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二军医大学》 2008年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胡海波
【摘要】: 研究背景: 严重多发伤常导致多系统或器官联合受累,这是一种对全身状态影响较大,病理生理扰乱严重且危及生命的损伤。创伤病人生理功能的紊乱常常与酸中毒、低体温和凝血障碍这三联症联结在一起。 近期分子医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炎症介质在多发伤患者中的重要影响,而外科处理可以对全身炎症系统产生累积作用,特别是那些多发伤患者。一般情况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过程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原发创伤的程度(即“一次打击”,创伤负荷)、患者自身的生物反应以及创伤后的医学干预(即“二次打击”,外科负荷)。基于以上研究认识,有学者提出了对难以完成确定性手术的濒死患者,可用“损伤控制外科的方法,即尽量减少多发伤患者由“二次打击”造成的炎症反应强度,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首先确保外科复苏,抢救生命,其次才是最终治疗。 目的: 1、探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2、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外科(DCS)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 3、总结我院多发伤患者诊治经验。 方法: 通过对长海医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间收治的322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多发伤患者的一般特征和受伤原因及时间,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等资料进行分析。从中选取病例资料完整多发伤患者90例,其中应用DCS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45例,以传统方式抢救的病情严重程度一致病人45例作为ETC治疗组。监测比较两组病人下述指标: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PT、APTT恢复时间,并发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ICU以及住院天数。 结果: 1、本组多发伤患者总的抢救成功303例(94.1%),死亡19例(5.9%),发生并发症54例(16.8%),其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6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8例,多器官衰竭(MODS)9例,腹腔室间隙综合征(ACS)3例,感染18例。 2、DCS组抢救成功42例(93.3%),死亡3例(6.7%),死亡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5分。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多器官衰竭(MODS)1例,感染3例,所有患者均在ICU复苏治疗后,再做确定性内固定手术。ETC组死亡8例(17.8%),其中24h内死亡5例,发生并发症21例,死亡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0.6分。其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例,多器官衰竭(MODS)3例,腹腔室间隙综合征(ACS)2例,感染6例。 3、控制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要短,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要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住院时间(治疗组27.5±8.5d,对照组21.3±7.8d)及在ICU治疗时间(治疗组10.25±5.61d,对照组8.32±4.93d)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多发伤有其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规律及特征性临床经过; 2、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康复治疗三点一线形成连续的工作程序,通过完善救治体系才能提高救治水平,可以提高多发伤救治水平,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3、多发伤患者应用DCS的方法处理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4、损伤控制理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伴有胸,腹,血管,骨盆,四肢及软织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成功的处理需要充分了解病理生理、复苏方法、正确的伤员分类和时间选择,以及精心安排的治疗计划。应将多发性损伤当作全身性外科疾病来考虑,其首要目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先尽可能完善病人的生理状态,损害控制,再进行非挽救生命的手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6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纲;多发伤治疗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2 刘中民;普及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3 丁允知,郭兴仁,王培先;多发性骨折脱位220例分析[J];宁波医学;2000年12期
4 朱国雄;现代国际创伤评分分类法[J];实用医药杂志;2003年11期
5 姚文,邓华,黄穗媚;上海市虹口区1994~2001年居民交通事故死亡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10期
6 王正国;;道路交通事故伤的现状和对策[J];中华创伤杂志;1993年02期
7 杨映波;王正国;林水金;朱锡光;付祥林;简华刚;;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调查中若干要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1993年02期
8 陈德昌;多发伤救治面临的挑战[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01期
9 闫润民,卢亦成,于明琨,楼美清,张光霁,朱诚;颅脑损伤后低剂量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08期
10 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芃,葛成材,谢一平,王耀华,汪云志;股骨粗隆间骨折128例手术治疗体会[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2 杨永晖,苏国宏,孙奎,高翔;中药薰洗及温针灸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3 聂勇志,赵基民,肖大庆,汪言富,郭安安;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7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4 唐世技;屈曲患指结合竹帘夹板治疗近中节指骨骨折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5 唐世技;3种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6期
6 唐世技;;3种非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7 曹豫;;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8 王勇;;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9 杨成华;徐禄基;赵立勇;洪登北;;空心钉固定结合中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5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10 张胜友;李健飞;喻怀斌;;独活寄生汤外用合并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冬莉;;关节置换手术中关节腔冲洗的研究进展[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乔怀宇;黄国明;;高血压病伴颈椎病患者被动倾斜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翠丽;王子莹;朱曼;;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中抗菌药物应用的优化[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4 林永辉;武继祥;;浅谈扁平足的成因及60例定制足弓垫治疗扁平足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康复辅助器具学组成立暨全国康复辅助器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吕群山;韩雄波;刘胜伟;郭辉;;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的优化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胡思进;应有荣;朱让腾;蔡晓峰;任建辉;;调脊手法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7 胡思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77例[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8 陈德敏;阚存辉;刘雪阳;夏琳;;锶磷灰石陶瓷体内降解行为[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吕群山;韩雄波;王建华;范远东;龚丽;胡利军;张和平;郭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选择[A];全国第六次骨病学术会议暨百名杰出骨科专家评选活动论文集[C];2005年
