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丝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性及其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0:09

  本文关键词:丝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性及其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家蚕丝素 抗凝血性 PEG-DE 水蛭素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解决人工血管临床应用中血栓的形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目前很多研究人员采用高分子合成材料制备人工血管,但很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直径小于6mm的人工血管。丝素蛋白是天然的生物材料,与合成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开发丝素蛋白在人工血管中的应用,本文对再生丝素蛋白材料及其水蛭素改性后的抗凝血性能进行了研究。 涤纶和聚四氟乙烯是制备人工血管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本文采用它们作为对照材料,采用冷冻、风干方法分别制备再生丝素蛋白(SF)光滑膜和多孔膜,并用乙醇进行了水不溶性处理,对其进行了抗凝血性研究。溶血率实验表明再生丝素材料的溶血率低于涤纶和聚四氟乙烯材料;SEM照片和血小板粘附率结果显示丝素膜对血小板的粘附要明显少于对照样品,,血小板活性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结论;复钙时间实验显示丝素膜的凝血时间短于聚四氟乙烯。 交联剂的使用也是制备水不溶性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聚乙二醇双环氧丙烷醚(PEG-DE)是一种柔性链高分子,可用于交联丝素蛋白,并有利于改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柔韧性,本文主要研究了PEG-DE交联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性能。溶血率测试结果显示PEG-DE交联膜比乙醇处理SF膜的溶血率略高;SEM照片表明PEG-DE的加入,使血小板的粘附量也相对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和活性增大;复钙时间表明,与乙醇处理的SF膜相比,PEG-DE交联膜的复钙时间有所增加。 为了改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尤其是PEG-DE交联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的抗凝血性,本文研究了水蛭素对PEG-DE交联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抗凝血性能的影响。溶血率结果显示水蛭素的加入对红细胞的损伤没有明显影响;血小板粘附实验表明水蛭素的加入,血小板的粘附量,与PEG-DE交联膜和乙醇处理SF膜相比,明显减少,并且复钙时间显示随着水蛭素含量的增加,复钙时间随之延长。研究结果表明,水蛭素改性的PEG-DE交联的再生丝素蛋白材料抗凝血性增加。
【关键词】:家蚕丝素 抗凝血性 PEG-DE 水蛭素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8
  • 1.1 材料与血液之间的凝血过程10
  • 1.2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抗凝血性研究现状10-13
  • 1.2.1 医用高分子材料概述11
  • 1.2.2 生物医用材料抗凝血性研究进展11-13
  • 1.3 蚕丝蛋白的抗凝血性研究进展13-16
  • 1.3.1 蚕丝蛋白的应用13-14
  • 1.3.2 蚕丝蛋白的抗凝血性及其改性研究14-16
  • 1.4 水蛭素及其应用16-17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17-18
  • 第二章 乙醇处理丝素膜的抗凝血性研究18-29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18-23
  • 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18-19
  • 2.1.2 实验仪器19-20
  • 2.1.3 实验方法20-23
  • 2.2 结果与分析23-28
  • 2.2.1 溶血性能分析23-24
  • 2.2.2 血小板粘附性能分析24-26
  • 2.2.3 MTT 分析26-27
  • 2.2.4 复钙时间分析27-28
  • 2.3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PEG-DE 交联丝素膜的抗凝血性研究29-40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29-31
  • 3.1.1 实验材料及试剂29-30
  • 3.1.2 实验仪器30
  • 3.1.3 实验方法30-31
  • 3.2 结果与分析31-39
  • 3.2.1 溶血性能分析31-33
  • 3.2.2 血小板粘附性能分析33-37
  • 3.2.3 MTT 分析37-38
  • 3.2.4 复钙时间分析38-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水蛭素/丝素共混膜的抗凝血性研究40-52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40-43
  • 4.1.1 实验材料及试剂40-41
  • 4.1.2 实验仪器41-42
  • 4.1.3 实验方法42-43
  • 4.2 结果与分析43-51
  • 4.2.1 SF/ HIR 共混膜荧光照片43
  • 4.2.2 溶血性能分析43-45
  • 4.2.3 血小板粘附性能分析45-48
  • 4.2.4 MTT 分析48-50
  • 4.2.5 复钙时间分析50-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结语52-54
  • 5.1 全文总结52
  • 5.2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52-53
  • 5.3 今后要做的工作53-54
  • 参考文献54-62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2-63
  • 致谢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长坡,刘训理;蚕丝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利用研究近况[J];北方蚕业;2002年03期

2 项昭保;霍丹群;候长军;;全身肝素化聚醚砜抗凝血生物材料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年06期

3 闵思佳,吕顺霖,胡智文;多孔丝素凝胶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相容性[J];蚕业科学;2001年01期

4 叶勇;张剑韵;黄龙全;;丝素膜表面接枝肝素分子的反应条件与体外抗凝血作用[J];蚕业科学;2007年01期

5 闵思佳,陈芳芳,吴豪翔;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化学交联凝胶的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5期

6 林思聪;蛋白质的天然构象与高分子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J];高分子通报;1998年01期

7 王身国,郭可珍,李学芬;聚醚聚酯嵌段共聚物的表面性质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J];功能高分子学报;1989年01期

8 尹桂波,张幼珠;氯磺酸对丝素的硫酸化及其抗凝血性[J];国外丝绸;2004年02期

9 项昭保,霍丹群,候长军;肝素化聚醚砜抗凝血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09期

10 曹静;赵志华;李道明;;MTT法测定食管癌细胞株化疗药物敏感性[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985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985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