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耳穴压丸对体外循环术后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9-23 18:07

  本文关键词:耳穴压丸对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年

耳穴压丸对体外循环术后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黄心洁  

【摘要】:背景 胃肠功能紊乱是体外循环术后常见并发症,其恢复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胃肠功能的恢复对于维持体外循环术后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促进全身各器官组织功能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研究均集中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西医干预方面,而较少报道关于胸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方面的研究,涉及耳穴压丸对体外循环术后干预的更为鲜见。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肝肾损害、不良反应等缺陷,西药治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而耳穴压丸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方便,依从性高,可操作性强,应用前景良好。故本课题通过研究耳穴压丸对体外循环术后血浆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探讨耳穴压丸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血浆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探讨耳穴压丸促进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机理,明确耳穴压丸对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间在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二科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68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第一天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取耳穴中脾、胃、贲门、大肠、小肠、十二指肠、内分泌、三焦为治疗部位,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5cm×0.5cm大小胶布中央,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s,使耳朵感到酸、麻、微痛及热感为宜,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开始介入时机为术后第1天,术后治疗6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入院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血浆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治疗组术前抽血同对照组,术后第1天行耳穴压丸治疗,24小时后予以抽血,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浆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浆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胃动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管活性肠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耳穴压丸疗法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分泌有刺激作用,同时能够抑制血管活性肠肽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康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6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申国明;汪克明;;电针中脘、胃俞对大鼠胃运动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浩;申国明;黄顺;汪克明;;电针胃俞募穴对大鼠胃运动及迷走背核复合体中胃动素和胃泌素表达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张煜,张会,吴敦序;治“肝”中药对胃肠道生物电及血流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89年02期

4 宫润莲;;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J];当代医学;2009年28期

5 高羽;张连阳;刘宝华;童卫东;张安平;陈金萍;徐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运动与血清胃肠激素的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文卫东,侯一平,袁芳,王荫椿,宋焱峰;A型肉毒毒素抑制大鼠变应性鼻炎鼻溢及VIP在鼻腔粘膜的免疫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9期

7 姚永莉,徐波,宋于刚,智发朝,张万岱;胃肠道功能紊乱与胃动素关系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8 赵国海 ,张义胜 ,蒋勇 ,张晓峰 ,张新路;血浆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在腹部手术胃肠动力恢复前后的含量变化[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年06期

9 戴书元;;11例胃肠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体会[J];工企医刊;2009年01期

10 施斌;血管活性肠肽与消化道运动[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晶晶;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勇,陆智慧;针刺特定穴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65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2期

2 谭万初;向未;邓晓虹;李婧;;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3 林信钊;;自拟顺胃丸合驱风脐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证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4 肖炜;陈燕云;王春雷;黄泳;;薄氏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5 刘新萌;王琦;;刺血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6 刘健华;严洁;常小荣;符文彬;;电解损毁孤束核对电针效应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7 柳文;;灸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8 柳文;;灸药治疗妊娠期风寒感冒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9 梁金春;张业松;;中药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10 王晓玲;重症心脏病人术后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对比性探讨[J];安徽医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小红;肖春海;;舒胃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5例临床观察[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志强;;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策略[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秦有;王浩;庞凤舜;陈经宝;;术后疲劳的研究现状及进展[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周晴晴;曹立幸;陈志强;;中医药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李义;罗昌禄;田强;聂志慧;何洪艳;;辨证针刺与药物治疗口僻的临床对比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方剑乔;张乐乐;邵晓梅;连林立;喻晓静;董振华;莫雅娣;;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胃动力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李义;罗昌禄;田强;聂志慧;何洪艳;;辨证针刺与药物治疗口僻的临床对比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陈晓军;方针;陈利芳;陈勤;;督脉、膀胱经头部三线排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王德军;严洁;常小荣;王婷;刘珏;刁利红;谢辉;;针刺足阳明胃经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周友龙;段艳利;;经络实质的研究综述[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震宇;肿瘤相关蛋白在大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吴玉泓;久泻灵颗粒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振宇;P物质在夹脊电针调控炎性痛大鼠神经—免疫网络中的作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建英;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窦学俊;怒致病条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罗云波;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物质基础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马婷婷;针刺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谢晓勇;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术后肺损伤机制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影响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曾子育;乳癌患者耳廓变化的临床观察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崔霞;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体质特点暨泻肝法抗抽动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梅;多元耳穴电信息反应胃癌特异性的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沈定荣;自体冷血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线粒体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伟;高尿酸模型鸡免疫器官血管活性肠肽表达和血液流变学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德军;针刺足阳明胃经经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蔡艳;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何可;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中风病后瘫痪(软瘫期、痉挛期)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龙霖梓;秦香止泻肠溶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脑肠肽表达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彭天忠;中医外感病因的理论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胡淑娟;舒胃汤对FD大鼠ICC、SP及MTL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李红伟;电针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有刚;胃肠术后早期水针治疗的临床体会[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2 刘守志,盛宝军;疏肝理气活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3 李洪立,郭修田,司井夫,谷文英,李淼焱;电针对腹部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4 郑文郁,叶澍;参脉注射液治疗术后疲劳综合征100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5 汪梦莲;莱菔汤促进妇产科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1997年05期

