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加载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4:08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加载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管 骨形成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摘要】:目的本实验利用两步法阳极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双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并以此为载体、羰基二咪唑(CDI)为交联剂向外接枝偶联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构建TiO2纳米管-CDI-rhBMP-2复合生物活性层;选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与TiO2纳米管-CDI-rhBMP-2复合生物活性材料体外共培养,探讨该活性层对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期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学改性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99.99%高纯度商业钛片,激光切割成直径为12mm的圆形钛箔片,用800目、2000目、3000目、5000目、7000目碳化硅金相砂纸逐级打磨抛光直至表面呈镜面状,利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双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通过羰基二咪唑(CDI)向外化学接枝rhBMP-2,记作实验组,空白对照为机械抛光组,阴性对照(A和B)分别为二氧化钛纳米管组和二氧化钛纳米管+羰基二咪唑组。场发射扫描电镜检测试件表征及细胞黏附铺展情况,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检测试件表面元素组成;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KP)试剂盒间接测定试件表面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两步法阳极氧化法技术制备的双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可作为良好的基底材料向外接枝偶联生物活性蛋白,FESEM观察显示机械抛光组试件表面光滑,偶见划痕;二氧化钛纳米管组为均匀一致的双层纳米管阵列,分内外两层,内管直径约20nm,外管直径约160nm,内外管连接紧密;二氧化钛纳米管+CDI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内外管模糊;二氧化钛纳米管+rhBMP-2组表面可见粟粒状颗粒物;XPS检测实验组、阴性对照组(A和B)试件表面均由N元素、C元素和O元素组成,实验组特征性N元素峰值显著增高。四组试件与BMSCs共培养,机械抛光组细胞呈长梭形,细胞黏附铺展较局限;二氧化钛纳米管组细胞铺展良好,但细胞伪足较少,细胞间连接疏松;二氧化钛纳米管+CDI组细胞胞体铺展情况良好,胞体呈扁平状,细胞伸出的触角较少;二氧化钛纳米管+rhBMP-2组细胞铺展均匀,细胞间连接广泛而紧密,可见部分细胞伪足伸入纳米管中。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第1d增殖效果不明显,实验组为(0.355±0.058)、空白对照组为(0.326±0.019)阴性对照组A为(0.338±0.022)、阴性对照组B为(0.314±0.061)(P0.05),细胞增殖第3、5d,实验组为(3.295±0.153、3.823±0.059)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2.479±0.064、3.131±0.096)及阴性对照组A(2.715±0.075、3.371±0.047)、阴性对照组B(2.756±0.132、3.637±0.047)(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第5、7、11d,实验组(0.0477_+0.0287、0.0615±0.0016、0.0667±0.0018)均优于空白对照组(0.0468±0.0094、0.0509±0.0018、0.0544±0.0015)及阴性对照组A(0.0455±0.0092、0.0553±0.0024、0.0575±0.0014)和阴性对照组B(0.0464±0.0099、0.0568±0.0021、0.0593±0.0014)(P0.01)。结论TiO2纳米管-CDI-rhBMP-2复合生物活性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活性,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该活性层可促进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可望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学改性提供一个思路。
【关键词】: 纳米管 骨形成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1
【目录】:
  • 英文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1. 前言11-14
  • 2. 材料和方法14-19
  • 3. 结果19-24
  • 4. 讨论24-34
  • 5. 结论34-35
  • 6. 参考文献35-40
  • 附录40-41
  • 致谢41-42
  • 综述42-50
  • 参考文献47-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杭州;王琳;田昂;孙羽;白希壮;薛向欣;;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理论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47期

2 王明;张赫;王璐;邓锋;杨生;;负载地塞米松二氧化钛纳米管缓释系统的构建[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16期

3 余淑娟;张云怀;肖鹏;李小玲;蒙晓琴;杨雁南;;基于纳米铁氰化镍修饰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电极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器[J];分析化学;2012年02期

4 巴亚玛;张程程;张卓然;刘梦园;刘小刚;张玉梅;;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管涂层种植体对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怀;肖鹏;卢露;;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合成及其表征[A];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昊;谭凯;;二氧化钛纳米管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刘向阳;勇振中;陈明海;李清文;;连续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周明华;张爱勇;周启星;;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控制制备及其在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朱枫;陈清伟;徐东升;;自支撑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赵谦;;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纪伟;张经纬;王晓冬;吴志申;金振声;张治军;;镍担载锐钛矿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顾元青;刘效艳;牛韬;黄建国;;二氧化钛纳米管/空心球复合材料:双模板合成和光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李鸿;张英鸽;黄唯平;;二氧化钛纳米管支持的纳米金属硫化物的合成、 表征及其气敏特性(英文)[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10 李鸿;张英鸽;黄唯平;;二氧化钛纳米管支持的纳米金属硫化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气敏特性(英文)[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谷童译;阳光制氢:前景璀璨的氢经济之路[N];中国石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鲜江军;基于阳极氧化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2 刘晓霖;结构调制的多功能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伍昱;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掺杂与表面功能化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陶金亮;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构筑及其机理和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兰;二氧化钛纳米管吸附Ag、Pt团簇体系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Tran Thi Thanh Thuy(陈氏青翠);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管在环境污染物检测和处理方面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7 康青;基于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新功能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袁晓亮;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及其原位水热合成钙钛矿微纳结构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邵智斌;硫化镉敏化二氧化钛纳米管和表面凹陷钯纳米多面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淼;等离子渗C、N、Fe、Ni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锂电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崔静;一维纳米线材料的制备及其浸润性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欣冉;二氧化钛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其在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孙子环;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加载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体外生物活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谢琴;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改性及其光解水性能的理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张海洋;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赵明亮;二氧化钛纳米管/多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黄林;碳二氧化钛纳米管及芴基染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9 薛超瑞;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超疏水改性及耐蚀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马影超;高压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66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766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2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