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热抗菌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3:14

  本文关键词: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热抗菌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化学插层 超声增强 光热 抗菌


【摘要】: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2D TMDCs)作为一种类石墨烯材料在近年受到了来自全世界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当块体的TMDCs被剥离成超薄纳米片层时它的电子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超薄二维纳米结构使TMDCs材料具备了独特的电学、光学、化学以及催化特性,这使其在如太阳能电池、产氢催化、锂电池、生物传感等诸多领域都有非常好的应用。制备2D TMDCs纳米片层材料的方法中,机械剥离与化学气相沉积都可以制备出单层2D TMDCs纳米片,但都存在产量过低,工艺繁琐的问题;胶体化学产量较高,但可控性与重复性较差;液相剥离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但很难得到单层的2D TMDCs纳米片,且产率较低;化学插层法可以制备单层的2D TMDCs纳米片,且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相对而言通用性较高,但也存在反应时间较长,产量较低,需要高温等问题。本文利用超声机制可以在微小区域提供局部的高温高压这一特点,采用超声方法改进传统化学插层法,分别制备了MoS_2、WS_2、TiS_2三种二维纳米材料,并探讨了超声增强化学插层方法的机理。文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开发出了一种超声增强锂插层方法,快速高产量的制备出了单层MoS_2纳米片,并探索了这一方法的反应机制。2.利用超声增强锂插层方法制备出了单层WS_2纳米片与单层TiS_2纳米片,证明该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通用性,可以制备相对较难剥离的二维纳米材料。3.针对抗生素滥用这一问题,本文利用MoS_2纳米片优秀的近红外光热特性,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修饰MoS_2纳米片表面,使MoS_2纳米片在近红外光照下可以靶向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达到99%的抗菌效果。这为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化学插层 超声增强 光热 抗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36.12;R318.0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引言8
  • 1.2 TMDCs纳米片层材料简介8-14
  • 1.2.1 TMDCs纳米片层材料的结构特征9-10
  • 1.2.2 TMDCs纳米片层材料的形貌特征10-12
  • 1.2.3 TMDCs纳米片层材料的性能特征12-14
  • 1.3 TMDCs纳米片层材料的应用14-15
  • 1.4 TMDCs纳米片层材料的制备15-17
  • 1.4.1 机械剥离16
  • 1.4.2 化学气相沉积16
  • 1.4.3 胶体化学16
  • 1.4.4 液相剥离16-17
  • 1.4.5 化学插层17
  • 1.5 文章研究思路17-19
  • 第二章 超声增强锂插层制备单层MoS_2纳米片的方法19-32
  • 2.1 概述19-20
  • 2.2 实验内容20-23
  • 2.2.1 实验试剂20
  • 2.2.2 实验仪器20-21
  • 2.2.3 实验步骤21-23
  • 2.3 结果与讨论23-30
  • 2.3.1 MoS_2纳米片结构与性能表征23-27
  • 2.3.2 ULI方法的机理分析27-30
  • 2.4 本章小结30-32
  • 第三章 超声增强锂插层方法通用性的研究32-44
  • 3.1 概述32-33
  • 3.2 实验部分33-36
  • 3.2.1 实验试剂33
  • 3.2.2 实验仪器33-34
  • 3.2.3 实验步骤34-36
  • 3.3 结果与讨论36-43
  • 3.3.1 TiS_2纳米片与WS_2纳米片的制备36-40
  • 3.3.2 离心条件对材料尺寸的影响40-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MoS_2纳米片层材料光热抗菌性能的研究44-52
  • 4.1 概述44-45
  • 4.2 实验部分45-47
  • 4.2.1 实验试剂45
  • 4.2.2 实验仪器45
  • 4.2.3 实验步骤45-47
  • 4.3 结果与讨论47-51
  • 4.3.1 MoS_2光热剂的形貌与性能表征47-49
  • 4.3.2 MoS_2光热剂的抗菌活性49-50
  • 4.3.3 MoS_2光热剂浓度对于抗菌效果的影响50-51
  • 4.4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62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2-63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63-64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必志,陈振兴,黄巧萍,刘辉;纳米片状铝粉的制备及其发展动态[J];粉末冶金工业;2004年02期

