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烯拮抗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本文关键词:白三烯拮抗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白三烯拮抗剂 孟鲁斯特 鼻息肉 治疗 Meta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白三烯拮抗剂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和手工检索重要期刊的方式,收集白三烯拮抗剂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保守治疗的相关文献,选择临床实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试验、评价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研究,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白三烯拮抗剂组与安慰剂组比较能显著改善CRSw NP患者症状,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显示,在患者总体症状评分方面,试验组(LTA)与对照组(INCS)之间[SMD=0.02,95%CI:-0.39~0.44],表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方式上没有差异。在LTA治疗后所有研究发现症状、临床测量结果、和/或免疫参数均改善,与INCSs组观察到的症状之外有更大的改进。伴随哮喘、AERD与特应性不显著或不持续影响这些结果。结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保守治疗中选用白三烯拮抗剂能提高疗效,LTAs作为一种辅助治疗鼻息肉的有效治疗药物,但由于纳入试验数量有限,尚需进一步开展设计科学的随机对照试验。
【关键词】:白三烯拮抗剂 孟鲁斯特 鼻息肉 治疗 Meta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65.9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前言9-11
- 研究内容与方法11-14
- 1 资料与方法11-12
- 1.1 文献检索策略11
- 1.2 文献选择11-12
- 2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12
- 2.1 数据提取12
- 2.2 质量评价12
- 3 资料统计与分析12-14
- 结果14-22
- 讨论22-28
- 小结28-29
- 致谢29-30
- 参考文献30-35
- 综述35-41
- 参考文献39-4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1-42
- 导师评阅表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剑锋;王向东;陶呼;张呼和;;鼻息肉的复发与控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1年01期
2 黄秋生,张学光,孙高灿;鼻息肉病的研究现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3 吴数良,甄泽年;鼻息肉病[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我的鼻息肉怎样才能彻底治愈?[J];首都医药;2005年21期
5 陈金辉;吴建平;陶泽璋;孔勇刚;吴玉珍;;36例鼻息肉病的综合治疗及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08期
6 吴敏曼;孙虹;;鼻息肉复发的防治[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7 赵安滨;方玲;姜梅;;白细胞介素5、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和鼻息肉病中差异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8 宋丽华;巴雅尔图;;鼻息肉病的再认识[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年05期
9 任永红;;中西医结合治疗鼻息肉病16例分析[J];广西医学;2007年11期
10 许伟民;刘涛;凌祚钟;;液氮喷射冷冻在手术治疗鼻息肉病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荣星;朱丽丽;;激光治疗鼻息肉的临床体会[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敏;;白介素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3 张兴勇;韩守林;;30例鼻息肉临床分析(摘要)[A];第三届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江龙生;;鼻息肉病的围手术期处理[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高志伟;邢奋丽;马俭;唐辉;樊贤超;;经鼻内镜碟筛切除治疗鼻息肉病——长期整体疗效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6 任晓勇;张向红;汪立;石季;许珉;康全清;邹纪东;;平阳霉素息肉内注射治疗鼻息肉病 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评估[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兵;杜海燕;;鼻内窥镜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鼻息肉200例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陈敏;李娜;;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病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9 王秋萍;季俊峰;江满杰;李泽卿;;548例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病患者下呼吸道相关疾病资料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高志伟;;伴发哮喘的鼻息肉病患者经鼻内镜鼻窦外科术后的获益情况调查[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磊;窥镜手术降低鼻息肉复发率[N];保健时报;2004年
2 通讯员 程莉 记者 范又;鼻窦炎鼻息肉诊治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火旺;复发性鼻息肉分子标志物筛选及其意义[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海令;鼻息肉中LIVIN,SMAC及MCM3的表达及与其临床分型分期和复发率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桂敏;IL-18和p100蛋白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心浩;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中miRNAs的差异性表达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吴敏曼;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正常鼻粘膜组织差异蛋白质的检测及其意义[D];中南大学;2006年
6 陈玉;炎性细胞因子在慢性鼻—鼻窦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炳煌;bFGF及TGF-β1对鼻-鼻窦炎伴鼻息肉黏膜中成纤维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段晨;EGF、EGFR与ERBB4在鼻息肉上皮中的表达[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维娜;白三烯拮抗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珂珂;鼻息肉的基因表达谱研究及发病机理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5 赵艳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介素8在不同病理类型鼻息肉中表达的对比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志刚;鼻息肉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7 朴美兰;干扰素-γ、白介素-4及白介素-17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延边大学;2012年
8 徐亚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和意义[D];辽宁医学院;2013年
9 孙家强;鼻息肉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意义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10 蔡晶;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分布比较[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0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020085.html