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功能性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设计及在神经再生方面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0:31

  本文关键词:功能性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设计及在神经再生方面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组装 多肽 纳米纤维 水凝胶 三维细胞培养 神经修复与再生


【摘要】:近年来,神经再生一直是医学及组织工程领域的热门课题及难题。神经一旦受到损伤失去功能,将对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中枢神经,在受到损伤后难以修复,往往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组织工程的提出和发展为神经再生带来了契机。利用生物材料支架在损伤区域构建人工细胞外基质,可促进神经再生,使受损神经恢复并具有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几乎所有的细胞在体内都是在三维条件下生长,但现在的生物医学研究中,细胞培养大多是在二维条件下进行,这与体内生长环境相差较大,影响细胞生长,甚至会引起细胞基因或者功能变化。因此,材料学家和生物学家在构建细胞三维生长环境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自组装多肽RADA 16-I在中性p H或者在金属离子存在下可发生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水凝胶,在结构上模仿了天然细胞外基质,可作为构建神经细胞三维生长和神经再生的理想支架材料。但是一个显著的缺点是该材料水溶液具有明显的酸性(p H=3~4),会对机体和组织造成损伤,大大限制了它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本学位论文课题对自组装短肽RADA 16-I进行改性,自主设计了三种功能性自组装多肽:RADA 16-RGD、RADA 16-IKVAV和RADA 16-YIGSR,分别具有促进细胞粘附,诱导神经轴突伸长的功能,在中性条件下混合后能够迅速形成凝胶。我们利用自主设计的自组装多肽在神经再生方面开展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自主设计功能性自组装短肽,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包括AFM、TEM、CD和Raman等技术,研究不同条件下自组装短肽形成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构特点,探究时间、p H、碱的种类对多肽水凝胶结构的影响,并推测其自组装机理;2、设计的RADA16-IKVAV和RADA16-RGD分别具有诱导神经轴突伸长和促进细胞粘附的功能,中性条件下二者带有相反电荷,混合后能够迅速形成凝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其共组装机理,并提出可能的组装模型。利用该功能性凝胶构建神经支架,进行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3、短肽RADA16-IKVAV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丝素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关键词】:自组装 多肽 纳米纤维 水凝胶 三维细胞培养 神经修复与再生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427.26;R318.0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引言9-10
  • 1.2 自组装多肽水凝胶10-14
  • 1.2.1 水凝胶的分类及区别10-11
  • 1.2.2 自组装多肽水凝胶设计11-14
  • 1.3 功能性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研究及应用14-16
  • 1.3.1 功能性多肽水凝胶的自组装研究14-15
  • 1.3.2 多肽水凝胶在神经再生方面的应用15-16
  • 1.4 多肽水凝胶与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16-17
  • 1.4.1 多肽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结合物在神经再生方面的应用研究16-17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7-18
  • 第二章 功能性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设计及研究18-43
  • 2.1 引言18
  • 2.2 实验部分18-23
  • 2.2.1 设计短肽序列18-19
  • 2.2.2 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19
  • 2.2.3 原材料及药品19-20
  • 2.2.4 材料制备20
  • 2.2.5 材料表征方法及待制样方法20-23
  • 2.2.5.1 Zeta电位20
  • 2.2.5.2 原子力探针显微镜(AFM)20-21
  • 2.2.5.3 常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1-22
  • 2.2.5.4 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TEM)22
  • 2.2.5.5 圆二色谱(CD)22
  • 2.2.5.6 红外光谱(FTIR)22-23
  • 2.2.5.7 拉曼光谱(Raman)23
  • 2.2.5.8 流变(Rheology)23
  • 2.3 结果与讨论23-42
  • 2.3.1 功能性自组装多肽理化性能23-27
  • 2.3.2 多肽的形貌分析27-35
  • 2.3.2.1 AFM形貌分析27-34
  • 2.3.2.2 TEM形貌分析34-35
  • 2.3.3 多肽的结构分析35-38
  • 2.3.4 Raman光谱分析38-39
  • 2.3.5 流变性能分析39-42
  • 2.4 本章小结42-43
  • 第三章 功能性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机理及在神经再生方面的应用研究43-60
  • 3.1 引言43
  • 3.2 实验部分43-52
  • 3.2.1 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43-45
  • 3.2.1.1 实验仪器及样品制备、实验方法43-44
  • 3.2.1.2 实验原材料及试剂44-45
  • 3.2.2 材料表征45-52
  • 3.3 生物学实验部分52-58
  • 3.3.1 细胞活性实验53-54
  • 3.3.2 细胞分化实验54-55
  • 3.3.3 体内损伤模型实验55-58
  • 3.4 本章小结58-60
  •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和多肽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60-64
  • 4.1 引言60
  • 4.2 实验仪器及材料60-61
  • 4.2.1 实验仪器及表征方法60
  • 4.2.2 丝素蛋白的制备60-61
  • 4.3 实验方法61
  • 4.4 结果与讨论61-62
  • 4.5 二级结构研究62
  • 4.6 RADA16-IKVAV/SF界面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研究62-63
  • 4.7 本章小结63-64
  • 第五章 全文总结64-65
  • 5.1 主要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71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国华,张佩华,王文祖;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神经再生导管及其性能[J];上海纺织科技;2003年04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成;;中枢胶质环境与神经再生[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2 李华伟;;再损伤对面神经再生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倪玉苏;;再损伤与面神经再生德关系及相关机制[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程韵;陈晓萍;;碳纳米管的电学特性与神经再生[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5 蒋茂荣;周松林;施海燕;杨宇民;丁斐;;壳寡糖促神经再生及相关机制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6 顾晓松;;神经再生素对神经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王晓梅;赵永波;;神经再生抑制因子与内源性脑损伤修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朱培培;;Brn-4在海马神经再生中的作用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9 王键;唐巍;;从中枢神经再生谈中医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修复策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郑宏良;周水淼;李兆基;张速勤;江德胜;由振东;路长林;严进;王成海;;外源性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喉神经再生的趋向作用(摘要)[A];第三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沈雪梅;科技部领导来通调研[N];南通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郑晋鸣邋本报通讯员 邓芳园;两个平台 一种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3 记者 何德功;双链核糖核酸支持受损神经再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元江;应用味蕾 研究神经再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赋兴;帕金森病小鼠的内源性神经再生修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2 倪玉苏;再损伤对面神经再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苏刚;神经生长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自体去神经带血管移植肌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4 周希乔;黄连素对成年鼠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5 田莉;rhTrx-1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孔辉;水通道蛋白4对成年CD1小鼠脑内神经再生的调节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7 周松林;Non-coding RNAs调控DRG神经元参与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周芳;K-ATP通道调制神经炎性和成年鼠脑神经再生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9 田莉;rhTrx-1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周鑫;成体神经再生及轴突病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菲;活化素A通过促进神经再生降低小鼠可卡因戒断诱导的焦虑和抑郁行为[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吴珍元;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和神经再生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焦红蕾;山奈酚通过Wnt3a/beta-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实验性脑缺血小鼠神经功能改善及神经再生[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4 孙雨乔;功能性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设计及在神经再生方面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5 王珊;管中管编织结构神经再生导管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6 王聪慧;辛伐他汀对Aβ_(25-35)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再生障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俊锋;编织型可降解神经再生导管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8 麻存柱;神经再生室内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杨菁U,

本文编号:916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916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