2 曾乐勇;王维彪;梁静秋;夏玉学;雷达;赵海峰;;碳纤维衬底上定向碳纳米片阵列的制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3期

3 母建林;刘颖;王辉;叶金文;文晓刚;谷林;;微波法合成金纳米片[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7期

4 高凌云;;单原子层纳米片新技术[J];现代物理知识;2011年02期

5 唐春娟;杨慧琴;张永胜;苏剑峰;;铋纳米线和纳米片的制备[J];材料研究学报;2011年03期

6 龙丽珍;谢亚;黄小林;刘新利;王世良;贺跃辉;赵中伟;;氧化铝纳米片的气相合成及其力学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6期

7 任兰正;王金秀;孙开莲;;羟基离子液体中单晶金纳米片的制备与表征(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8 高烨;王晓菊;边江鱼;;氢氧化镁纳米片的合成及其润滑性能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9 莫博;阚彩侠;柯善林;从博;徐丽红;;银纳米片的研究进展[J];物理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10 张好成;刘培香;;二硫化钼纳米片功函数相关研究获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华;杨化桂;李春忠;;{001}晶面主导的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片的热稳定性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晓晶;;无机纳米片的制备和再配列的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刘德宇;叶泽中;林海昕;任斌;田中群;;铜纳米片及其复杂合金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张东阳;丁书江;Xiong Wen(David)Lou;;二硫化钼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锂离子存储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虞梦娜;杜祝祝;林进义;解令海;黄维;;萘酰亚胺基有机纳米片的二维生长和纳米复合[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6 崔聪颖;成英文;李文静;邱翠翠;马厚义;;金纳米片的刻蚀过程及其腐蚀机理[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7 张桥;;银纳米片的胶体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8 陈圆;丁欢欢;刘天晴;;层状液晶中金属纳米片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9 杨海丽;刘益江;周鹏;王启光;梁福鑫;杨振忠;;响应性聚合物/无机复合Janus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10 陈小兰;师赛鸽;黄艺专;陈美;汤少恒;莫世广;郑南峰;;不同表面修饰对钯纳米片活体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刘霞;科学家利用超薄沸石纳米片造出高效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2年

2 冯卫东;新型透明塑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琬;铋系氧酸盐的形貌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文东;BiOBr和C_3N_4的制备、表征及可见光催化氧化罗丹明B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尹莉;氧化钨纳米片与石墨烯基多级复合纳米材料的构筑与气敏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李秀万;氧化锰电极的纳米结构设计、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刘飞;氮化硼基纳米材料与薄膜的催化剂辅助生长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蓓蓓;富含{001}晶面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朱金保;3d过渡金属氧化物超薄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储能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钱红梅;金属、半导体纳米片的调控合成、组装及光电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胡晨晖;基于层状铌酸钾和α-磷酸锆的光降解和烯烃环氧化催化剂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胡家佳;BiOCI纳米结构的制备、修饰及其光催化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基于氧化钨纳米片多级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段晓龙;NaInS_2纳米结构的复合体溶剂热分解法制备及其表征[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3 程福星;石墨相氮化碳的剥离及其在光催化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赵逢焕;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王东潇;二氧化钛基纳米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田雨;二维纳米材料化学修饰及高性能催化剂构建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新军;基于二维纳米片复合材料的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平台的构建[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8 居佃兴;氧化锌/锡纳米片/线气敏元件直接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9 何志伟;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维港;Y/Eu二元系稀土层状氢氧化物纳米片的低温一步合成、层间阴离子交换、热分解行为及其氧化物光功能材料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59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659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6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