酸、碱、去垢剂等)或酶解(胰蛋白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方法去除器官中细胞成分和遗传物质后得到的生物支架。该支架保留了肝脏完整的三维立体结构和大部分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为后期种植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肝脏提供基础。目前国内外的多家机构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肝脏脱细胞支架,而我们在前期研究中也利用以NP-40和多种生物酶为主的多步方案也成功制备出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目前尚无对几种洗脱方案系统化的比较。影响支架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免疫原性,尽管研究证实洗脱过程已去除了引起免疫反应的细胞物质,但生物材料移植之后仍可引起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影响支架使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其细胞相容性,通过在支架上种植种子细胞观察其粘附、生长、分化、迁移情况,可初步判断制备的脱细胞支架在清除掉细胞成分的同时,是否保留了适于细胞生长的结构和成分。本实验通过对比两种传统方法和一种新方法制备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的理化性质、免疫原性以及细胞相容性,为肝脏组织工程的体内、体外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 使用不同方案制备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检测支架成分和体内重塑反应,以及种植细胞后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比较不同方法制备DLB的免疫原性和生物相容性效果。 方法: 1.选取文献报道的三种方案(分别以SDS,Triton X-100和NP-40为主要洗脱成分),制备F344大鼠DLB。 2.免疫原性部分进行HE和Masson染色,检测DLB中DNA、氨基葡聚糖(GAG)以及羟脯氨酸(HYP)含量;再将DLB埋植于C57BL/6小鼠的背部皮下,于术后第3、7和14天取出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评分。 3.细胞相容性部分进行氨基葡聚糖(GAG)检测、扫描电镜、细胞毒性实验,后经门静脉灌注肝卵圆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扫描电镜、粘附率和白蛋白分泌检测。 结果: 1.三种方案均成功制备出符合脱细胞标准的大鼠DLB; 2.形态学结果提示Triton X-100和NP-40方案较SDS方案能更好地保护肝脏超微结构;成分检测结果发现NP-40方案去除DNA的能力显著强于SDS和Triton X-100方案(P<0.05),而对GAG含量的洗脱作用最弱(P<0.05);异种体内埋置实验提示NP-40方案制备的DLB引起的免疫反应强度明显弱于SDS和Triton X-100方案,体内重塑结局评分显著高于SDS和Triton X-100方案。 3.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及孔径计算表明NP-40方案细胞外基质较SDS和TritonX-100方案整齐;GAG检测NP-40方案高于Triton X-100方案和SDS方案;支架细胞毒性结果证实支架对细胞增殖起促进作用;细胞粘附率结果表明NP-40方案高于SDS方案和Triton X-100方案;免疫荧光及扫描电镜示NP-40方案细胞排列整齐;白蛋白分泌NP-40方案(85.77±3.30mg/106个细胞)明显好于SDS方案(49.37±2.43mg/106个细胞)和Triton X-100方案(74.66±4.80mg/106个细胞)。 结论: 与SDS和Triton X-100方案相比,NP-40方案能更有效地去除肝脏DNA,较好地保留GAG,诱导移植受体对DLB的良性重塑反应,,且有利于细胞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分化、迁移。为进一步的体内研究提供更优化的支架。
【关键词】:脱细胞肝支架 肝组织工程 细胞外基质 免疫原性 卵圆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缩略语表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文献回顾13-31
  • 实验一 不同方法制备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及其免疫原性研究31-42
  • 引言31-32
  • 1. 材料32-33
  • 2. 方法33-35
  • 3. 结果35-40
  • 4. 讨论40-42
  • 实验二 不同方法制备大鼠肝脏脱细胞支架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42-51
  • 引言42
  • 1. 材料42-43
  • 2. 方法43-46
  • 3. 结果46-50
  • 4. 讨论50-51
  • 小结51-52
  • 参考文献52-62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62-64
  • 致谢64-6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洪波;段小军;杨柳;徐永清;丁晶;杨军;;透明软骨材料经脱细胞处理后细胞外基质成分变化的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9期

2 陈国宝;吕永钢;张小梅;董单娟;郭盼;杨力;;用于组织工程的去细胞化基质材料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3年21期

3 Jian Shu;Hongkui Deng;;Lineage Specifers:New Players in the 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J];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3年05期

4 Xiao-Bing Zhang;;Cellular Reprogramming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 Cells[J];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3年05期

5 Guangjun Xi;Pingfang Hu;Cunye Qu;Shenfeng Qiu;Chang Tong;Qi-Long Ying;;Induced Neural Stem Cells Generated from Rat Fibroblasts[J];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3年05期

6 陈俊佶;赵强;;心肌再生——从实质到间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05期

7 臧红;游绍莉;辛绍杰;;重症肝病的生物治疗和细胞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J];传染病信息;2013年06期

8 范雪梅;徐惠成;王朝丽;;脱细胞膀胱基质补片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4年03期

9 王永勤;潘留兰;贾胜男;柳思琪;金珍婧;;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10 刘艳娟;唐振祥;冼永超;程书权;倪辉;黄成军;;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英杰;;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应用经验和进展[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晶;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输注促进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内α细胞向β细胞的转变:糖尿病治疗的新模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2 李伟;人脐带间质干细胞通过巨噬细胞参与修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3 罗晓;不同来源细胞外基质外科补片的生物学性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闵江;结直肠癌中新的细胞亚群NCCC的分离与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振华;新生小鼠心肌再生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杨舟鑫;CD106是具有强免疫调节功能的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志[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王有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前安全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王小军;去细胞化的肝脏支架在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徐晓辉;组织工程人角膜上皮—基质复合物(半角膜)体外重建及其动物移植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马瑞娜;保留软骨的去细胞全喉支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小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2 徐朝霞;Cripto-1 siRNA对食管癌EC9706细胞Cripto-1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3 冯超;结冷胶水凝胶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王妍;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大鼠iPSCs形成肝样细胞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范雪梅;新型盆底补片生物学评价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6 王颖楠;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脱细胞膀胱基质生物学性状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邢红艳;ADSCs复合PRF和EPCs治疗小鼠放射性涎腺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王敏;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体外构建肝细胞三维共培养系统[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王建锋;猪主动脉内皮细胞株的建立和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姚紫州;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移植对小鼠慢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38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638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