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聚乳酸类生物可降解材料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17 11:20

  本文关键词:聚乳酸类生物可降解材料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聚乳酸 生物降解 进展 合成 应用


【摘要】: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广泛应用于缓释药物载体、手术缝合线、骨折内固定材料等生物医学领域和农业、工业包装等领域。该文综述了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间接合成法、直接合成法和共聚法等及其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聚乳酸类生物材料在药物控释体系、骨组织工程、手术缝合线和塑料包装等领域的主要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对聚乳酸生物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认为聚乳酸类生物材料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之一。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聚乳酸 生物降解 进展 合成 应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7409650604017)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可完全降解高分子材料,它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物L-乳酸为单体,用化学合成方法聚合而成的,是热塑性脂肪族树脂的一种。聚乳酸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无毒、无刺激性,它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水、酸、碱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珍萍;周科朝;周涛;;乳酸直接缩聚制备聚乳酸的动力学[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2期

2 张科,王鹏,李文科,舒静;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方法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3期

3 王华林;戴静;翟林峰;左金平;;可降解聚乳酸/骨粉杂化材料的制备与降解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3期

4 蒲曦鸣;康云清;陈爱政;尹光福;廖立;陈琳;;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聚乳酸药物缓释微球[J];功能材料;2007年04期

5 秦志忠,杨百春,曹雪琴;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直接合成研究(Ⅰ)[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0年01期

6 赵耀明,张军,麦杭珍;直接缩聚法合成聚乳酸的研究[J];合成纤维;2001年03期

7 汪朝阳,赵耀明,麦杭珍,严冰;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聚乳酸的研究[J];合成纤维;2002年02期

8 程蓉,钱欣;聚乳酸的改性及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02年11期

9 宇恒星,王朝生,黄南薰,唐志廉;聚乳酸的聚合方法[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3期

10 张贞浴,苏义华,张艳红,胡丽辉,戴建新,李斌,段凤学,王晓沁;生物降解材料聚丙交酯的研究(Ⅱ)丙交酯单体的纯化方法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安;吴明元;吴庆云;杨建军;程杰;;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合成与表征[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曹新鑫;戴星红;刘静静;;生物高分子聚乳酸的合成综述[J];安徽化工;2008年01期

3 金潇明;陆小成;;基于聚乳酸技术开发的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4 赵春深;杨绍娟;王远航;;聚乳酸合成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5 张洁琼;曹健;李艳芳;田广兰;;聚乳酸的合成·生物降解及应用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6 刘健;石淑先;夏宇正;刘幸欣;焦书科;李效玉;;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丁芳芳;张敏;余栋才;;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09年11期

8 夏新干;董最红;张新昌;;一种新型疏水防潮包装纸板及其性能的研究[J];包装工程;2010年23期

9 蒲小聪;;聚乳酸的合成及其改性[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袁芳,曹艳,纪全,孔庆山,夏延致;聚乳酸合成及降解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宏祥;龚建国;张连洪;;生物医用材料自增强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2 黄婷;李奎锋;张严之;黄锐;康云清;尹光福;;吲哚美辛对5-氟尿嘧啶聚乳酸缓释微球性质的影响[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凌冲;金锋;刘文明;;稀土氧化物Y_2O_3直接法催化合成聚乳酸[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卫泽;轩福贞;涂善东;;医用植入材料疲劳性能研究最新进展[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相洋;杂质存在条件下的乳酸锌结晶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魁;稀土催化缩聚合成芳香—脂肪族共聚酯和功能化聚酯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罗彦凤;聚(DL—乳酸)的改性及体外降解和细胞相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兰平;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直接法合成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5 雷福厚;功能基松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白雁斌;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的合成[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鲁玺丽;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L—乳酸及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段久芳;主链含4-羟基脯氨酸结构的乳酸共聚物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郝红;PLLA及其共聚物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高翠丽;聚乳酸及其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D];青岛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伟;聚乳酸纤维(材料)抗水解性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震;PLLA/SA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郑州大学;2010年

3 仝蓓蓓;聚乳酸/剑麻纤维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文鹏;聚L-乳酸的固相反应与乳酸—亮氨酸二聚体的制备[D];郑州大学;2010年

5 梁晓磊;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乳酸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韩冠鲁;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法制备壳聚糖—香精超细颗粒[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侯文婷;熔融/固相缩聚合成L-聚乳酸[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海艳;医用纯钛双辉等离子渗Nb和渗O的工艺及改性层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刘杰;pH敏感超支化聚合物及其交联微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爽;D-乳酸产生菌株的基因敲除[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桂成,曾汉民;剑麻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和展望[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5期

