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可穿戴式血氧与血压无创监测系统
本文关键词:个性化可穿戴式血氧与血压无创监测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穿戴式设备 血氧 血压无袖带测量 传感器节点 脉搏波
【摘要】: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迅猛发展,穿戴式电子设备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的恶化、食品安全的威胁、各类慢性疾病患者的年轻化等都促使现代人对自身健康监测更加重视。但已有的监测设备不仅体积大、功耗大、操作复杂,而且在血压等一些生理参数的监测上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精度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些都使得市面上的健康监测设备无法很好地融入到现代人忙碌且高效的生活当中。所以一款个性化穿戴式的健康监测设备是具有研究意义的。血氧饱和度和连续血压值是反映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参数,在健康监测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个性化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方法克服了传统血压测量方法的缺点,对于日常情况下血压的监测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效的反映出血压实时变化的趋势。同时,由于血压大幅变化可能会导致身体内的氧供给不足,引发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同步测量血压与血氧饱和度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参数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个性化可穿戴式血氧与血压无创监测系统。本系统包括血氧检测节点,心电检测节点以及Android智能手机三大部分。通过分立的传感器节点,分别同步采集血氧脉搏波和心电信号,通过蓝牙传输到Android智能手机当中,实时显示出被测试者的心电和血氧脉搏波形,并计算出心率、脉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估测值。基于个性化和穿戴式的特征,本文对指环式血氧探头的佩戴和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个性化血压估测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制作了一款简易的指环式血氧探头,并通过对其自身以及与指夹式血氧探头的对比实验,验证了它的精度与实用性。在个性化血压建模方面,针对七名被测对象进行了的血压估测建模和误差分析。本文对三种血压估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模型1为线性模型,模型2为一阶双曲线模型,模型3为二阶双曲线模型,三种模型的误差均小于AAMI国际标准规定的5±8 mmHg误差范围,其中模型3精度较高,对SBP和DBP的误差分别为2.86242±2.7283mmHg, 3.8331±2.995 mmHg。
【关键词】:穿戴式设备 血氧 血压无袖带测量 传感器节点 脉搏波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6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12-16
- 1.2.1 穿戴式健康设备的研究概述12-13
- 1.2.2 血氧饱和度测量技术的研究概述13-15
- 1.2.3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血压测量技术研究概述15-16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6-17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17-18
- 第2章 个性化血压估测及血氧饱和度检测的理论基础18-29
- 2.1 血氧饱和度的生理意义18
- 2.2 无创血氧测量的理论基础18-23
- 2.2.1 郎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19-20
- 2.2.2 光电测量法原理20-21
- 2.2.3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21-22
- 2.2.4 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原理22-23
- 2.3 血压的生理意义23-24
- 2.4 个性化血压测量的理论基础24-28
- 2.4.1 脉搏波的传播速度24-26
- 2.4.2 脉搏波传播时间和血压的关系26-27
- 2.4.3 PWTT的计算方法27-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与实现29-52
- 3.1 硬件设计总体方案29-30
- 3.2 血氧检测节点30-44
- 3.2.1 指环式血氧探头的研制31-34
- 3.2.2 光信号的产生驱动电路34
- 3.2.3 信号调理电路34-41
- 3.2.4 分离电路41-43
- 3.2.5 蓝牙模块43-44
- 3.3 心电检测节点44-45
- 3.4 数字电路45-51
- 3.4.1 单片机最小系统45-47
- 3.4.2 单片机程序设计47-51
- 3.5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52-67
- 4.1 信号处理52-55
- 4.1.1 信号预处理52-54
- 4.1.2 特征点提取54-55
- 4.2 血氧饱和度计算55-58
- 4.2.1 血氧饱和度计算55
- 4.2.2 血氧饱和度的标定方法55-56
- 4.2.3 系统标定56-58
- 4.3 个性化血压估测58-61
- 4.3.1 个性化血压估测模型58
- 4.3.2 系数标定58-60
- 4.3.3 定标实验设计60-61
- 4.4 系统终端软件61-66
- 4.4.1 Android系统简介61-63
- 4.4.2 系统软件结构63
- 4.4.3 系统功能63
- 4.4.4 软件总体结构流程63-66
- 4.5 本章小结66-67
-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分析67-75
- 5.1 血氧饱和度结果测试67-68
- 5.1.1 实验方案及流程67
- 5.1.2 实验结果及讨论67-68
- 5.2 血压估测模型测试68-73
- 5.2.1 实验方案及流程68-69
- 5.2.2 血压估测模型误差分析与讨论69-73
- 5.3 血压估测结果测试73-74
- 5.4 系统整体结果74
- 5.5 本章小结74-75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75-77
- 6.1 本文工作总结75
- 6.2 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80
- 致谢80-81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乐;;心脏病术后血压监测方法与结果的比较[J];福建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2 赵淑虹;;血压监测:自动示波测量装置[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年03期
3 周超平,陈伟伟,刘巧芬,吴素珍,李珊,王苏英;丽水城镇机关干部人群血压监测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2年04期
4 李文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动态监测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5 罗雪琚;24小时控制血压的重要性[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年06期
6 季玉光;;天冷要注意监测血压[J];劳动保护;2006年11期
7 赵生法;赵子彦;;血压晨冲的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年10期
8 赵红兵;张喜凤;;血压产生机制及血压变化的另释[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年03期
9 谭媛;;重症患者血压的监测和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23期
10 韦叶;闭永金;;1例血压监测导致出血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晶;;夹层动脉瘤术前血压控制的护理体会[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马瑞华;胡建芳;;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效果的影响[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王文博;;考虑血压变动的降压药使用方法[A];2013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4 俞雪飞;;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护理[A];全国第九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姚红;;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护理体会[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明明;王t ;梁璐;王天有;米杰;程红;;儿童期高血压对成年罹患高血压的预测作用:北京儿童血压研究队列[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地;张明明;王t ;梁璐;王天有;米杰;侯冬青;;儿童至成年血压变化对成年期心肾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8 朱敏;陈恩慈;何益平;裘宇芳;袁敏;彭放;;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与血浆BNP关系的探讨[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星;冬天血压应勤量[N];保健时报;2007年
2 白轶南;冬天多测几次血压[N];健康时报;2007年
3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中心主任医师 和渝斌;天气凉了,血压计别离身[N];健康时报;2008年
4 保健时报记者 范宏博;三大要点稳血压[N];保健时报;2010年
5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孙琳;在家测血压 条条框框多[N];健康报;2013年
6 韩咏霞;天冷血压易增高[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副主任医师 魏开敏;为何血压不高也要定期测血压[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8 魏开敏;冬季宜上午测血压[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玉光;天凉血压攀高 自我监测很重要[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胡乾风;长期血压高要做血压监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涵;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对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压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白小伟;晨峰血压危险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郭晨跃;术前高血压及血压控制与否对中短期心血管预后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4 郭旭;个性化可穿戴式血氧与血压无创监测系统[D];东北大学;2013年
5 王路钦;上海松江区血压监测技术在社区应用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6 马青;对直接血压与间接血压差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温亮;实时无线血压监测系统在医院准危重病人监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国诚蹊;3种不同血压计测量高血压患者瞬时血压的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9 詹林墅;血压波动性的比较研究及血压波动性在血管损伤中的重要性[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成志新;无气泵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3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83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