10 吴锦秋;王想福;朱换平;;重建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栋;前、后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的系列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瑞;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撑开器的数字化分析及临床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崔宜栋;臭氧水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路径选择及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白宇乾;针刀逐层弹性切刺法治疗肩周炎的入路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秦梦;骨痹舒片对膝骨关节炎组织形态、氧自由基及Coll-Ⅱ、MMP-1、MMP-13影响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徐洪璋;髌骨骨折张力带内固定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冯沃君;新易筋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杨琳;胫腓骨联合固定术对腓骨缺损后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徐传毅;生脉成骨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骨修复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10 张明;颌面部创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宇;骨水泥单体对新西兰白兔心肺功能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波;强筋壮骨通痹汤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郑先波;螺管牵引器合穿针夹板治疗胫腓骨中段骨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曹连波;手法整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洪亮;全麻下手法松解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粘连僵硬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刘光东;中药口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系统评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迟人杰;口服骨蚀灵联合不同口径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叶建龙;针刀疗法与等离子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史春强;针刀松解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杨吉业;伤科续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森,马文军,许燕君,徐浩锋,聂少萍,林锦炎,董智强,李海康;广东省1999~2003年伤害死亡情况及死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年02期
2 倪科伟,许林海;心脏破裂伤的诊治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3 梁实,江捍平,贾清旺,庄辉坤,石平,谢若斯,朱虹,赵伟,简洁;深圳市2002年院前死亡病例普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4 孙志扬,刘中民,唐伦先,刘建军,陈国庭,李侠,刘养洲,崔世涛,许国强;一体化的创伤急诊模式在突发灾害事故急救中的优越性[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年07期
5 顾方舟;;90年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导报;1991年01期
6 赵小斐;梁实;贾清旺;余益民;;深圳市院前急救病历的设计与使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7 李强,徐继英,戴依群;嘉定区居民交通事故知识、信念、行为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8 魏晓敏,李辉,严非;上海市杨浦区1996~200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9 薄斌,顾晓明,周树夏;颌面部创伤严重度评价的改进[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10 蔡汝宾;;亚洲太平洋地区灾害医学会议简介[J];创伤杂志;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江华;重症多发伤病人的急救配合及护理[J];石河子科技;1996年02期
2 汪国华,崔业江,邵柏;48例多发伤病人的伤情评估及诊治体会[J];中国医刊;1996年10期
3 戚晓庄;;322例多发伤急诊抢救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2期
4 华积德!200433上海,田志坚!200433上海,印慨!200433上海;以腹部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围手术期处理[J];创伤外科杂志;2000年02期
5 贺晓民;;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8年03期
6 郝江,张音,文家福,边革元,张萍,柏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其评分在严重多发伤伤情及预后中的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7 郭望仙;金彩虹;;交通事故多发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7年17期
8 姚鉴;钭伟国;林设英;杨颖;;286例急诊多发伤救治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0年05期
9 刘建敏,刘晓玉;多发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09期
10 汪智卿;肖接承;凌伟华;胡玉道;;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多发伤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其毅;曾华松;杨镒宇;郑亦男;陶莉;韦茹;;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早期肾损伤[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尚东;邓秋明;;大黄素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凋亡调控蛋白Caspase-9及Bcl-xL/Bax的影响[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3 孙向东;朱晓杰;;降钙素原对危重症患者的感染判断与临床价值[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赵宏胜;王林华;张彬;高建军;陆洋;刘向新;陆舒;陈新龙;沈浩亮;;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乳酸及血浆炎性介质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窦晓林;田智勇;杨倩;;急症急性胰腺炎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陈天铎;姚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心肺复苏关系探讨[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汤彦;向小卫;申国璋;尚祥光;雷明慧;;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军;连庆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胡万峰;;低钙血症在肝硬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意义[A];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7年浙江省感染病学、肝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杨光田;刘德红;;核因子-κB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N];文汇报;2011年
2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王蔚;[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记者 朱玉 张景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王 虹;[N];大众科技报;2003年
7 ;[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岳阳;[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尹肃;[N];健康报;2007年
10 姚军 何俊美;[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长春;中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与防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王孜;牙创伤的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孙百军;中药利胆灵对胆色素结石防治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4 屈勇刚;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及其感染机理探索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陈德昌;大黄对肠源性脓毒症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6 朱琳;危重病SIRS期患者中医证候研究及核因子-κB活化的临床意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江佳富;北京地区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生态学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8 李艳;嗜麦芽窄食单胞菌L1、L2两种β内酰胺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9 谭红专;洪灾的危害及其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朱光泽;戊型肝炎流行病学和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波;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2 王磊;山东省畜禽源性魏氏梭菌毒素型Multi-PCR调查[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3 林琴;大学生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陈林;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和流行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彦;羊丝状网尾线虫的生物学研究和免疫学诊断的初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6 潘新民;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及人体损伤机制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7 徐上知;中国13个县(市)1993~2005年出生性别比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8 程伟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自杀未遂流行病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8年
9 刘伟;新医大一附院住院病人骨关节结核浅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10 单庆文;广西罗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免疫反应[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9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2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