2 马晓妍,石淑先,夏宇正,焦书科,李效玉;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制备和降解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曾竟成,肖加余,梁重云,张长安,张纯禹;黄麻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工艺与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1年02期

4 李瑞;21世纪绿色功能材料——聚乳酸[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年02期

5 郑融,洗杏娟,叶颖薇,洗定国;黄麻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及其性能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1995年01期

6 王身国,邱波,高家武,,段跃新;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Ⅱ.组成、结晶性同降解性间关系[J];高分子学报;1995年05期

7 宋谋道,朱吉亮,张邦华,郝广杰,张莹,赵英奇,范玉玲,杨世强;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弹性体的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8年04期

8 曹雪波,王远亮,潘君,卢晓,蔡绍皙;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的力学性能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1期

9 龙明策,王鹏,郑彤,兰江;高吸水性树脂的微波辐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6期

10 常青;聚乳酸的合成、结构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英;;异维A酸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厉丹;裴文;;蛇床子素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0年05期

3 祁刚;张银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药—艾拉莫德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10年03期

4 金学平;金学兰;;天然抗肿瘤药物羟基喜树碱的制备方法研究概况[J];中国药业;2006年19期

5 宋玉林;郑启新;;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7年06期

6 张屹;孟霞;秦大伟;张娟;刘文涛;段洪东;;吲哚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1年01期

7 杨占南;杨小生;;(+)-Lactacystin的研究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王碧君;黄恺;;核苷类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其合成的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7年08期

9 翟美玉;彭茜;;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J];化学与粘合;2008年05期

10 梁博;;溶液直接缩聚法合成聚乳酸的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实;李壹;;脲类除草剂半抗原设计策略[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鲍俊杰;周海峰;饶喜梅;瞿启云;许戈文;;水性聚氨酯在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上的研究进展[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三次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胡祖明;刘兆峰;;芳纶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建议[A];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增强体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四平;李木元;仲艳华;;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进展[A];湖北省石油学会第十一次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晓东;吴永潞;;放射性废物管理的进展[A];“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四次会议暨低中放废物管理和放射性物质运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牟世芬;梁立娜;;离子色谱的最新进展和几个热点应用[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7 隋丽娟;石文典;;初级军官胜任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孙震晓;;中药百里香活性成分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危自燕;刘跃进;;云母氧化铁珠光颜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蒋亚东;吴志明;;有机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锂离子电池用结构稳定的尖晶石锂锰氧化物合成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日本《包装时报》 供稿;富士化学公司积极开发“Laclier”玉米淀粉制作聚乳酸类合成树脂[N];中国包装报;2008年

3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 肖红;1,3丙二醇合成方法的探讨[N];中国纺织报;2009年

4 艳群;氧化锆纳米线的合成方法[N];广东建设报;2004年

5 ;一种硅锌铝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6 王雄伟;环氧乙烯基树脂研发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柏林记者 张兆军;我合成首例单晶碲化物纳米带[N];科技日报;2007年

8 郝钢;我国科学家合成世界首例单晶碲化物纳米带[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9 钱伯章;2006:合成树脂高水平成果迭出[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汪开成;眉山:专利技术“孵化”产值28亿[N];眉山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亮;基于杯[8]芳烃与小分子构筑的自组装成核剂对聚乳酸结晶过程的调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琼;β-羟基-α-氨基酸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天然与药物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吴迪;微波辐射法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邹俊;聚乳酸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夏凤毅;邻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黄志良;山梨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7 吕刚;EGD生物降解二冲程油及其评定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梁家和;低维氧化物纳米结构化学湿法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曹原;杂双金属硫属原子簇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金方;杂双金属硫系原子簇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龙;聚乳酸降解菌的选育及其解聚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文卿;聚乳酸及其微球的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宁晓瑜;直接熔融法合成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岩;聚乳酸/醋酸淀粉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5 胡安珍;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胶原蛋白在聚乳酸表面的吸附[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田军;细菌纤维素及其酯衍生物增强聚乳酸的共混研究及分子模拟[D];海南大学;2010年

7 杨伟;单保护法合成强力甜味剂三氯蔗糖[D];暨南大学;2006年

8 刘冬美;新型大环席夫碱和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吉林大学;2009年

9 黄绍鑫;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合成及其自组装[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史永亮;抗高血压药佐芬普利钙的合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9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869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0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