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折叠型人工晶体与悬吊硬晶体在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14:25

  本文关键词:折叠型人工晶体与悬吊硬晶体在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折叠型人工晶体 悬吊硬晶体 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摘要】:目的探讨SA60AT可折叠型人工晶体在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34眼)无晶体眼或晶体脱位(术中需行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研究组);术中植入SA60AT可折叠型人工晶体,16例(17眼);B组(对照组):术中植入PMMA悬吊硬晶体,17例(17眼)。分别记录A,B两组各个病例手术耗时及术后7d、15d、30d、90d的裸眼视力、眼压、角膜散光,术后并发症5项指标。结果手术耗时:A组病例平均手术耗时为:46.70±5.45分钟;B组病例平均手术耗时为:57.60±6.32分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平均手术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耗时较B组短。视力:A、B两组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术后7d、15d、30d、90d裸眼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裸眼视力优于B组。眼压:A、B两组术后7d、15d、30d、90d眼压变化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7d、15d、30d、90d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散光:A、B两组术后7d、15d、30d、 90d角膜散光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7d、15d、30d、90d角膜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角膜散光较B组小。术后并发症:A组术后出现2例人工晶体瞳孔夹持,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人工晶体脱位的患者,其发生率分别为11.76%,5.88%和5.88%;B组术后出现1例人工晶体瞳孔夹持,3例前房积血,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人工晶体脱位,2例脉络膜脱离的患者,其发生率分别为5.88%,17.65%,5.88%,5.88%和11.76%。结论A组手术具有手术耗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面尚需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折叠型人工晶体 悬吊硬晶体 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79.66
【目录】:
  • 个人简历3-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前言10-12
  • 一 资料和方法12-17
  • 二 结果17-20
  • 三 讨论20-23
  • 四 结论23-24
  • 参考文献24-27
  • 综述27-38
  • 参考文献35-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坤林;不同材料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比较分析[J];华夏医学;2003年06期

2 王yN成,郑承华,王曜;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人工晶体前膜[J];四川中医;2005年01期

3 杨珂;李敏;;人工晶体混浊1例[J];广西医学;2007年01期

4 ;欢迎订阅2010年《人工晶体学报》[J];硅酸盐通报;2009年06期

5 李海宁;白东亭;;对人工晶体市场调研情况的思考[J];中国药事;2011年04期

6 赵玉娟;赵燕;丁红;;试论人工晶体的临床风险及控制措施[J];中国药物警戒;2012年11期

7 邓奋刚;;取出眼内人工晶体的适应症[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79年03期

8 郑邦和;;人工晶体灭菌研究:氢氧化钠对枯草杆菌的影响[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0年06期

9 王光霁;应用双凸型人工晶体获得最佳视网膜象[J];温州医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10 Apple DJ;赵家良;;人工晶体置入后的并发症——历史的和组织病理学的回顾[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彩芬;;人工晶体的使用管理[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王晓瑛;卢奕;周行涛;褚仁远;;人工晶体在有晶体眼内的安全性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陈佳娜;;人工晶体移位、脱位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唐乐;高金荣;孟碧莲;;人工晶体管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5 黄丽娜;刘欣华;成洪波;赖铭莹;赵军;翁宏;;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党运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人工晶体前膜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上海潇莱科贸有限公司[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王晓莉;代艳;陈小虎;;非球面人工晶体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彭震峰;;现代人工晶体计算公式屈光预测误差分析[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鹏;袁军;王骞;杨潇远;刘建荣;;非球面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佳;大连建世界一流人工晶体加工基地[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东山;我国人工晶体产业发展须形成规模[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3 杨雯;多彩的人工晶体曲折的奋斗人生[N];科技日报;2005年

4 杨志奇;人工晶体折射多彩人生[N];科学导报;2005年

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鲍永珍;患了白内障 怎样选人工晶体[N];健康报;2008年

6 主讲人 沈德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整理 嘉星一族;人工晶体改变世界[N];北京科技报;2010年

7 闫丽新;爱尔康推出人工晶体新品[N];健康报;2005年

8 郝红;可供选择的人工晶体类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人工晶体并非越贵越好[N];健康报;2007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卫一鸣;人工晶体为什么这么贵[N];卫生与生活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饶丰;基于个性化眼模型的人工晶体设计及其特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桂琴;多种新型表面修饰人工晶体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贤锐;折叠型人工晶体与悬吊硬晶体在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中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祥明;国产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型人工晶体应用的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09年

3 张百明;人工晶体的氮化钛薄膜修饰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4 朱丽丽;滤蓝光人工晶体对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5 孙静辉;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尤昌俊;不同人工晶体在兔眼行后囊膜嵌顿术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徐艳丽;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对视网膜光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张小宝;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两种非球面人工晶体倾斜度和偏心量的比较[D];中南大学;2014年

9 孙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切手术不同时期植入人工晶体的临床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桂芳;AcrySof散光型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9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019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