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聚乳酸材料封端剂残留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物可降解聚乳酸材料封端剂残留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乳酸 封端剂 气相色谱法 氢离子火焰检测器
【摘要】: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原料中封端剂十二醇残留的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测定方法及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DB-624(30m×0.530mm×3.0μm)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60℃,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维持3 min,以3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10min),十二醇的回归方程为A=2717.3C-11.646(γ=0.9998),线性范围为0.01~1.01mg/m L,平均回收率为99.21%(n=9),相对标准偏差1.55%,检测限为0.0005 mg/m L,定量限为0.001mg/m L。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能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将该方法应用于聚乳酸原料中封端剂十二醇残留量的测定,结果可靠。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山东省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聚乳酸 封端剂 气相色谱法 氢离子火焰检测器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2.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山东省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1)1引言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可完全降解的脂肪族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塑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体内完全代谢无蓄积,最终的降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无毒、无刺激。已经获得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冷波,全学军,周跃钢,谭怀琴;聚乳酸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李宪进;张伟;;聚乳酸研究现状及消费市场分析[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4年02期
3 薛小连;刘金龙;马瑞燕;刘红霞;聂艳丽;;正十二醇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4年07期
4 赵小云;廉洁;顾相伶;朱晓丽;孔祥正;;聚合物/十二醇复合颗粒中的十二醇含量的测定[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桂宗彦;梅常春;杲云;陆冲;程树军;;小分子醇对聚乳酸热稳定性的影响[J];塑料;2012年02期
6 朱莉芳;闫玉华;;聚乳酸的合成与降解机理[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6年01期
7 侯丽;王贤美;刘阳;范春光;马丽霞;于兆琴;王传栋;王勤;;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生物安全性评价[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2年04期
8 王发;徐春燕;王莉;张秉华;郭欢迎;;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桂醇原料中乙二醇、月桂醇、二甘醇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3年01期
9 齐雪飞;庞秀炳;吴侃;;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在医疗器械领域内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良;周才根;;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降解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10期
2 张敏;崔春娜;宋洁;邱建辉;;聚乳酸降解的影响因素和降解机理的分析[J];包装工程;2008年08期
3 任杰;张振武;;反应挤出在聚乳酸合成及改性中的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10期
4 刘新玲,李筱荣,袁佳琴;纳米技术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5 陈雅君;毛小军;钱立军;辛菲;许国志;;二乙基次膦酸铝和OMMT在PLA中协同阻燃作用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5年03期
6 蔡艳华;谢云成;赵莉莎;;有机苯磷酸钙对聚L-乳酸结晶性能和熔融行为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5年12期
7 李雪刚,张志艳,徐智策,赵地顺,张智勇;聚乳酸的合成及其应用[J];河北化工;2005年05期
8 易少凌;;高分子载体材料应用于眼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0年01期
9 张娜;赵崇峰;封瑞江;王强;;乳酸常压聚合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6年01期
10 梁晓飞;王汉杰;罗浩;田惠;支敏;王永兰;常津;;生物降解多功能缓释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化学学报;2008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小军;陈雅君;钱立军;辛菲;许博;许国志;;阻燃聚乳酸/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4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牛旭锋;聚(D,L-乳酸)基仿生细胞外基质的骨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于学忠;骨植入型硫酸钙庆大霉素类释药系统的研制及其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朱久进;聚乳酸固载环糊精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梁晓飞;壳聚糖季铵盐多功能靶向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5 林婷婷;眼眶腺样囊性癌临床治疗与局部化疗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6 李玉筱;力生长因子24肽修饰的聚乳酸仿生骨基质材料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郭正;组织工程肌腱支架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伟;聚乳酸纤维(材料)抗水解性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尹凯凯;生物可降解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加工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谭辉;聚乳酸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力娜;载药高分子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D];济南大学;2010年
5 寿韬;聚乳酸的合成工艺及丙交酯合成过程的模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金龙;聚乳酸降解菌的选育及其解聚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仁贵;黄麻纤维PLA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8 袁丽娟;聚乳酸薄膜的结晶形态及结晶动力学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浩;丙交酯的合成新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万冬;医用壳聚糖基海绵支架的制备与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一萍;;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的改性及性能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2 陈梅香;骆有庆;赵春江;陶万强;马万娥;王合;刘曦;禹菊香;;梨小食心虫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9年08期
3 王定国,胡颖嘉,郑华,,吴增树;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体内外降解[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6年02期
4 保志娟;吴武杰;权小菁;尹强;阳金勇;;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多元醇保湿剂[J];日用化学工业;2010年03期
5 袁芳,曹艳,纪全,孔庆山,夏延致;聚乳酸合成及降解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6 潘学工,蒋雪涛;全反式维甲酸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的制备[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7期
7 眭伟民,戎戟,俞显芳,王雨民;聚乳酸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8 宇恒星,黄南薰,王朝生,潘容,顾家耀;聚乳酸的热降解模型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9 兰平,高勤卫,胡学超,邵惠丽;聚乳酸的合成研究进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赵建华,蒋祖言,王远亮;聚乳酸的合成及其毒性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劲桦;脱氧土霉素涂层支架I期治疗猪结肠吻合口漏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明义;吴晨静;李传清;徐林;李洪泊;梁爱民;;新型胺类封端剂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晨静;新型胺类封端剂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2 江薇;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合成聚碳酸酯工艺与封端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6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74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