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外侧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8 15:37

  本文关键词: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外侧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颅颈交界区畸形 关节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摘要】: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颅颈交界区畸形(CJVM)寰枢椎外侧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方法获取1例CJVM枕骨和颈椎的CT扫描图像,利用三维造型和有限元软件建立颅颈交界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生理载荷和边界条件,通过比较该模型与正常模型活动度的差异结合临床观察经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分析寰枢椎外侧关节应力分布。结果建立几何精度较高和参数设定可靠的CJVM有限元模型,通过模型发现各节段的活动度与相关尸体实验和有限元模型数据的结果相比总体呈偏小趋势,与一般CJVM患者临床实际运动表现相符合。获得了不同生理状况下畸形有限元模型寰枢椎外侧关节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可以合理解释寰枢外侧关节结构变异及其在维持寰枢椎之间稳定的重要作用。结论 CJVM患者寰枢外侧关节结构发生变异,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对于术前的诊断和术中治疗操作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单位】: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骨科;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畸形 关节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1428)
【分类号】:R687.3;R318.01
【正文快照】: 颅颈交界区畸形(CJVM)是指枕骨大孔区和寰枢椎的骨、神经和软组织发育异常,包括颅底凹陷,寰枢脱位等畸形,常导致延颈髓压迫而出现进行性的神经受损症状,手术治疗风险高、难度大。寰枢椎外侧关节的结构变异是CJVM的重要畸形特征,其骨性和关节形态的异常影响寰枢椎稳定性。近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定标,张远征,余新光,薛怀安,程东源,许百男,朱儒远,张纪,段国升;自发性寰枢椎脱位(附155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5期

2 李青,贾连顺,陈雄生,钮心刚,丁祖泉,杨国标;寰椎枕骨化对枕颈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一恒;颅颈交界区畸形中寰枢外侧关节的结构变异与生物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宏志,杨玉明,袁庆国,谢红雯,沙成;经口咽前路减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康辉;蔡贤华;徐峰;黄勇;;枕颈部畸形伴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年05期

3 薄雪峰;陈赞;王辉;钱秀清;黄菊英;张昆亚;宋红芳;刘志成;;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4年05期

4 孔超;鲁世保;张美超;;有限元分析法在研究人工椎间盘置换生物力学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年04期

5 唐北川;任先军;邹喜红;;连续两节段颈椎hybrid手术的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对比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8期

6 翁剑波;胡辉莹;;有限元法在人体胸部建模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5年05期

7 陈勤;廖琦;陈云生;钟鸣亮;方世兵;;颈椎间盘退变与终板凹陷参数变化的相关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8 陆兆华;赵峰;苏维成;赵晓勇;赵彦涛;李忠海;;颈前路螺钉矢状角对相邻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年08期

9 邢帅;高延征;高坤;张敬乙;张广泉;余正红;赵小兵;;不同类型枕颈畸形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年08期

10 薄雪峰;陈赞;王辉;钱秀清;张昆亚;宋红芳;刘志成;;部分钩突切除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连峰;术中CT与导航系统在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个性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缪国专;颅颈部畸形影像学分析及相关解剖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3 蔡斌;枕寰枢后路不同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4 刘策;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三维可视化解剖形态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5 段光明;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发生机制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 王鹏;枕寰枢复合体有限元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尹一恒;颅颈交界区畸形中寰枢外侧关节的结构变异与生物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8 万宗明;力学环境下天然骨组织体外三维培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9 李劲松;有限元法模拟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及内固定应力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王甲甲;人体颈椎有限元建模及仿生颈椎椎间融合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朋;颅颈交界畸形影像学测量及枢椎椎板螺钉的生物力学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2 甘浩;定点垂直牵抖法治疗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郑洪海;畸形枕寰枢复合体不同手术状态下生物力学特征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

4 高亚军;一体化钛基人工颈椎间盘的设计及力学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丁欣;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6 栾钦花;不同年龄人群寰椎横韧带结节厚度变化规律的CT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吴卫东;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人工椎体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8 王威;前路不同内固定治疗枢椎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稳定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廉晓东;国人颈3-颈7人工间盘数据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10 牛陆;PLL生物材料属性改变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捷;张朝跃;李昱甍;李泳;吴文欣;;构建寰枢椎前路融合后三维有限元模型及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0期

2 刘策;周定标;余新光;乔广宇;孟祥辉;;寰枕融合的形态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3 周海涛,党耕町,王超;寰枢椎脱位与不稳定388例住院病例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1年04期

4 王超,阎明,周海涛,党耕町;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05期

5 贾连顺,侯铁胜,袁文,朱海波,倪斌,陈雄生,张光霁;枕颈部畸形的外科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6年07期

6 周定标,段国升,张纪,刘树山;经口腔入路处理延髓—颈髓腹侧颅颈交界处病变[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年03期

7 周定标,张远征,余新光,薛怀安,程东源,许百男,朱儒远,张纪,段国升;自发性寰枢椎脱位(附155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5期

8 贾连顺,李青;腰椎退变性疾病[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年05期

9 夏虹,钟世镇,赵卫东,尹东,张美超,昌耘冰;寰椎横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年03期

10 孙俊,朱青安,卢海俊;人体寰椎横韧带拉伸性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段光明;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发生机制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2 王鹏;枕寰枢复合体有限元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捷,杨立,张爱莲,缪国专,李功杰;多层螺旋CT诊断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年04期

2 刘玉蕊;姚静;王兰英;;改进翻身法对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年09期

3 崔继芳;;1例颅颈交界区畸形行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年02期

4 刘菲;;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唐除术的护理[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年01期

5 余新光;尹一恒;;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个体化治疗值得考虑的问题[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04期

6 周春霞;;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15期

7 宋洁富;;认识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J];健康向导;2011年02期

8 雷艳,崔继芳,闫凤;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1期

9 孙彩红;袁昌琼;王丹;;经口咽入路行延髓-颈髓腹侧减压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8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36期

10 刘仲海;陈晓光;;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外科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新光;周定标;;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分型新建议与治疗的进一步探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余新光;;术中三维CT扫描与导航系统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余新光;周定标;;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外科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资料汇编[C];2004年

4 余新光;刘策;;颅颈交界区畸形行不恰当手术治疗后的补救手术[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高方友;王曲;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尹浩;王俊;姚倍金;杨承勇;王超;马骏;杨恒;张勇;;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A];2013年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周定标;王鹏;;经口咽入路行延髓腹侧面减压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余新光;;术中CT与导航系统在颅颈交界区畸形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朱伟杰;袁绍纪;卢培刚;张荣伟;刘子生;孙希炎;熊晖;吕学明;于峰;钟启胜;王同力;王小刚;颜飞;;经口颈前入路颅颈交界区畸形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策略简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连峰;术中CT与导航系统在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个性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刘策;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三维可视化解剖形态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远;合并椎血管畸形的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治疗[D];郑州大学;2012年

2 张威;枕颈融合术对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曲度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张谦生;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初探[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4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994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4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