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1年以上患眼低视力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本文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1年以上患眼低视力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更多相关文章: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增强深部成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低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
【摘要】:目的:使用增强深部成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 SD-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成功复位1年以上低视力(BCVA0.3)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分析其与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将南昌爱尔眼科医院2010年1月到2014年3月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复位1年以上低视力患者行相关检查后排除其他眼病的72例(72眼)纳入研究。行双眼BCVA及EDI SD-OCT检查,分析患眼黄斑区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形态并测量双眼SFCT。运用t检验比较患眼与对侧健眼的BCVA、SFCT。根据患眼术后末次随访的EDI SD-OCT检查结果,将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的69眼分为椭圆体带萎缩缺失组,外界膜萎缩缺失组,椭圆体带合并外界膜萎缩缺失组三种状态,用方差分析对比分析三种状态患者的BCVA、SFCT。运用回归分析检验患眼术后末次随访的BCVA与SFCT的相关性;以及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三种状态与SFCT的相关性。结果:患眼术后末次随访SD-OCT检查显示,72只患眼中,黄斑中心凹正常3只眼(4.1%);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69眼(95.9%),其中椭圆体带萎缩缺失25只眼(34.7%),外界膜萎缩缺失23只眼(32.0%);椭圆体带合并外界膜萎缩缺失21只眼(29.2%)。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指数/30cm-0.25,转换为5分记录视力,平均为:3.59±0.51;同期健眼BCVA:0.8-1.2,转换为5分记录视力,平均为:4.94±0.11。患眼术后末次随访SFCT:81μm-273μm,平均为(164.47±62.95)μm;对侧健眼SFCT:180μm-332μm,平均为(235.47±42.40)μm。患眼与对侧健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75,p=0.0000.05)。患眼与对侧健眼术后末次随访SF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3,p=0.0000.05)。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与SFCT相关(r=0.587,p=0.0000.05)。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三组的BCVA、SF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1.73,p0.05);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三种状态与SFCT均有相关(r=0.453、0.472、0.420,p=0.02、0.02、0.040.05)。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1年以上低视力眼的SFCT较对侧健眼薄,且与BCVA存在一定正相关性。SFCT是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以及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SFCT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长期视功能的随访提供了客观量化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增强深部成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低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9.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中英缩略词表8-9
- 第1章 前言9-11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1-16
- 2.1 资料11-13
- 2.1.1 研究对象筛选标准11-12
- 2.1.2 主要仪器设备12-13
- 2.2 方法13-15
- 2.2.1 研究方法13
- 2.2.2 检查方法及观察指标13-15
- 2.3 统计学分析15-16
- 第3章 结果16-22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16
- 3.2 EDI SD-OCT图像结果及统计学分析16-20
- 3.3 术后末次随访患眼与对侧健眼BCVA、眼轴、屈光度的比较20
- 3.4 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相关性比较20-21
- 3.5 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三组各项检查结果分析21-22
- 第4章 讨论22-27
-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22-23
- 4.2 脉络膜厚度对RRD术后视力恢复影响的原因分析23
- 4.3 EDI SD-OCT的选择23-24
- 4.4 对SFCT影响因素的考虑以及对照组的选择24-25
- 4.5 研究结果的探讨25-27
- 第5章 结论27-28
- 致谢28-29
- 参考文献29-3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3-34
- 综述34-40
- 参考文献38-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斌;邵蕾;;重视对脉络膜厚度及结构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4年06期
2 魏文斌;;谱域相干光断层扫描图像的解读方法与技巧[J];中华眼科杂志;2014年06期
3 辛晨;汪军;刘广峰;孟忻;;增强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在体脉络膜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3年06期
4 魏文斌;;发挥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优势,选择多种影像检查技术最佳组合,提高眼底病诊断治疗水平[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年04期
5 李加青;丁小燕;曾婧;刘冉;左雅静;陈星;唐仕波;;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双眼脉络膜厚度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年04期
6 杨嘉嵩;宋宗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后中心凹形态与视力的关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04期
7 周金琼;魏文斌;;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12年01期
8 黎晓新;陈玮志;;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图像采集及解读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年01期
9 禹海;高明宏;夏国英;王颖;;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中心凹显微结构及视力变化[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06期
10 梅海峰;邢怡桥;江双红;;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眼科新进展;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745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74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