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反馈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生物力学相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9:32

  本文关键词:反馈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生物力学相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工肛门括约肌 直肠感知功能重建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相容性


【摘要】:针对人工肛门括约的直肠感知功能重建和肌生物力学相容性问题,提出将HAPC波作为产生便意的主要依据,利用小波包分析对直肠压力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采用DB算法优化后通过SVM分类器进行便意预测,从而实现直肠感知功能重建;构建了直肠和人工肛门括约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直肠进行了黏弹性分析,利用直肠的本构方程推导出了Prony级数形式,并模拟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施加载荷对人工肛门括约肌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直肠受压迫时的位移和应力的分布情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人工肛门括约肌较高精度地实现了便意预测,并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人工肛门括约肌 直肠感知功能重建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相容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998,11202121)项目资助
【分类号】:R318.01
【正文快照】: 1引言肛门失禁是指肛门括约肌不同程度上失去对粪便及气体排出的控制能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1]。为了恢复肛门正常机能,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1999年英国学者提出了首例人工肛门括约肌,随后Kakubari Y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宏城;苏丹;康亮;任东林;;人工肛门括约肌的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年04期

2 丁兴号,邓善熙,杨永跃;基于小波包的图像去噪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3年02期

3 邹达懿;王鹏飞;;复合材料平尾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07期

4 魏星;;基于SVM的山体滑坡灾害图像识别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08期

5 昝鹏;张锦漪;任鹏飞;杨帮华;;基于小波包分析和SVM的直肠感知功能预测模型研究[J];测控技术;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冬梅;基于平移不变小波阈值算法的噪声图象估计[J];光子学报;2005年02期

2 林宏城;任东林;林晓松;谢尚奎;彭慧;王晓学;苏丹;;股薄肌肛门原位成形术治疗肛门失禁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年05期

3 赵丽;高新;;DSP在基于想象动作电位的脑-机接口中的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12年12期

4 朱迅杰;邓焱;;基于LabVIEW小波分析包的病态心电信号处理[J];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04期

5 惠兴力;薛艳;;基于nastran软件的水上飞机龙骨梁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07期

6 丁洋阳;;通用飞机大尺度变翼稳定性分析[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12期

7 孟明;满海涛;佘青山;;基于CI-HMM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12期

8 王爽;潘静;;一种基于颜色与纹理特征的图像模糊检索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2期

9 黄政钦;孙静;张丽娜;张艳芳;王威廉;;心音、心电采集系统设计与信号预处理[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9期

10 陈真诚;庞雪燕;孙统雷;李宏周;喻双;殷世民;;脑控智能轮椅控制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201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龚玉蓉;基于小波包的三维大地电磁测深静态效应压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崔扬;图像检测技术在皮革缺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姜恩宇;基于直肠感知功能重建的人工括约肌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4 肖钟;原位植入式智能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的研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黎志超;人工肛门封堵器结合压力传感器的可行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汤斌;紫外—可见光谱水质检测多参数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文成;基于光折变体全息存储的匹配滤波相关识别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刘成云;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3 鞠开胜;钻头测试信号的去噪分析及基于阀值自学习的信号去噪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4 倪永婧;基于纹理细节的图像去噪算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5 刘向尧;UWB SAR遮盖性干扰效果评估及抑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高国伟;基于小波变换的球团矿粒度检测[D];辽宁科技大学;2006年

7 左永霞;高速公路路面破损图像识别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矫媛;小波变换在图像降噪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王海松;图像融合技术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胡亮;浮法玻璃缺陷的智能识别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军;武凤琴;张欣宇;杨建;李荣先;;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与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10期

2 麦宋平;张春;晁军;王志华;;一种带植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新型人工耳蜗系统(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8年09期

3 黄思娟;吴效明;;基于能量特征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与分类[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4 赵海滨;王宏;李春胜;;采用相对小波能量法的脑-机接口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5 刘冲;赵海滨;李春胜;王宏;;基于CSP与SVM算法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6 郑常宝;段晓波;李晓明;;用Matlab小波包求功率频带分解规律[J];电测与仪表;2010年06期

7 戴文;魏淑艳;曹明革;;小波变换在谐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7期

8 阳能军;王新刚;王蒙;;HHT在复合材料损伤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8期

9 林敏,周兆经;基于小波包的瞬时信号去噪与频谱分析[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0年02期

10 徐胜;彭启琮;管庆;赵明渊;;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三维物体识别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胜尔;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障碍目标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孙刚;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分类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杨静宜;基于颜色与纹理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丁刚;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和物体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娟;颜国正;刘华;昝鹏;;人工肛门括约肌的经皮能量传输技术研究[J];测控技术;2008年04期

2 黄宗海;陈飞;杨六成;李强;傅晓静;;人工肛门括约肌对兔结肠血流影响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刘利兵;;人工肛门括约肌的材料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29期

4 肖钟;黄宗海;史福军;陈飞;郭雄波;;两种人工肛门括约肌节制排便效果的比较[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刘志强;颜国正;克磊;翁晓靖;;新一代反馈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3年05期

6 王永兵;颜国正;克磊;张根福;罗芸葆;翁晓靖;;新型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的初步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3年04期

7 刘志强;颜国正;克磊;颜胜;;人工肛门括约肌无线经皮供能系统及实验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3年12期

8 克磊;颜国正;翁晓靖;刘华;许茜茜;;新型原位植入式人工肛门括约肌样机及离体肠道实验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9 罗永;;人工肛门括约肌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年03期

10 许茜茜;刘华;颜国正;;植入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的实现及动物实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1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钟;原位植入式智能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的研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姜恩宇;基于直肠感知功能重建的人工括约肌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念亭;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关键技术及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倪瑞烨;原位植入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赵玉娟;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及其经皮能量传输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翁晓靖;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及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志强;基于无线经皮供能的反馈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及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刘金鼎;基于直肠感知功能重建的反馈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D];上海大学;2014年

7 许茜茜;基于经皮供能的植入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郭雄波;人工肛门括约肌植入材料的改进[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1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941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6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