6 王月联,叶亚彩;开塞露纳肛促使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5年01期

7 许冠荪,郭原,张群群,刘维洲,冷建平;针刺补泻手法对家兔实验性胃节律紊乱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8 王少根,陈侠英,王立基,汪昌荣,王永杰;党参对小鼠Ⅲ度烫伤早期胃肠动力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9 孙维峰,徐伟,王小春,韦嵩,罗晓艳,肖登岩;升降汤对小鼠胃肠蠕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张国梁;丰广宁;陶永;韩宁林;徐经世;;消化复宁汤对肝郁脾虚大鼠胃泌素、胃动素和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书秀;马骏;王彦春;甘水咏;;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伟;耳—迷走反射及耳针抗癫痫的效应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盛书;针药干预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国栋;耳穴压丸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1998年02期

2 应雪琴;穴位注射配耳穴压丸治疗外阴瘙痒80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侯广选;耳穴压丸治疗卡他性中耳炎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10期

4 苏国琳;耳穴压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8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21期

5 王秀芬,徐金秀;耳穴压丸治疗美尼尔病10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03期

6 周厚英;耳穴压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62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1年02期

7 黄静国,祁露霞;耳穴压丸治疗习惯性便秘74例[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8 马法宪;耳穴压丸治疗习惯性便秘20例[J];菏泽医专学报;1995年04期

9 黄毓庆;耳穴压丸治疗乳痛症30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5年05期

10 侯曜薇,阿扎提;耳穴压丸治疗失眠107例报道[J];新疆中医药;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宏进;董昭;麻建辉;;耳穴压丸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8例[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2 樊建林;;耳穴压丸配合体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62例[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罗湘筠;唐森;林欢庆;;棉花灸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A];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罗湘筠;;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丸对成人超重者体质指数(BMI)的影响[A];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5 蔡玉梅;陆坚;郑继范;;针刺加耳压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李明霞;周英;;早产儿血中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的研究[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子燕;张晓春;;中医药对胃动素影响的研究概况[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于庆生;张珺;喻宗繁;王汉明;张琦;刘远成;;胃癌术后小肠内滴注芪黄煎剂对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影响[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春晖;王玲朝;江逊;兰莉;刘莉;孙阳;王宝西;;Cajal间质细胞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ABT-229促进胃肠动力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10 姚永莉;张万岱;宋于刚;;胃肠道功能紊乱与胃动素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彭雪征 莫鹏;[N];健康时报;2006年

2 刘泰 曾祥发 陆晖;[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范雪松;[N];自贡日报;2010年

5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孟小捷;[N];健康报;2005年

7 记者 卢苏燕;[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8 尹劲峰;[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韩晓英;[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10 ;[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柏成;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ALI/ARDS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2 刘喜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早期预警与防御素家族基因拷贝数多态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董啸;P38 MAPK在大鼠体外循环肺组织炎症反应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4 诸冰雪;应激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心脏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杨大烜;脑苷肌肽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脑保护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姜力骏;液体通气技术治疗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王艳瑜;胃动素、胃泌素和促胰液素对人类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张泓;电针足阳明足少阳经穴对胃胆运动功能及相关脑肠肽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9 焦安钦;慢性肾衰竭脾胃证候与胃泌素、胃动素的相关性及大黄降浊冲剂干预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高立平;胃动素、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对人类食管下括约肌的调节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心洁;耳穴压丸对体外循环术后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李晓;耳穴压丸对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邱伟芬;耳穴压丸对心脏术后排便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彭瑞;耳穴压丸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型的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公丕媛;耳穴压丸治疗儿童弱视46例临床观察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欧阳群忠;实脾联合耳穴压丸治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杜兆金;清肠合剂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肠源性内毒素和胃动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王敏飞;胃动素及P物质在胆石病病人血浆和胆囊组织中的含量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东昕;腹腔镜二氧化碳气腹对胃动素、胃泌素影响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叶;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与胃肠动力及激素相关性[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耳穴压丸对心脏外科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21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