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混合润滑理论人工髋关节润滑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2:36

  本文关键词:基于混合润滑理论人工髋关节润滑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工髋关节 混合润滑 瞬态 有限差分法


【摘要】:与天然髋关节结构相比,人工髋关节结构润滑效果较差,在人体的日常运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摩擦磨损,最终导致人工髋关节松动失效。从生物摩擦学角度出发,掌握人工髋关节系统润滑机理,了解各影响因素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的作用,是帮助设计具有优良润滑效果、长寿命人工髋关节的重要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对人工髋关节系统进行润滑数值分析:基于混合润滑理论,建立了人工髋关节混合润滑数学模型,利用统一的Reynolds方程,耦合了髋关节几何结构、接触面表面形貌及弹性变形、润滑介质的粘压和密压效应等因素对润滑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结合数值迭代确定了该模型的数值求解流程,通过数值求解得到人工髋关节润滑压力和膜厚分布,分析了人工髋关节的混合润滑行为。考察了接触面表面形貌、结构参数、工况参数、髋关节类型及滑液粘度等因素对人工髋关节混合润滑性能的影响。针对人体髋关节运动特点,掌握髋关节所受外载荷及旋转角速度的变化规律,在混合润滑数学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髋关节在步态周期过程中的时效性,建立人工髋关节瞬态混合润滑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迭代得到人工髋关节瞬态混合润滑完全数值解。并以金属-金属、金属-聚乙烯臼、陶瓷-聚乙烯臼和陶瓷-陶瓷四种类型人工髋关节为对象,结合滑膜比厚,对人工髋关节步态周期过程中的润滑状态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 混合润滑 瞬态 有限差分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8.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生物摩擦学概述9-10
  • 1.3 人工髋关节简介10-16
  • 1.3.1 髋关节结构10-11
  • 1.3.2 人工髋关节的发展11-12
  • 1.3.3 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12-14
  • 1.3.4 人工髋关节润滑系统研究现状14-16
  • 1.4 混合润滑理论研究现状16-18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8-19
  • 第二章 人工髋关节混合润滑数学模型19-34
  • 2.1 引言19
  • 2.2 几何模型19-21
  • 2.3 控制方程21-25
  • 2.3.1 雷诺方程21-22
  • 2.3.2 膜厚方程22-23
  • 2.3.3 粘压方程23-24
  • 2.3.4 密压方程24
  • 2.3.5 弹性变形方程24
  • 2.3.6 粗糙度方程24-25
  • 2.3.7 载荷平衡方程25
  • 2.3.8 边界条件25
  • 2.4 数值求解方法25-33
  • 2.4.1 控制方程无量纲化25-26
  • 2.4.2 雷诺方程离散化26-28
  • 2.4.3 载荷方程离散28
  • 2.4.4 弹性变形计算28-31
  • 2.4.5 数值求解流程31-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人工髋关节混合润滑分析34-45
  • 3.1 基本参数34
  •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34-37
  • 3.3 表面形貌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影响37-39
  • 3.3.1 粗糙度幅值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影响38
  • 3.3.2 粗糙度波长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影响38-39
  • 3.4 结构参数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影响39-42
  • 3.4.1 股骨直径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影响39-41
  • 3.4.2 径向间隙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影响41-42
  • 3.5 工况参数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影响42-43
  • 3.5.1 载荷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影响42
  • 3.5.2 速度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影响42-43
  • 3.6 滑液粘度对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影响43-44
  • 3.7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人工髋关节瞬态混合润滑数值分析45-55
  • 4.1 人工髋关节运动模型45-46
  • 4.2 控制方程46-48
  • 4.2.1 Reynolds方程46-47
  • 4.2.2 膜厚方程47
  • 4.2.3 弹性变形方程47
  • 4.2.4 载荷方程47
  • 4.2.5 边界条件47-48
  • 4.2.6 基本方程无量纲化48
  • 4.3 控制方程离散48-50
  • 4.4 结果与分析50-52
  • 4.5 不同类型人工髋关节润滑性能分析52-54
  • 4.6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3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晁尚彝;;混合润滑状态下的磨合运转特性研究[A];摩擦学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7年

2 孔繁荣;温诗铸;;混合润滑试验台和混合润滑参数测试[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3 闫晓亮;王晓力;张玉言;;润滑油的非牛顿特性对混合润滑和疲劳寿命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王文中;王慧;胡元中;;小膜厚比下热混合润滑的计算机模拟[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5 孙道龙;姚一飞;周桂如;;往复式点接触混合润滑试验机的现代设计学设计及其应用的CAT研究[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6 丁建宁;胡友耀;杨继昌;范真;张占立;张昊;戴振东;;蛇类表皮摩擦学性能的AFM研究[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7 刘雨川;王文中;王慧;胡元中;;摩擦传热中热流分配系数的确定[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阔;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对混合润滑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混合润滑状态下配气凸轮磨损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国锋;倾斜微孔织构表面混合润滑特性理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经建芳;基于混合润滑理论人工髋关节润滑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4 艾路;基于粗糙表面的球轴承混合润滑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5 畅通;考虑热影响的渐开线齿轮非稳态混合润滑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6 何俊洁;基于确定性模型的渐开线齿轮混合润滑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宋炳s,

本文编号:847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847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