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应用Pentacam分析3种近视激光矫正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08-11 16:08

  本文关键词:应用Pentacam分析3种近视激光矫正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的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Pentacam 角膜后表面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摘要】:目的使用Pentacam探讨3种近视激光矫正手术对角膜后表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近视矫正手术患者66例进行研究,其中IntraL ase飞秒激光组24例47眼,LASIK组20例40眼,LASEK组22例43眼,使用Pentacam测量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 a时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变化,并测量术前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术中切削深度(ablation depth,AD)。结果术前3组患者球镜度数、散光度数、CCT、AD及眼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a时飞秒激光组、LASIK组、LASEK组角膜最薄点高度分别为(4.13±2.25)μm、(4.35±2.29)μm、(4.00±2.41)μm;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为(1.30±0.91)μm、(1.25±0.89)μm、(1.12±1.08)μm。角膜最薄点高度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角膜顶点高度各个时间点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时3组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分别为(-6.36±0.26)D、(-6.38±0.24)D、(-6.33±0.23)D,3组患者之间角膜后表面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3,P=0.808)。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板层刀LASIK、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角膜后表面形态均相对稳定。
【作者单位】: 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屈光手术中心;
【关键词】Pentacam 角膜后表面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分类号】:R779.63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激光角膜屈光物力学稳定性,通过分析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情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但其术后潜在的况,可以为发现屈光手术术后角膜膨隆提供早期依角膜膨隆风险仍是众多临床医师及患者最为关注的据,并作为评估手术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雷玉琳;郑秀云;苏燕;刘素美;党光福;;中低度近视SBK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9期

2 张庆生;张绍忠;王林;肖凤芝;;用Pentacam系统研究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变化[J];临床眼科杂志;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辉;高昭辉;;使用MED-LOGICS-7030刀片与NIDEK130标准刀片制作LASIK角膜瓣的对比分析[J];安徽医药;2013年09期

2 Jing Zhang;Yue-Hua Zhou;Lei Tian;Chang-Bin Zhai;;Comparison of Ziemer FEMTO LDV "Classic" and "Crystal Line" femtosecond laser flap quality by 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2013年05期

3 Ya-Li Zhang;Lei Liu;Chang-Xia Cui;Ming Hu;Zhao-Na Li;Li-Jun Cao;Xiu-Hua Jing;Guo-Ying Mu;;Comparative study of visual acuity and aberrations after intralase femtosecond LASIK:small corneal flap versus big corneal fla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2013年05期

4 Ziad Hassan;Laszlo Modis;Eszter Szalai;Andras Berta;Gabor Nemeth;;Scheimpflug imaged corneal changes o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urfaces after collagen cross-link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2014年02期

5 刘爽;郭楠楠;邱岩;翟国光;李耀宇;;LASIK术后早期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变化的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4期

6 林泰南;徐国兴;郑绍斌;张晓娟;;波前像差引导联合Q值优化的个体化LASEK治疗近视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4期

7 龙克利;李u&雁;;角膜瓣背面基质切削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6期

8 林巧雅;李学喜;叶瑞珍;;影响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的相关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10期

9 程蕾;朱冉;王丹梅;魏梅;;飞秒LASIK术后早期前房参数的变化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3期

10 张庆生;肖凤芝;王林;王欣;遇颖;王忠海;;预防为主提高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J];临床眼科杂志;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洁;陈鹏;高荣莲;马萍;康宏向;沈本剑;;FGF-10治疗激光角膜烧伤的图像分析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汪亮;近视眼LASIK术后晶状体厚度改变及其对屈光回退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陈曦;近视激光术后眼表和泪膜的改变及其对人工泪液反应的对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金科;准分子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地形图与视觉质量[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4 李悦;Pentacam前房成像系统测量角膜厚度、地形图及屈光手术后角膜后表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5 刘成星;机械牵拉对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基质代谢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慧颖;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移植实验与飞秒LASIK角膜像差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田磊;在体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及京尼平兔角膜交联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8 陶晨;角膜生物力学改变与屈光手术后角膜膨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寅聪;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SBK、常规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的对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薛艳玲;不同制瓣方式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知觉和角膜神经修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赵欣;利用Pentacam评估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屈光力[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刘新玲;白内障患者角膜后表面散光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董兴国;高角膜曲率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术后长期安全性的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周颖;中药熏蒸联合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7 樊芯;OrbscanⅡ动态监测降眼压药物对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8 谢丽丽;角膜屈光手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田雨;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短期临床效果观察[D];新乡医学院;2013年

10 刘爽;LASIK术后早期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变化的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标;赵柳宁;刘斐;肖小波;周强;廖爱平;刘国颖;刘虹;;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2 朱冉;周行涛;;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9年06期

3 李福生;周跃华;;近视眼角膜后表面高度及其影响因素[J];眼科新进展;2007年09期

4 郑晓龙;刘晓斌;贺玲;田芳;宋海云;;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变化[J];实用医药杂志;2011年04期

5 张佳;夏哲人;许琛琛;余野;王勤美;;近视眼SB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及其与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的相关性[J];医学研究杂志;2013年01期

6 苏燕;侯杰;郑秀云;雷玉琳;;全激光T-PRK手术对近视眼角膜后表面形态影响的临床观察[J];眼科;2014年03期

7 郭惠玲;杜改萍;王丽强;刘怡;葛梅;黄一飞;;LASIK手术角膜残留基质床厚度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球差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8 宋小康;陈明亮;关印;丁新玲;;pentacam检查角膜后表面高度对屈光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3期

9 刘丽清;王雁;左彤;侯杰;杨晓燕;于金玲;李晶;;LASIK手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眼视光学杂志;2009年05期

10 左彤;张琳;王雁;;飞秒激光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海琳;高度近视LASEK/Epi-LASIK远期安全性、有效性及角膜后表面高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超;飞秒激光LASIK角膜瓣形态及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7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657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